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64181018291

    張賽琴老師談怎樣學好小學作文

    怎樣學好小學作文?我們從綜合的方面來說,小學作文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現在首先要把這個體系建立起來。具體說就是在小學的1、2年級句子表達就必須要過關,包括了怎麼樣把句子寫通順、寫具體、寫生動、寫連貫這些基本技能。到了中段,也就是3到4年級,一定是要把段落怎麼寫,也就是說幾句句子怎麼有規律的連起來,這個段是怎麼寫,段與段之間怎麼聯絡,這些基本技能一定要在3、4年級透過閱讀和寫作把它教會到5、6年級。

    到了5、6年級,當學生拿到一個作文題目,看到這個題目下面的要求,他一定要會讀懂題目,學會構思,並且用合適的章法把文章寫出來,。這樣孩子就會清清楚楚的知道我的文章是怎麼去寫出來的,大概能得多少分。像這樣的同學,他的語文學習一定是比較清晰的。

    但是對於我們每個孩子來說,你在學習寫句子,寫段落,寫篇章,在學習閱讀分析文章的時候,必須要注意三點:

    第一,理解。不管是在讀文章也好,還是寫文章也好,理解是關鍵。當然這裡所說的理解不是我們家長通常認為的“老師講的話你聽懂了嗎?聽懂了,懂了什麼?不知道。”這不叫理解。所謂的理解,是指讀一篇課文,第一層次是理解它的內容寫了什麼,第二層次是理解怎麼寫出來的,第三層次是理解運用什麼語言寫?我舉個例子,部編版一年級的第一課。這課內容分三個小節。第一節是“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這是一個長句子,說的什麼?說的是秋天大地上的變化;第二小節寫“天那麼藍,那麼高,一群大雁排著隊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你看,這第二段的內容雖然寫得還是秋天,但這個秋天是從天上寫的,是從高處寫的,它和大地的落葉就形成一個上下空間的秋天。我們再來看它的語言,全部是描述性語言,“涼了”——感覺、“黃了”——色彩、“落下來了”——動態。它全部是在描述,這就叫具體。我們在課堂上經常是要求同學們帶著感情讀課文,我不說他能不能有感情,如果同學們真是在讀的時候有感情,還用得著我們教嗎?

    我們需要教的是怎麼來找特徵寫秋天。寫什麼呢?寫落葉是怎麼落下來的?是因為水分沒了,所以它落下來了。大雁是怎麼飛的?是往南飛,而且是變化隊形飛。如果我們把語言的具象性、具體性從一年級的第一課開始就教給孩子,他們就知道文章寫的內容是秋天到了,是透過抓典型事物來描寫秋天的形態,那他還會語言不具體、不生動嗎?但問題就在於我們常常到不了教學的這個點。所以我們學生在課堂上,在考試時,回答不清楚問題某個小節說了什麼?不知道哪些詞語用得好。

    其實作文學習是很簡單的,我把自己二十餘年的作文教學研究整理成了一套完整的小學生體系作文。比如我把所有1、2年級的教材一課一課的看,按照句型出現的頻率,整理出來十種句型,其中包括句子連貫、句子完整、句子具體、句子生動,只要把這十種句式表達學會了,基本的句子寫作就沒問題。到了3、4學段,我認為要把段落的寫法和段落之間的關係這一層紗揭開,告訴給學生,這樣他再去閱讀文章的時候,他就不僅僅會注意理解分析段落,還會知道整個文章的線索是什麼樣的,它的篇章是怎麼寫的。我整理了八種基本的章法,如果你有這個打底,我認為不會差到哪裡去。所以我是覺得小學作文學習不能盲人摸象,一定是個完整的體系,而且老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按照理解、熟悉、掌握這樣的規律下來,運用規律去教學生聽、說、讀、寫,把這種真功夫在語文課上,語文作業裡落實下來,這樣才對得起語文老師這個稱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雲頂之弈“100%免傷”陣容出爐,9人口只需要一個羈絆就能吃雞,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