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臥虎18902907

    主要是遷移方便,以前的金國不甘心守著東北那彈丸之地,有心向內地擴充套件,一統江山,所以為了遷墳方便,才採取了火化的方式,已被天下統一後遷墳。

  • 2 # 讀史小書童

    以順治為分水嶺,順治之前清朝皇帝火葬,之後改為土葬,主要是受漢文化影響的程度不同

    清朝源於女真族,而女真族的傳統是火葬。在入關之前,清朝根基未穩,對漢文化的瞭解和吸收有限,故而延續了滿洲先祖女真人的火葬習俗,即先焚屍體再埋骨灰的複合葬法。具體做法是:人死焚化之後,將骨灰置於錦囊或布袋之中,然後分別移入兩個甕罐,將罐口對接套在一起,然後埋入地下,是為“寶宮”。

    而女真族為什麼以火葬為傳統,雍正皇帝曾解釋說:“本朝肇跡關東,以師兵為營,遷徙無常,遇父母之喪,棄之不忍,攜之不能,故用火化。”意思就是女真部落四處遷徙,火葬方便攜帶已故親人的骨灰。

    下面再來看看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如何安葬。儘管努爾哈赤的喪事典籍中並無火化的記載,但從其靈柩停放殯所三年才入土安葬一事便可推斷,定是先行焚化再將骨灰放入罐中儲存,否則以當時的條件不可能停屍如此之久。

    清太宗皇太極歷史記載明確,死後盛殮於梓宮。但是一年後安葬昭陵地宮時,文獻記載已經變成了寶宮,而不是帝后專用的梓宮。所謂寶宮就是皇家的官方稱呼,就是骨灰罐。因此皇太極也是火葬無疑。

    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代帝王順治火葬是歷史記載的。順治好佛,常常把有道高僧召進皇宮講法,他對佛教的人死後靈魂到西方極樂世界很是相信,生前多次明確指示要火葬。順治死後,群臣不敢違逆順治的旨意,按照佛教傳統火葬,然後才把他葬入清東陵的孝陵地宮。

    自康熙始,由於受漢族文化的影響,清廷漸習明制。康熙死後,雍正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和開明,一改滿族傳統火葬之舊制,決定不焚燒皇考的棺木,從而使康熙成為清朝第一個施行土葬的皇帝。

    自康熙以後,清朝帝王全部是土葬,而唯有末代皇帝溥儀死後是火葬。溥儀一生經歷多折,在他晚年時期已經被改造成新中國的人民,按照當時提倡的殯葬政策,都是要火葬的。因此溥儀死後,在八寶山火葬,骨灰也存放在八寶山。直到1995年,他的骨灰被他的遺孀李淑閒移葬到河北易縣的華龍皇家陵園,這裡,距離光緒皇帝崇陵的風水牆很近,也算是回到了先人的身邊。

    這個過程中有幾件事很有趣。第一、史書對順治及之前的皇帝火葬多含糊其辭,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清朝入主中原後,接受漢族文化,也感覺焚燒先人的遺體有點野蠻,因此自康熙起就按照漢族傳統土葬,而對於已經火葬的先帝們就隱諱不提。

    第二、凡是火葬的皇帝陵寢都沒有被盜,而土葬的皇帝幾乎無一倖免。火葬放在骨灰盒的陪葬物不多,加之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墓都在關外,被盜墓賊惦記較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說新語的故事-《世說新語》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