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老菩提

    還真沒聽說老爸搶兒子皇位的,但老媽搶皇位的有。比如武則天,不是一般的搶,而是多次搶,為此不惜將兒子置於死地,搶過去改國號。慈嬉把侄子架空實際也是搶。

  • 2 # 一北一公里

    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是這是個偽命題。因為搶兒子的皇位,首先兒子要有皇位。這就排除了明英宗朱祁鎮,因為“奪門之變”時明憲宗朱見深既不是皇帝也不是太子。

    細細想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只有一個人搶了自己親兒子的王位(不是皇位),打的自己兒子逃亡國外。

    然而這場政變最大的損失是直接導致了子路的死亡,也間接加速了孔老夫子的去世時間,悲哉!

    《史記·衛康叔世家》載:靈公五年,朝晉昭公……三十八年,孔子來,祿之如魯。後有隙,孔子去。後復來。三十九年,太子蒯聵與靈公夫人南子有惡,欲殺南子。……於是衛乃以輒為君,是為出公。……孔子自陳入衛……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纓而死。孔子聞衛亂,曰:“嗟乎!柴也其來乎?由也其死矣。”……二年,魯孔丘卒。

    上文是此事出處,孔子本人也是這一系列事件的見證人和受害者。

    我們知道孔子本人是提倡克己復禮,以德治國的,然而這禮崩樂壞的一幕就活生生髮生在自己眼前,子殺母,父殺子,子殺父,臣弒君,實乃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劇照 衛靈公和南子)

    此事全文如下:

    前497年,衛國夫人南子本是宋國貴族之女,生的貌美如花,國色天香動於天下,但生性淫蕩,史書說其“美而淫”,給衛靈公戴了很多頂綠帽子。

    甚至和孔夫子鬧出過緋聞,史稱“子見南子”。《論語·雍也》裡有記載: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意思是南子單約孔聖人後,子路很不高興甚至懷疑,而孔子不得不賭咒發誓,連說兩遍,你老師我要是做了見不得人的事,天打五雷轟,天打五雷轟,“天厭之,天厭之”。

    或許南子是想勾引夫子的,沒成功後惱羞成怒,和朝廷的一些佞臣合起來說孔子壞話,導致衛靈公最終沒有重用孔子。出自《論語·陽貨》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劇照 孔子和南子)

    南子魅惑衛靈公的例證還有,《論語.子罕》裡也有記載,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就是說衛靈公的。

    庶母淫亂,太子蒯聵覺得很沒面子,也很氣憤。於是決定讓家臣戲陽遫在一次宴會上殺了這賤人,可事到臨頭,戲陽遫慫了,太子蒯聵連使了幾次眼神,戲陽遫都不敢動。(子殺母)

    南子察覺不對勁,趕緊告訴衛靈公,老公,你兒子想弄死我。靈公聽了大怒,要砍死太子蒯聵(父殺子),蒯聵無奈,只有跑路,先跑到宋國,後又跑到晉國投奔權臣趙簡子。

    太子蒯聵被迫出國後三年,衛靈公薨。按靈公本意,是想讓小兒子姬郢即位,可姬郢死活不願意當這個國君。沒辦法,南子只有讓前太子蒯聵的兒子姬輒上位,這就是衛出公。

    同年六月,跑路的前太子蒯聵聽說老爹死了,就在趙簡子武裝力量的護送下,準備回國即位。而已經登上王位的兒子衛出公姬輒,竟然六親不認,派兵攻擊蒯聵。(子殺父)蒯聵兵敗,只得再次逃往晉國。

    十二年後,蒯聵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此前蒯聵的姐姐嫁給了衛國權臣孔圉,生了個兒子叫孔悝。孔圉去世後,姐姐和僕人渾良夫勾搭成奸。為確保姦情不會敗露,姐姐決定藉助孔家的力量幫弟弟蒯聵奪回王位,以保護自己和姦夫的愛情,就派渾良夫去和蒯聵策劃政變,蒯聵潛回衛國,孔悝的母親就幫蒯聵強迫孔悝參加政變。

    孔悝的家臣欒寧知道後,就趕快派人去告訴子路,又急忙找了一輛車,護送著衛出公逃往魯國去了。(父殺子)

    子路聽到訊息急匆匆趕回城,恰巧遇到孔子另一個也在衛國做官的弟子子羔從城裡出來。子羔說,城門已經關了,勸他離開。子路說:“吃人家的飯,在人家出了事情的時候不該怕出頭。”他主要是想救出家主孔悝,他對蒯聵說:“何必一定扣住孔悝呢?就是殺了他,也還會有別人來繼續反對你的。”但蒯聵沒有聽,倒派了兩員勇將下來和子路打了起來,子路受了重傷,帽纓也斷了。子路說:“好漢臨死的時候,帽子還是要戴正的。”他在把帽纓結好的時候,斷了氣,身體被剁成了肉醬(年六十二)。

    孔子一聽說衛國發生政變,就感到不安,說:“高柴(子羔名高柴)還可以安全回來,仲由(子路)一定犧牲了。”不久果然凶信到了,孔子就在院子裡哭起來,聽說子路被剁成肉醬,就再也不吃肉了,看都不看了。而且每次聽到打雷,都感到心中不安,子路的死給了孔子一個巨大而沉重的打擊,第二年,孔子也去世了。

    事件繼續,衛出公十二年,蒯聵繼兒子之後,是為衛後莊公。即位後的蒯聵,因抱怨當日衛國大夫不迎立自己,開始對衛國的諸多貴族進行打擊報復,更糟糕的是,衛後莊公還是個忘恩負義的人,早將之前晉國趙氏收留他的情義忘得一乾二淨。

    衛後莊公二年,晉軍討伐衛國。十一月,衛後莊公出奔,結果被結仇的己姓戎人所殺,第二年,衛出公從齊國返回復位。(事件完結)

    此事件應該是空前絕後,僅此一家、別無分店了。先後經歷了子殺母,父殺子,子殺父,父殺子,臣弒君等過程。

    附《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 3 # 達裡婭軍事郵幣小屋

    中原王朝貌似沒有(自秦始皇稱帝到溥儀退位),但是隔壁李氏北韓有這種事情,李成桂在第二次王子之亂後,回京時曾經計劃射殺北韓太宗李芳遠可惜沒有成功,不過那時候還是王位,但是五百多年後的李熙卻為他追授諡號為“高皇帝”。

    北韓半島全圖

    1398年北韓王朝開國的第七年(大明洪武三十一年)第一次王子之亂爆發,躺在病榻上的北韓王朝開國者李成桂大病尚未痊癒,但是王世子和其他大君間,以及背後各方勢力矛盾卻接近了爆發的臨界值,在權利的誘惑面前,各方都想拿到這個新生王朝的王權(雖然李芳遠在建文年間得到冊封的回信,永樂年間才正式接受明朝的冊封,但是1394年後無論對明朝還是對內都是以北韓國王相稱,不是權知北韓國事)。

    作為勢力中最弱小的一支當時還是靖安大君的李芳遠決定先下手為強,闖入景福宮資善堂,殺掉了李成桂嫡八子宜安大君李芳碩和其心腹大臣鄭道傳,第一次王子之亂又在《李朝實錄》中史稱“戊寅靖社”

    最後的結果是,在靖安大君也就是後來的李氏北韓太宗李芳遠的主持下,李成桂禪讓王位給三子李芳果也就是後來的北韓定宗(清康熙年間追授廟號定宗),但是權利依然在李芳遠手裡,李芳果只是傀儡,隨後太上王李成桂從漢陽啟程,移居原高麗王朝首都開京(今天的北韓開成市)昌壽宮,第一次王子之亂就此落下帷幕。

    李氏北韓太宗李芳遠

    1400年(大明建文二年)第二次王子之亂爆發,手握實權的靖安大君李芳遠推翻傀儡王定宗李芳碩,遠在開京的太上王跑回咸興打算皈依佛門,但是李芳遠卻在1402年(大明建文四年)迎自己的父親李成桂回漢陽(今天的南韓首爾市)史稱“咸興差使”,在這回京的路上,太上王李成桂計劃回京後射殺李芳遠,可見父子二人因為權利已經鬧得毫無父子親情可言,但是最後事情敗露,導致身為太上王的李成桂沒有成功,回到漢陽城後被北韓太宗李芳遠軟禁到了昌德宮,作為太上王度過了人生最後的幾年,1408年(大明永樂六年)太上王李成桂病逝,明朝賜諡號康獻。

    李氏北韓太祖李成桂,李熙稱帝后追諡號為:至仁啟運應天肇統廣勳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高皇帝 簡稱“太祖高皇帝”。

  • 4 # 別酒流年

    一般來說,歷史上的皇位傳承都是父傳子。即使父親不是皇帝國王,但兒子做了君主以後,父親也能落得一個太上皇的位置,所以一般來說不會出現父親和兒子搶皇位的事情。

    既然有“一般”,那麼肯定就有“二般”,少不代表沒有,比如下面這幾位。

    奪位不成功的例子——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趙雍是戰國時期趙國第六代君主,先秦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趙肅侯趙語的兒子。

    趙武靈王雕像

    趙武靈王透過“胡服騎射”改革,使趙國國力大增,成為當時可以獨自抗衡秦國的強國。後來,趙武靈王吞滅中山國,大敗林胡、樓煩二族,開闢雲中、雁門、代郡三郡。

    當時趙武靈王有兩個特別喜愛的兒子,一是公子章,一是公子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

    本來公子章是太子,但趙武靈王為了討好夫人吳娃,廢了公子章,立公子何為太子。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年),正值壯年的趙武靈王將王位禪讓給趙何,自己被尊稱為“主父”。按照他的構想,趙惠文王專注於國內治理,自己專注于軍事。

    但是趙武靈王的這番設想嚴重違背了政權構建的基本規律,最終造成了趙國的內亂。

    公子章被廢后,一如之初孝敬趙武靈王,這讓趙武靈王感覺很對不起兒子,總想著補償公子章。

    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趙武靈王打算把代郡分給公子章,讓公子章也稱王。這個想法的背後是趙武靈王要收回趙惠文王的實權,重新親掌朝政。

    當時,趙武靈王已經解決了北部邊疆遊牧民族的問題,他想著此時南下參與中原的爭奪。要想實現這個目標,第一步就是削弱趙惠文王的權力,奪回王位,重做趙王。

    但是,此時的趙惠文王早已經是趙國的一號人物,怎麼可能輕易交出王位。而且趙武靈王立公子章為代王的想法也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

    最終,趙國爆發沙丘之變,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被困在沙丘宮三個月之久,被活活餓死。

    影視劇中的趙惠文王

    先當太子,被迫逃亡,兒子當政,回國奪位

    姬蒯聵,是春秋時期衛靈公的兒子,最初是太子,但是他和衛靈公的寵妃南子關係不和,一直想要殺掉南子。結果事情敗露,南子向衛靈公誣陷太子蒯聵謀反,蒯聵無奈逃亡晉國。

    靈公四十二年(前493年),衛靈公死,南子先是立衛靈公幼子公子郢即位。但公子郢推辭,而是擁立太子蒯聵的兒子姬輒為國君,是為衛出公。

    同年,晉國送回蒯聵,想讓他當衛國國君,結果被衛人拒絕。

    十二年後,前480年,蒯聵聯合自己的姐姐伯姬,脅迫衛國上卿孔悝(伯姬之子)殺衛出公姬輒,立蒯聵。衛出公出逃,蒯聵上位,是為衛莊公(因之前有衛莊公諡號,蒯聵被稱為衛後莊公)。

    影視劇中的衛莊公

    蒯聵即位後,抱怨大夫以前不迎立自己,欲盡誅大臣。群臣欲作亂,這才讓蒯聵按下了那顆騷動的心。

    不過蒯聵也沒在王位上坐多久,三年後,晉國出兵衛國,另立公子斑師(襄公孫,莊公堂弟)為衛君,姬蒯聵被殺死。

    後來齊伐衛,俘虜了斑師,改立公子起(靈公子,莊公弟)為衛君。

    衛君起元年(前477年),國卿石圃把衛君起趕到了齊國,衛出公姬輒從齊國返回衛國復位。

    兒子衛出公姬輒——衛後莊公蒯聵——堂弟斑師——弟弟衛君起——姬輒,衛國君位轉了一圈又回到姬輒手裡。

    奪門之變,朱祁鎮搶了本來屬於自己兒子的皇位

    明朝朱祁鎮,明朝唯一當了兩次皇帝的人。本來第二次當皇帝的應該是他兒子朱見深,但朱祁鎮透過奪門之變先登上了皇位。

    土木堡之變,大明精銳盡失,御駕親征的明英宗朱祁鎮也被俘虜了。瓦剌也先順勢南下,直逼北京城,一時間京城大亂。

    影視劇中朱祁鎮被俘

    危急時刻,朱祁鎮弟弟、郕王朱祁鈺受命監國,同時孫太后又立朱祁鎮之子朱見深為皇太子,時年三歲。

    孫太后雖然一時安穩了北京局勢,但此時正兒八經的皇帝仍然是朱祁鎮。為避免瓦剌借朱祁鎮威脅大明於謙等大臣紛紛與皇太后商議,決定擁立朱祁鈺為帝,是為景泰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

    在朱祁鈺和于謙等人的主持下,明軍抵擋住了蒙古人對北京的進攻,大明暫時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蒙古瓦剌見從朱祁鎮身上也撈不到多少油水,一年後將其放了回來。

    按道理來說,朱祁鈺此時應該還政於朱祁鎮,但從藩王到皇帝,地位的轉變也讓朱祁鈺的思想發生了變化。

    為了讓自己一脈世代為君,朱祁鈺軟禁了朱祁鎮,甚至於景泰三年(1452年)廢掉皇太子朱見深為沂王,換上自己的兒子朱見濟。

    然而,朱祁鈺血脈單薄,唯一的兒子朱見濟一年後夭折了,皇儲之位空置。

    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鈺突然病重,臥床不起。

    大臣石亨、徐有貞等人撞開南宮大門,迎明英宗朱祁鎮復位。

    影視劇中奪門之變

    朱祁鎮復位後,廢景泰帝朱祁鈺為郕王。是年改元天順,連朱見深的名字都改,改為朱見濡,並立他為皇太子。

    朱祁鎮為什麼給朱見深改名字?因為朱祁鈺死了後,最有資格當皇帝的就是朱見深。朱祁鈺沒有兒子,大明只有一個朱見深曾經是皇太子。可是朱祁鈺還沒死的時候,朱祁鎮就復辟了,為了名正言順,不僅剝奪了朱祁鈺的帝號,還把兒子的名字都改了。

    發生在現代的父親篡位事件

    不要以為宮鬥是中國的專利,外國宮鬥劇精彩程度絲毫不讓中國,而且在現代歷史上還發生過父親篡位兒子的事情。

    這次要說的就是比利時王室。

    比利時在1830年才脫離荷蘭宣佈成為獨立的國家(但是君主立憲制卻成立於1831年)。

    二戰時期,比利時國王是利奧波德三世。德國進攻比利時,利奧波德三世放棄了抵抗,宣佈全國投降。但是比利時政府不同意他的決定,選擇流亡英國。

    利奧波德三世

    1944年9月,盟軍解放比利時,德國將利奧波德三世和家人擄到易北河邊的希爾斯泰因,後又帶到奧地利的施特羅貝爾。

    被解放的比利時當即選舉利奧波德三世的弟弟查爾斯親王代理國政。

    1945年,美國軍隊解救了利奧波德三世,當他準備再次行使國王的權利時,卻遭到全國反對。於是利奧波德三世退隱瑞士,把國事交給他的弟弟查爾斯親王處理,靜待復位問題的裁決。

    1950年,比利時公民公投,大部分人同意利奧波德三世恢復權利。

    5月22日回國後,為了避免再次引起騷亂,利奧波德三世請求比利時政府將其子博杜安宣佈為國王;1951年7月17日,利奧波德三世退位,博杜安一世向憲法宣誓,成為比利時王國新國王。

    博杜安一世

    博杜安一世一生無子,但他弟弟阿爾貝親王卻子嗣眾多。於是博杜安一世在侄子當中選擇菲利普即阿爾貝親王長子為養子,按照國王待遇盡心培養,並在1971年宣佈菲利普為王儲。

    1993年7月31日博杜安國王去世,僅僅22小時後,比利時首相讓·呂克·德阿納就在電視講話中宣佈,國王的弟弟阿爾貝親王將繼承王位,即阿爾貝二世。

    也就是說阿爾貝親王聯合比利時政府篡了兒子菲利普的王位,而且這一搶就是二十年。

    阿爾貝二世和兒子菲利普

    其實根據比利時憲法規定,阿爾貝親王的確也擁有繼承權,但是博杜安國王早在二十多年前已經明確了繼承人,阿爾貝的王位來的名不正言不順。

    不過菲利普對王位倒是並不特別在意畢竟搶了自己王位的是親爹,早晚也會傳到他這,於是他乾脆放棄了奪位大戲,阿爾貝親王得以順利登基。

    阿爾貝二世在位期間還不錯,和比利時政府的關係比較協調。不過不知道是年紀大了還是覺得當國王沒意思了,亦或是對兒子菲利普有愧疚,2013年7月21日,時年79歲的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二世宣佈主動退位,53歲的菲利普成為新國王。

    菲利普國王一家

    阿爾貝二世退位後還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根據比利時法律,國王每年享有1150萬歐元的薪俸,並且是免稅的。但是退位國王只有92.3萬歐元的年俸,並且還要繳稅,稅後俸祿只有70萬歐元,還不足在任時的1/15。

    阿爾貝二世為此向兒子菲利普國王和比利時政府大倒苦水,感嘆 “這點錢根本沒法生活”,要求政府“加薪”。

    不過時任比利時首相的迪呂波明確拒絕了阿爾貝的要求:“政府不會對王室的薪俸做出任何改變。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政府都不會在這一重要問題上做出任何改變。 ”

    退位後的阿爾貝二世

    這也怪不得當初阿爾貝篡位了,原來待遇差距有點大啊。

    因為是比利時歷史上第一個生前主動退位的國王,阿爾貝也就成為了比利時歷史上第一個繳納稅賦的國王。

  • 5 # 朗風習習

    古代有沒有出現過老爸搶兒子皇位的事?當然有!

    公元前496年,衛靈公晚年有位夫人叫南子,太子蒯聵(kuǎi kuì) 因與南子夫人有仇,於是想要刺殺南子夫人,為南子夫人所察覺。事情敗露,蒯聵太子只好逃奔宋國,不久又投奔了晉國趙氏。

    這位南子夫人是誰?她就是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曾經接見過孔子的衛國夫人。

    書中記載: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孔子曰:“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

    當然,孔子與南子夫人相見,隔著帷縵,“只聞其聲,未見其身”。當時南子夫人以淫蕩出名,所以,孔子的學生子路因為孔子去見她而不高興。孔子對子路發誓說沒有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

    公元前493年,衛靈公去世,南子夫人想立公子郢 為君主,但公子郢堅決不肯繼位,最後只得把蒯聵之子姬輒推上君位,即“衛出公”。

    衛出公十二年,渾良夫與蒯聵密謀,蒯聵許諾以後赦免渾良夫三死(穿紫衣、袒裘服、帶寶劍),還許諾將孔悝(kuī)的母親賜給他為妻子。

    那麼渾良夫是何人?孔悝又是何人?

    孔圉(yǔ),即孔文子,衛國大夫,娶了太子蒯聵的姐姐為妻,生孔悝。

    不過,孔文子作為一個臣子,曾經攻打國君以下亂上,還隨意將女兒嫁來嫁去,這在當時都是不符合禮的行為,所以後來子貢對他死後被授予"文"這一諡號大為不解,問過孔子。孔子說,這是因為孔文子這個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而渾良夫則是孔文子的僕人,因為長相英俊漂亮,孔文子去世以後,孔悝的母親便與他私通。

    後來,蒯聵與渾良夫潛回衛國,並脅迫孔悝召叢集臣發動政變,衛出公姬輒逃奔於魯國。於是,蒯聵成功奪得了自己兒子的王位,自立為衛國君主,即衛莊公。

    因與衛國第十二任國君姬揚(即衛前莊公)的諡號相同,均為"莊公"。後世為了區別,故稱之為“衛後莊公”。

    不過,不久又因為內亂,衛後莊公逃到了戎州己氏那裡。

    沒想到的是,當初,衛後莊公在城樓上看到己氏的妻子頭髮很漂亮,於是派人讓她把頭髮剪了下來,作為自己夫人呂姜的假髮,為自己的今天埋下了禍根。

    此時,莊公到了己氏的家裡,拿出一塊玉璧給己氏看,說:"救我的命,這塊玉璧就是你的了。"己氏面對昔日的仇人說:"殺了你,玉璧會到哪裡去?"於是,殺死了衛莊公並獲得了他的玉璧。

    這位荒唐的君主,在位僅三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psc畫幅的相機除了體積小點和便宜外,還有哪些比全畫幅更吸引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