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鎳幣的成色是鎳18%,銅55%,鋅27%。
一、發行背景: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國民政府廢止銀本位制,頒佈法幣令逐步禁止白銀流通並將白銀收歸國有。於民國二十四年開始發行新的貨幣用新版鎳幣替代銀元、銀豪(當時鎳是比較貴重的金屬)。
二、孫像古布鎳幣特點:
(1)圖案設計精美字型清秀,正面圖案沿用的是船洋的孫中山先生側面像,背面為中國傳統的古布幣圖案,正背兩面沿邊雕回形紋(中國傳統古老圖案寓意吉祥)。
(2)幣制統一、種類齊全、在民國機制流通幣中算最精美的一種了。
(3)鎳當時是比較貴重的一種金屬,發行孫像古布鎳幣就是用於替換當時的銀元、銀豪(貨幣比值同銀幣是一樣的,同等兌換一定數量的銅幣或其它貨幣,當時民國的百姓也是把它當銀幣使用。)
(4)孫像古布鎳幣在民國錢幣中也是成套體系最完整的。
三、實際發行流通種類和鑄造種類:
實際發行流通民國二十五年、民國二十七年、民國二十八年、民國二十九年、民國三十年、民國三十一年、民國三十二年(共7個年份),半圓為下表最後3個年份。
(1)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背A版為奧地利代民國政府鑄造,特點圖案最精美細膩、肉質肥厚、做工工整鎳質純度高,是所有民國孫像古布鎳幣中圖案做工最精美、鎳質純度最高的,存世較量少。
(2)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普通版)至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古布鎳幣,鎳質純度較高、肉質肥厚、做工工整、無邊齒。
(3)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 至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古布鎳幣,鎳質純度低、肉質薄、做工較差、有邊齒。(這期間是抗戰和二戰最艱苦的時期,國際上鎳大量用作工業原料供戰爭使用導致鎳緊缺,美國就有二戰時將五美分鎳幣減少鎳的成分加入35%的銀鑄造鎳幣的情況)國民政府節節敗退工廠四處搬遷其結果就是出現1940至1943年古布鎳幣的情況。
四、發行的年份和種類: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半圓(樣幣)、廿分(樣幣)、 拾分(樣幣)、 五分(樣幣)(無)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半圓(未發行)、廿分(較多、A字版較少)、拾分(較多、A字版較少)、 五分(較多、A字版少) (鎳,全套3枚。)筆者已完整收集,如圖: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半圓(樣幣)、 廿分(樣幣)、 拾分(樣幣)、五分(樣幣) (無)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半圓(未發行)、廿分(多)、 拾分(多)、五分(較多) (鎳,10分、20分各一枚)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半圓(未發行)、廿分(較少)、 拾分(較多)、五分(少見)
(鎳,10分,20分各一枚)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半圓(未發行)、廿分(未發行)、 十分(多)、 五分(較多)
(銅質5分一枚,10分2枚)
1941年民國三十年 :半圓(稀少)、 廿分(樣幣)、 十分(最多)、 五分(多)(銅質10分2枚,)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半圓(較多)、 廿分(較少)、 十分(少見)、五分(未發行) (銅質20分2枚)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半圓(少見)、 廿分(未發行)、十分(未發行)、五分(未發行)
五、現在的市場地位:
現在民國孫像古布鎳幣是錢幣收藏裡的冷門。長期以來價格比較低,雖然價格低,但是真正的好品並不多!
六、最珍稀的是無“A”的民國25年孫中山布幣:
據說,該幣布圖下無“A”,光邊,是試鑄樣幣未發行,存世極稀。由E.Kann(耿愛德)舊藏。在Kann著《中國幣圖說匯考》一書編號837a、838c、839a,1972年3月E.kann錢幣收藏專題拍賣(Lot No.2098、2120、987)時易主美籍猶太人收藏IRVING GoodmAn。1991年6月IRVING GoodmAn錢幣收藏專題拍賣(Lot No.1242、1244、1246)再度易主,現為日本錢幣收藏家秋友晃先生藏品,儲存極佳,完全未使用(P)。 有文字記載,民國二十四年民國政府調整貨幣政策,分別向美國費城造幣廠、奧地利維也納造幣廠定製二十五年版伍分、拾分、廿分鎳幣三種。
費城造幣廠模具運抵中國之後,交由上海中央造幣廠鑄造了近兩億枚,而維也納造幣廠則在布圖之下加鑄英文“A”(Austria之第一個字母),以示區別,該版也鑄造發行了約一億二千萬枚。據耿愛德記述,維也納造幣廠雕刻師Richard Placht 在雕版之初,曾試鑄沒有英文字母“A”的樣幣十枚,這十枚樣幣分別是:廿分幣二枚、拾分幣和伍分幣各四枚,後來雕刻師Richard讓售一套給耿愛德,另一套被紐約的收藏家H先生收藏。如今世間僅存二套共十枚的樣幣,除了耿愛德收藏的三枚外,其餘都已散失,杳無下落。耿氏相當珍惜這一套沒有加鑄英文字母“A”的試鑄樣幣,在他的著作中以很大篇幅做出大尺寸圖片,並撰寫了詳細的文字說明敘述版式特徵,對此套鎳幣樣幣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1954年版的目錄中,耿氏將廿分幣定價為美金200元,而另一枚目前市場很熱門的“津”或“平”字的十分鎳幣,耿氏只給予美金10元的定價,兩者相差二十倍之巨。更進一步的比較,例如文武曹錕銀幣,耿氏當時都只給予美金4元的定價,這一套鎳幣之彌足珍貴,可以推之。
本人收集了不少鎳幣,現在價格低,除了樣幣可以考慮收齊,以後的升值空間還是不小的。
民國鎳幣的成色是鎳18%,銅55%,鋅27%。
一、發行背景: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國民政府廢止銀本位制,頒佈法幣令逐步禁止白銀流通並將白銀收歸國有。於民國二十四年開始發行新的貨幣用新版鎳幣替代銀元、銀豪(當時鎳是比較貴重的金屬)。
二、孫像古布鎳幣特點:
(1)圖案設計精美字型清秀,正面圖案沿用的是船洋的孫中山先生側面像,背面為中國傳統的古布幣圖案,正背兩面沿邊雕回形紋(中國傳統古老圖案寓意吉祥)。
(2)幣制統一、種類齊全、在民國機制流通幣中算最精美的一種了。
(3)鎳當時是比較貴重的一種金屬,發行孫像古布鎳幣就是用於替換當時的銀元、銀豪(貨幣比值同銀幣是一樣的,同等兌換一定數量的銅幣或其它貨幣,當時民國的百姓也是把它當銀幣使用。)
(4)孫像古布鎳幣在民國錢幣中也是成套體系最完整的。
三、實際發行流通種類和鑄造種類:
實際發行流通民國二十五年、民國二十七年、民國二十八年、民國二十九年、民國三十年、民國三十一年、民國三十二年(共7個年份),半圓為下表最後3個年份。
(1)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背A版為奧地利代民國政府鑄造,特點圖案最精美細膩、肉質肥厚、做工工整鎳質純度高,是所有民國孫像古布鎳幣中圖案做工最精美、鎳質純度最高的,存世較量少。
(2)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普通版)至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古布鎳幣,鎳質純度較高、肉質肥厚、做工工整、無邊齒。
(3)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 至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古布鎳幣,鎳質純度低、肉質薄、做工較差、有邊齒。(這期間是抗戰和二戰最艱苦的時期,國際上鎳大量用作工業原料供戰爭使用導致鎳緊缺,美國就有二戰時將五美分鎳幣減少鎳的成分加入35%的銀鑄造鎳幣的情況)國民政府節節敗退工廠四處搬遷其結果就是出現1940至1943年古布鎳幣的情況。
四、發行的年份和種類: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半圓(樣幣)、廿分(樣幣)、 拾分(樣幣)、 五分(樣幣)(無)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半圓(未發行)、廿分(較多、A字版較少)、拾分(較多、A字版較少)、 五分(較多、A字版少) (鎳,全套3枚。)筆者已完整收集,如圖: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半圓(樣幣)、 廿分(樣幣)、 拾分(樣幣)、五分(樣幣) (無)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半圓(未發行)、廿分(多)、 拾分(多)、五分(較多) (鎳,10分、20分各一枚)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半圓(未發行)、廿分(較少)、 拾分(較多)、五分(少見)
(鎳,10分,20分各一枚)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半圓(未發行)、廿分(未發行)、 十分(多)、 五分(較多)
(銅質5分一枚,10分2枚)
1941年民國三十年 :半圓(稀少)、 廿分(樣幣)、 十分(最多)、 五分(多)(銅質10分2枚,)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半圓(較多)、 廿分(較少)、 十分(少見)、五分(未發行) (銅質20分2枚)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半圓(少見)、 廿分(未發行)、十分(未發行)、五分(未發行)
五、現在的市場地位:
現在民國孫像古布鎳幣是錢幣收藏裡的冷門。長期以來價格比較低,雖然價格低,但是真正的好品並不多!
六、最珍稀的是無“A”的民國25年孫中山布幣:
據說,該幣布圖下無“A”,光邊,是試鑄樣幣未發行,存世極稀。由E.Kann(耿愛德)舊藏。在Kann著《中國幣圖說匯考》一書編號837a、838c、839a,1972年3月E.kann錢幣收藏專題拍賣(Lot No.2098、2120、987)時易主美籍猶太人收藏IRVING GoodmAn。1991年6月IRVING GoodmAn錢幣收藏專題拍賣(Lot No.1242、1244、1246)再度易主,現為日本錢幣收藏家秋友晃先生藏品,儲存極佳,完全未使用(P)。 有文字記載,民國二十四年民國政府調整貨幣政策,分別向美國費城造幣廠、奧地利維也納造幣廠定製二十五年版伍分、拾分、廿分鎳幣三種。
費城造幣廠模具運抵中國之後,交由上海中央造幣廠鑄造了近兩億枚,而維也納造幣廠則在布圖之下加鑄英文“A”(Austria之第一個字母),以示區別,該版也鑄造發行了約一億二千萬枚。據耿愛德記述,維也納造幣廠雕刻師Richard Placht 在雕版之初,曾試鑄沒有英文字母“A”的樣幣十枚,這十枚樣幣分別是:廿分幣二枚、拾分幣和伍分幣各四枚,後來雕刻師Richard讓售一套給耿愛德,另一套被紐約的收藏家H先生收藏。如今世間僅存二套共十枚的樣幣,除了耿愛德收藏的三枚外,其餘都已散失,杳無下落。耿氏相當珍惜這一套沒有加鑄英文字母“A”的試鑄樣幣,在他的著作中以很大篇幅做出大尺寸圖片,並撰寫了詳細的文字說明敘述版式特徵,對此套鎳幣樣幣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1954年版的目錄中,耿氏將廿分幣定價為美金200元,而另一枚目前市場很熱門的“津”或“平”字的十分鎳幣,耿氏只給予美金10元的定價,兩者相差二十倍之巨。更進一步的比較,例如文武曹錕銀幣,耿氏當時都只給予美金4元的定價,這一套鎳幣之彌足珍貴,可以推之。
本人收集了不少鎳幣,現在價格低,除了樣幣可以考慮收齊,以後的升值空間還是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