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教學前沿

    譯文】

    陳寔字仲弓,河南許昌人。出身於寒微之家,小時侯在縣裡為吏,常常從事一些公差雜役,後來作了都亭的佐官。陳寔立志勤奮學習,不停讀書。縣令鄧邵嘗試與他交談,認為他是個奇才,讓他到太學裡學習。後來縣令又召他為吏,他卻隱居躲避到陽城山中。

    當時發生了一件殺人案,同縣的楊吏懷疑是陳寔,縣裡於是逮捕囚繫他,鞭笞拷問沒有得到證據,而後才放出來。等到他當了督郵,還暗中囑託許昌縣令,以禮召見楊吏。遠近的人聽到這件事,都讚歎佩服他。後來又調任太丘縣令。

    陳寔修養德行,追求為政清靜,百姓因此得以安居樂業。鄰縣有要來投奔的人,陳寔就訓導解釋,曉諭他們,把他們交給有關官員讓他們回到各自的居地。縣裡官員擔心有人打官司,稟告陳寔要禁止。陳寔說:“打官司是為了求得公正,(如果)禁止它,道理將如何表明??希望你不要限制他們。”有關官員聽到這件事,感嘆說:“陳君說話到這樣地步,怎麼會被別人埋怨呢?”縣裡終於沒有人來打官司。

    等到後來逮捕黨人,事情也牽連到陳寔。其他人為了免罪大多逃避,陳寔說:“我不到監獄裡,大家就沒有依靠。”於是自請囚禁。後來遇到赦免才得以放出。

    靈帝初年,大將軍竇武徵召他為下屬官員。當時中常侍張讓權傾天下,張讓的父親死了,要歸葬許昌,雖然全郡的人都來了,但沒有一位名士前往,張讓感到很羞恥,陳寔一人去弔唁。等到後來又誅殺黨人的時候,張讓感謝陳寔,因而寬恕保全了許多黨人。

    陳寔在鄉間,以平和的心對待事物。百姓爭著打官司時,陳寔判決公正,告訴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後沒有埋怨的。大家感嘆說:“寧願被刑罰處治,也不願被陳寔批評。”

    當時年成不好,民眾沒有收成,有小偷夜間進入陳寔家裡,躲在房樑上。陳寔暗中發現了,就起來整頓衣服,讓子孫聚攏過來,正色訓誡他們說:“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勵。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壞的,(壞)習慣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養而形成,於是到了這樣的地步。樑上君子就是這樣的人!”

    小偷大驚,從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誠懇認罪。陳寔慢慢告訴他說:“看你的長相,也不像個壞人,應該深自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這種行為當是由貧困所致。”結果還贈送二匹絹給小偷。從此全縣再沒有盜竊的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空中蹬腿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