北宋四大類書:《太平御覽》(百科全書)、《冊府元龜》(歷史)、《太平廣記》(志怪)、《文苑英華》(文學)。
類書是中國古代一種大型的資料性書籍。輯錄各種書中的材料,按門類、字韻等編排以備查檢。
《太平御覽》為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成書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覽》採以群書類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門而編為千卷,所以初名為《太平總類》;書成之後,宋太宗日覽三卷,一歲而讀周,所以又更名為《太平御覽》。全書以天、地、人、事、物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謂包羅古今永珍。書中共引用古書一千多種,儲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獻資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經亡佚,更使本書顯得彌足珍貴,是漢民族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
《冊府元龜》政事歷史百科全書性質的漢族史學類書。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趙恆命王欽若、楊億、孫奭等十八人一同編修歷代君臣事蹟。《冊府元龜》與《太平廣記》、《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合稱“宋四大書”,而《冊府元龜》的規模,居四大書之首,數倍於其它各書。“冊府”是帝王藏書的地方,“元龜”是大龜,古代用以占卜國家大事。意即作為後世帝王治國理政的借鑑。
《太平廣記》是古代漢族文言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傳說及道經﹑釋藏等為主的雜著,屬於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開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
《文苑英華》為大型詩文總集。宋太宗時李昉、宋白、徐鉉等編。1000卷。選材時限與《文選》相銜接,上自南朝梁代、下至五代。作者近2200人。作品近 2萬篇,唐人作品佔十分之九。分賦、詩等38類﹐各類中又分為若干門目,比《文選》分目更繁瑣。此書選錄有濫、缺之病。給後人的賞鑑﹑輯佚﹑校勘﹑考訂等工作提供了資料。
北宋四大類書:《太平御覽》(百科全書)、《冊府元龜》(歷史)、《太平廣記》(志怪)、《文苑英華》(文學)。
類書是中國古代一種大型的資料性書籍。輯錄各種書中的材料,按門類、字韻等編排以備查檢。
《太平御覽》為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學者奉敕編纂,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成書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覽》採以群書類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門而編為千卷,所以初名為《太平總類》;書成之後,宋太宗日覽三卷,一歲而讀周,所以又更名為《太平御覽》。全書以天、地、人、事、物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謂包羅古今永珍。書中共引用古書一千多種,儲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獻資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經亡佚,更使本書顯得彌足珍貴,是漢民族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
《冊府元龜》政事歷史百科全書性質的漢族史學類書。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趙恆命王欽若、楊億、孫奭等十八人一同編修歷代君臣事蹟。《冊府元龜》與《太平廣記》、《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合稱“宋四大書”,而《冊府元龜》的規模,居四大書之首,數倍於其它各書。“冊府”是帝王藏書的地方,“元龜”是大龜,古代用以占卜國家大事。意即作為後世帝王治國理政的借鑑。
《太平廣記》是古代漢族文言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傳說及道經﹑釋藏等為主的雜著,屬於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開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
《文苑英華》為大型詩文總集。宋太宗時李昉、宋白、徐鉉等編。1000卷。選材時限與《文選》相銜接,上自南朝梁代、下至五代。作者近2200人。作品近 2萬篇,唐人作品佔十分之九。分賦、詩等38類﹐各類中又分為若干門目,比《文選》分目更繁瑣。此書選錄有濫、缺之病。給後人的賞鑑﹑輯佚﹑校勘﹑考訂等工作提供了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