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原始部落悟道樹

    中元節,又稱鬼節,孟蘭節,指的是農曆七月十五這天。

    至於鬼節的來歷,傳說地藏王菩薩的母親死後去到陰曹地府,被關在牢房裡受盡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王菩薩是被成為菩薩的人,哪裡忍心母親收到這樣的折磨,於是在七月十五這天詢了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把門開啟放了她母親出來,哪料到這牢門一開,就跟瀉閘的洪水一樣,一群被關已久的小鬼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也才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

    跑回家鄉的小鬼們,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方便回去後好打通關節早日託生

    所以鬼節這天,人們要燒紙錢,擺祭品祭奠故去的親人。

  • 2 # 撫琴半月臺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迴圈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並相沿迄今。

    七月十四/十五日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2010年5月,文化部將香港特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入選,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文名

    中元節

    別稱

    七月半、吉祥月、盂蘭盆節、施孤、齋孤等

    節日時間

    北方七月十五日,華南地區七月十四日

    節日型別

    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

    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

    節日由來

    歷史淵源

    在《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易經》:“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七是陽數、天數,天地之間的陽氣絕滅之後,經過七天可以復生,這是天地執行之道,陰陽消長迴圈之理。“七”也帶著神秘的色彩,如天上有“七星”(七星高照)、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樂有“七音”、詩歌有“七律”、人體有“七竅”等等。“七”也是人的生命週期,七歲始受教育,十四歲進入青春期,二十一歲身體完全成熟……。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復生之局。“七月是個吉祥月、孝親月,而十四日(二七)是“七”數的週期數。古人選擇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與“七”這復生數有關。

    這個節日源於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 3 # 盧老皇

    民間俗稱"鬼節,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節日當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祭奠祖先,和清明節上墳類似。

    "鬼節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蓮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蓮於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捱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中元節”。"中元節這天全國各地都會舉辦相應的活動,地域不同的活動也會有所差異。

    祭祖活動中的一個特點是吃毛豆。那時毛豆剛熟,用鹽水煮上一大盆,祭奠完了以後, 就著初涼的秋風和明亮的月色,一邊吃毛豆,一邊聊天

    在河南商丘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江蘇省吳縣居民中元節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儀徵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唸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

    中元節的祭祀一般具有雙重意義,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歸根究底還是倡導中國傳統的孝道,不能忘記祖輩的辛勞的付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翻譯碩士參考書目怎麼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