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合理化
配送合理化的判斷標誌。對於配送合理化與否的判斷,是配送決策系統的重要內容,目前國內外尚無一定的技術經濟指標體系和判斷方法,按一般認識,以下若干標誌是應當納入的。
(1)庫存標誌。庫存是判斷配送合理與否的重要標誌。具體指標有以下兩方面:
①庫存總量。庫存總量在一個配送系統中,從分散於各個使用者轉移給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庫存數量加上各使用者在實行配送後庫存量之和應低於實行配送前各使用者庫存量之和。
此外.從各個使用者角度判斷,各使用者在實行配送前後的庫存量比較,也是判斷合理與否的標準,某個使用者上升而總量下降,也屬於一種不合理。
庫存總量是一個動態的量,上述比較應當是在一定經營量前提下。在使用者生產有發展之後,庫存總量的上升則反映了經營的發展,必須扣除這一因素,才能對總量是否下降做出正確判斷。
②庫存週轉。由於配送企業的調劑作用,以低庫存保持高的供應能力,庫存週轉一般總是快於原來各企業庫存週轉。
此外,從各個使用者角度進行判希?饔沒г謔敵信淥頹昂蟮目獯嬤蘢?冉希?彩橋卸蝦俠磧敕竦謀曛盡?
為取得共同比較基準,以上庫存標誌,都以庫儲存備資金計算,而不以實際物資數量計算。
(2)資金標誌。總的來講,實行配送應有利於資金佔用降低及資金運用的科學化。具體判斷標誌如下:
①資金總量。用於資源籌措所佔用流動資金總量,隨儲備總量的下降及供應方式的改變必然有一個較大的降低。
②資金週轉。從資金運用來講,由於整個節奏加快,資金充分發揮作用,同樣數量資金,過去需要較長時期才能滿足一定供應要求,配送之後,在較短時期內就能達此目的。所以資金週轉是否加快,是衡量配送合理與否的標誌。
③資金投向的改變。資金分散投入還是集中投入,是資金調控能力的重要反映。實行配送後,獎金必然應當從分散投入改為集中投入,以能增加調控作用.(3)成本和效益。總效益、宏觀效益、微觀效益、資源籌措成本都是判斷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標誌。對於不同的配送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判斷側重點;例如,配送企業、使用者都是各自獨立的以利潤為中心的企業,則不但要看配送的總效益,而且還要看對社會的宏觀效益及兩個企業的微觀效益,不顧及任何一方,都必然出現不合理。又例如,如果配送是由使用者集團自己組織的,配送主要強調保證能力和服務性,那麼,效益主要從總效益、宏觀效益和使用者集團企業的微觀效益來判斷,不必過多顧及配送企業的微觀效益。
由於總效益及宏觀效益難以計量,在實際判斷時,常以按國家政策進行經營,完成國家稅收及配送企業及使用者的微觀效益來判斷。
對於配送企業而言(投人確定了的情況下),則企業利潤反映配送合理化程度。
對於使用者企業而言,在保證供應水平或提高供應水平(產出一定)前提下,供應成本的降低,反映了配送的合理化程度。
成本及效益對合理化的衡量,還可以具體到儲存、運輸具體配送環節;使判斷更為精細。
(4)供應保證標誌。實行配送,各使用者的最大擔心是害怕供應保證程度降低,這是個心態問題,也是承擔風險的實際問題。
配送的重要一點是必須提高而不是降低對使用者的供應保證能力,才算實現了合理。供應保證能力可以從以下方面判斷:
(D缺貨次數。實行配送後,對各使用者來講,該到貨而來到貨以致影響使用者生產及經營的次數,必須下降才算合理。
②配送企業集中庫存量。對每一個使用者來講,其數量所形成的保證供應能力高於配送前單個企業保證程度,從供應保證來看才算合理。
特別需要強調一點,配送企業的供應保障能力,是一個科學的合理的概念,而不是無限的概念。具體來講,如果供應保障能力過高。超過了實際的需要,屬於不合理。所以追求供應保障能力的合理化也是有限度的。
(5)社會運力節約標誌。末端運輸是目前運能、運力使用不合理,浪費較大的領域,因而人們寄希望於配送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成了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標誌。
運力使用的合理化是依靠送貨運力的規劃和整個配送系統的合理流程及與社會運輸系統合理銜接實現的。送貨運力的規劃是任何配送中心都需要花力氣解決的問題,而其它問題有賴於配送及物流系統的合理化,判斷起來比較複雜。可以簡化判斷如下:
①社會車輛總數減少,而承運量增加為合理;
②社會車輛空駛減少為合理;
(6)使用者企業倉庫、供應、進貨人力物力節約標誌。配送的重要觀念是以配送代勞使用者;因此,實行配送後,各使用者庫存量、倉庫面積、倉庫管理人員減少為合理;用於訂貨、接貨、搞供應的人應減少才為合理。真正解除了使用者的後顧之憂,配送的合理化程度則可以說是一個高水平了。
(7)物流合理化標誌。配送必須有利於物流合理。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判斷;
①是否降低了物流費用;
②是否減少了物流損失;
④是否發揮了各種物流方式的最優效果;
⑥是否有效銜接了幹線運輸和末端運輸;
⑦是否不增加實際的物流中轉次數;
物流合理化的問題是配送要解決的大問題,也是衡量配送本身的重要標誌。
配送合理化
配送合理化的判斷標誌。對於配送合理化與否的判斷,是配送決策系統的重要內容,目前國內外尚無一定的技術經濟指標體系和判斷方法,按一般認識,以下若干標誌是應當納入的。
(1)庫存標誌。庫存是判斷配送合理與否的重要標誌。具體指標有以下兩方面:
①庫存總量。庫存總量在一個配送系統中,從分散於各個使用者轉移給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庫存數量加上各使用者在實行配送後庫存量之和應低於實行配送前各使用者庫存量之和。
此外.從各個使用者角度判斷,各使用者在實行配送前後的庫存量比較,也是判斷合理與否的標準,某個使用者上升而總量下降,也屬於一種不合理。
庫存總量是一個動態的量,上述比較應當是在一定經營量前提下。在使用者生產有發展之後,庫存總量的上升則反映了經營的發展,必須扣除這一因素,才能對總量是否下降做出正確判斷。
②庫存週轉。由於配送企業的調劑作用,以低庫存保持高的供應能力,庫存週轉一般總是快於原來各企業庫存週轉。
此外,從各個使用者角度進行判希?饔沒г謔敵信淥頹昂蟮目獯嬤蘢?冉希?彩橋卸蝦俠磧敕竦謀曛盡?
為取得共同比較基準,以上庫存標誌,都以庫儲存備資金計算,而不以實際物資數量計算。
(2)資金標誌。總的來講,實行配送應有利於資金佔用降低及資金運用的科學化。具體判斷標誌如下:
①資金總量。用於資源籌措所佔用流動資金總量,隨儲備總量的下降及供應方式的改變必然有一個較大的降低。
②資金週轉。從資金運用來講,由於整個節奏加快,資金充分發揮作用,同樣數量資金,過去需要較長時期才能滿足一定供應要求,配送之後,在較短時期內就能達此目的。所以資金週轉是否加快,是衡量配送合理與否的標誌。
③資金投向的改變。資金分散投入還是集中投入,是資金調控能力的重要反映。實行配送後,獎金必然應當從分散投入改為集中投入,以能增加調控作用.(3)成本和效益。總效益、宏觀效益、微觀效益、資源籌措成本都是判斷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標誌。對於不同的配送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判斷側重點;例如,配送企業、使用者都是各自獨立的以利潤為中心的企業,則不但要看配送的總效益,而且還要看對社會的宏觀效益及兩個企業的微觀效益,不顧及任何一方,都必然出現不合理。又例如,如果配送是由使用者集團自己組織的,配送主要強調保證能力和服務性,那麼,效益主要從總效益、宏觀效益和使用者集團企業的微觀效益來判斷,不必過多顧及配送企業的微觀效益。
由於總效益及宏觀效益難以計量,在實際判斷時,常以按國家政策進行經營,完成國家稅收及配送企業及使用者的微觀效益來判斷。
對於配送企業而言(投人確定了的情況下),則企業利潤反映配送合理化程度。
對於使用者企業而言,在保證供應水平或提高供應水平(產出一定)前提下,供應成本的降低,反映了配送的合理化程度。
成本及效益對合理化的衡量,還可以具體到儲存、運輸具體配送環節;使判斷更為精細。
(4)供應保證標誌。實行配送,各使用者的最大擔心是害怕供應保證程度降低,這是個心態問題,也是承擔風險的實際問題。
配送的重要一點是必須提高而不是降低對使用者的供應保證能力,才算實現了合理。供應保證能力可以從以下方面判斷:
(D缺貨次數。實行配送後,對各使用者來講,該到貨而來到貨以致影響使用者生產及經營的次數,必須下降才算合理。
②配送企業集中庫存量。對每一個使用者來講,其數量所形成的保證供應能力高於配送前單個企業保證程度,從供應保證來看才算合理。
特別需要強調一點,配送企業的供應保障能力,是一個科學的合理的概念,而不是無限的概念。具體來講,如果供應保障能力過高。超過了實際的需要,屬於不合理。所以追求供應保障能力的合理化也是有限度的。
(5)社會運力節約標誌。末端運輸是目前運能、運力使用不合理,浪費較大的領域,因而人們寄希望於配送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成了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標誌。
運力使用的合理化是依靠送貨運力的規劃和整個配送系統的合理流程及與社會運輸系統合理銜接實現的。送貨運力的規劃是任何配送中心都需要花力氣解決的問題,而其它問題有賴於配送及物流系統的合理化,判斷起來比較複雜。可以簡化判斷如下:
①社會車輛總數減少,而承運量增加為合理;
②社會車輛空駛減少為合理;
(6)使用者企業倉庫、供應、進貨人力物力節約標誌。配送的重要觀念是以配送代勞使用者;因此,實行配送後,各使用者庫存量、倉庫面積、倉庫管理人員減少為合理;用於訂貨、接貨、搞供應的人應減少才為合理。真正解除了使用者的後顧之憂,配送的合理化程度則可以說是一個高水平了。
(7)物流合理化標誌。配送必須有利於物流合理。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判斷;
①是否降低了物流費用;
②是否減少了物流損失;
④是否發揮了各種物流方式的最優效果;
⑥是否有效銜接了幹線運輸和末端運輸;
⑦是否不增加實際的物流中轉次數;
物流合理化的問題是配送要解決的大問題,也是衡量配送本身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