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367570282485
-
2 # 使用者5790295736404
以下五種郵票具有收藏價值: 第一,發行數量少,具有特殊意義的郵票,包括小型張。 其中,以1991年以前發行的郵票收藏潛力較大。如文革時期發行的郵票《全國山河一片紅》,因為全國只有千餘枚,所以升值速度極快。在一般情況下,郵票發行量的多少與升值幅度成反比。 第二,發行量雖然較大,但在人們心中有一定地位的郵票,以生肖郵票、文學名著郵票、書畫歷史題材郵票為代表。 這類郵票由於設計精美,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十分熱門,不僅增值快,而且頗具藝術價值和收藏品位。 第三,沒有使用過的嶄新郵票。 這類郵票收集起來比較方便,經濟負擔也不大,因而適合初涉郵市的收藏者。國家郵政局每次發行新郵票,你都可以去當地的集郵門市部去購買。如果嫌麻煩,可以每年買一本集郵年冊。 第四,信件上被郵戳蓋銷了的郵票。 這類郵票被業內人士稱為信銷票。和新郵票相比,信銷票的收集難度要大得多,不少信銷票由於發行較早,存世量不太多,價格也隨之變得很昂貴。而容易收集到的信銷票,往往價值不高。 第五,混合郵票。 這是指收藏者在收藏的過程中,並不在意是蓋銷郵票還是實用郵票,只要能湊齊一套,郵票畫面完整無缺,就算大功告成。目前,大多數收藏者收集的是這類郵票。
以下五種郵票具有收藏價值:
第一,發行數量少,具有特殊意義的郵票,包括小型張。
其中,以1991年以前發行的郵票收藏潛力較大。如文革時期發行的郵票《全國山河一片紅》,因為全國只有千餘枚,所以升值速度極快。在一般情況下,郵票發行量的多少與升值幅度成反比。
第二,發行量雖然較大,但在人們心中有一定地位的郵票,以生肖郵票、文學名著郵票、書畫歷史題材郵票為代表。
這類郵票由於設計精美,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十分熱門,不僅增值快,而且頗具藝術價值和收藏品位。
第三,沒有使用過的嶄新郵票。
這類郵票收集起來比較方便,經濟負擔也不大,因而適合初涉郵市的收藏者。國家郵政局每次發行新郵票,你都可以去當地的集郵門市部去購買。如果嫌麻煩,可以每年買一本集郵年冊。
第四,信件上被郵戳蓋銷了的郵票。
這類郵票被業內人士稱為信銷票。和新郵票相比,信銷票的收集難度要大得多,不少信銷票由於發行較早,存世量不太多,價格也隨之變得很昂貴。而容易收集到的信銷票,往往價值不高。
第五,混合郵票。
這是指收藏者在收藏的過程中,並不在意是蓋銷郵票還是實用郵票,只要能湊齊一套,郵票畫面完整無缺,就算大功告成。目前,大多數收藏者收集的是這類郵票。
擴充套件資料
郵票收藏的十大忌諱
一、忌日光暴曬
郵票受Sunny照射過久,會褪色或變色。夏季氣溫較高,不宜在Sunny下翻看郵冊,以免郵冊和護袋變形,背膠溶化。
二、忌受潮
郵票受潮,會發生黴變和斑點,甚至紙張黴爛,刷膠票則會粘連。郵冊應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在雨季和空氣溼度較大時,不宜整理、欣賞郵票,但應適當翻弄散潮。
三、忌接近酸
郵票不宜與酸性或鹼性物質接觸,同時也怕受到煤氣、沼氣及化學藥品的侵蝕。浸洗郵票時,不能用含有酸性、鹼性及其它易起化學作用的洗滌劑。郵票存放也應遠離這些物質。
四、忌票面汙染
整理郵票時,要注意清潔,有的人在浸洗、整理過程中不注意,即印色、墨水、油汙、灰塵等弄到郵票上,這些不潔之物使郵票受到汙染,影響圖案的清晰和票面的美觀。
五、忌拿手指摸
有的人圖方便省事,不用鑷子取郵票,而用手;有的人在欣賞郵票時,用手摸弄郵票,這容易使票齒受到損失,同時手上的汗漬、油汙會將票面弄髒而失去原來的光澤。
拿取郵票一定要用郵票鑷子。 整理欣賞郵票時,手要洗淨,桌面要擦抹乾淨,以免郵票受汙。
六、忌長期閉藏重壓
將郵票久藏在箱子裡,不輕易拿出來翻看,日子久了,因空氣不流通,箱內潮氣散不出,會使郵票受潮,發生粘連,甚至蟲蝕也不 知道。
同時裝滿郵票的貼簿、插簿或袋裝郵票,都怕擠壓,尤其是刷膠票,長期擠壓會粘連。所以不要將郵票長期閉藏在箱子裡不去過問,而應該經常翻弄、檢查。
箱子還應放一包生石灰,吸收潮氣。郵冊存放宜直立,且不要過擠,平放時不要重壓。
七、忌鼠咬蟲蝕
老鼠、蟑螂、蛀蟲都會咬壞郵冊和郵票,尤其是用漿糊貼上的,更容易發生鼠咬蟲蝕的現象。所以貼上郵票一定不要用漿糊,而用膠水紙。郵冊、郵票的存放,要選擇鼠蟲不易侵擾的地方。
八、忌硬撕蠻揭
有的蒐集舊郵票從信封上硬撕揭,造成撕爛、揭薄或損壞票齒。應該從信封上剪下,放在清潔的溫水中浸泡。浸脫的郵票,用棉球將背面殘留的漿糊、膠水、紙屑輕輕洗淨,再用吸水紙吸乾、晾乾。
九、忌胡粘亂貼
貼上郵票不能用漿糊往郵票冊上貼,這樣就不便移動,還容易黴變起斑點,遭蟲蝕鼠咬,所以貼上郵票應用護郵袋或膠水紙。
十、忌雜亂無章
蒐集郵票要加以整理,切忌雜亂無章。郵票要按照專題或國別放在一起,一套套不要打亂。如果亂七八糟放在一起,越積越多,則不便整理、欣賞和研究。
參考資料:http://art.people.com.cn/n/2014/0625/c206257-2519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