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纁皆為華夏文化中的色彩名稱,玄纁二色最為神聖,因分別象徵天地故常並稱。
夏纁玄。——《周禮·染人》。注:“玄纁者,天地之色。”
玄纁二色最早為楚國所染為正宗,為上供周室的貢品。《尚書·禹貢》分天下為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史記·集解》:其篚玄纁璣組,孔安國曰:““此州染玄纁色善,故貢之。”
玄色:《說文》:黑而有赤色者為玄。“玄”色較之青、赤、黃、白、黑等五正色尤為尊貴而獨居其上。天之色彩即為玄,為至高無上之色。以玄“象”天,天神尚質,亦即天神尚德。祭服常用玄衣,因玄色內涵天道思想;“以玄擬天”“玄乃天道”,也反映了周人的政教思想、政教設施情況的反應。
漢鄭玄注:“凡玄色者,在緅緇之間,其六入者與?”。《正義》說“染布帛者,染人掌之,凡玄色者,在緅緇之間,其六入者也。”
玄色,介於緅,緇之間,可為“六入”而成。換成現代說法就是用茜草染六次,同時用涅來作媒染劑而成。《禮記·禮器》:“禮有以文為貴者,天子龍袞,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詩。周頌·絲衣》“絲衣其紑” 唐 孔穎達 疏:“爵弁之服,玄衣纁裳,皆以絲為之。”
玄衣纁裳為漢代天子標配,凡冕服皆玄衣纁裳。“玄”“纁”兩色的搭配使用中,無論中國古制的色彩觀,抑或今人之色彩學皆可稱絕對搭配. 後世多以玄衣纁裳為士之公祭服(略有例外)。
纁:《周禮·王之吉服》疏:“知玄衣纁裳者:見《易 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概取諸乾坤。’乾為天,其色玄;坤為地,其色黃。但土無正位,託位於南方。(南方)火色赤,赤與黃(合),即是纁色。”《楚辭·九章·思美人》的文句:“指嶓冢之西隈兮,(寫落日依在西山之況),與纁黃以為期。”王逸注:“纁黃,蓋黃昏時也。纁,一作曛。” 這樣看來,纁色應該是橙黃色系,但《說文》卻說是“淺絳”;《爾雅·釋器》:“絳”。故此,纁色應作赤黃色系解。
黑色和淺紅色的布帛。《書·禹貢》:“厥篚玄纁璣組。”《左傳·哀公十一年》:“公使大史 固 歸 國子 之元,寘之新篋,褽之以玄纁,加組帶焉。” 楊伯峻 注:“此謂以紅黑色與淺紅色之帛作墊。”
後世帝王用作延聘賢士的禮品。《後漢書·隱逸傳·韓康》:“ 桓帝 乃備玄纁之禮,以安車聘之。” 三國 蜀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舉措》:“玄纁以聘幽隱。” 唐 陳陶 《經徐穉墓》詩:“鳳皇屢降玄纁禮,瓊石終藏烈火詩。”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詩:“玄纁與丹詔,恩禮誠非薄。” 清 方文 《送劉孔安北上》詩:“主聖相且賢,玄纁降茅茨。”
《周禮·天官·染人》:“凡染,春暴練,夏纁玄。” 孫詒讓 正義:“《周髀算經》雲:‘天青黑,地黃赤。’青黑即玄色,黃赤即纁色也。”
鄭玄注《周易》則謂“黃而兼赤為纁”。 蓋言之淺絳,赤絳色而微黃。
《前漢書 郊祀志》所載:漢武帝前後在山東泰山和陜西淳化縣磨石領兩次「封禪」(祭天地):築五帝壇時,將黃帝壇「託位於西南,竝赤帝所」——黃,赤兩色相和而成纁。
中央土(黃)所託的方位應是:「南方火與西方金之間的纁色.」;《史記 封禪書》:「……上(漢武帝)遂郊雍,至隴西,西登崆峒,幸甘泉,令祠官寬舒等具太一祠壇,祠壇放(仿)薄忌太一罈,壇三垓,五帝壇環居其下,各如方色,黃帝西南…….」又《郊祀志下》:「又上泰山,……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黃帝『並』赤帝所.」。而黃帝「並」赤帝所的「並」字最關重要,因其遠離西方之「全白」而「黃赤相併」乃成纁色.
. 《楚辭 九章 思美人》的文句:「指嶓冢(po-chung) 之西隈兮,(寫落日依在西山之況),與纁黃以為期.」王逸注:「纁黃,蓋黃昏時也.纁,一作曛.」洪興祖 補註:「曛,日入餘光.」由此可知「纁」是赤(絳)色 而微黃.泛說成絳或淺絳,皆無不可.這是纁裳之所以 用纁色的疏說和纁之色調的確認.但一經深入研究,前者顯有望文生義,時代顛倒和不符的錯失,亟待澄清。
爾雅釋器雲:“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赬,三染謂之纁”。《考工記》言染法,“三入為纁,五入為緅,七入為緇。”這是中國古代關於媒染劑染色的最早記載。這些記載在世界上也是較早的。
赬:《爾雅·釋器》卽淺赤也。
緅, 《說文新附》帛青赤色。黑中帶紅的顏色。【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五入為緅。【注】染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則為緅。今禮俗文作爵,言如爵頭色也。【論語】君子不以紺緅飾。【何晏注】緅者,三年練以緅飾衣。【疏】緅,淺絳色。【淮南子·俶眞訓】以涅染緅,則黑於涅。緅(zou),黑中透紅,喪服的顏色。
筆者認為,纁色應作赤黃色系正解,黃,赤兩色相和而成纁。纁,一作曛,蓋黃昏時顏色也,非晨光初露之色。用什麼染料和工藝得來?史上資料甚少。據《考工記》鍾氏染羽記載,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熾之,淳而漬之。三入為纁,五入為緅,七入為緇。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雲:“丹秫,赤粟。”朱湛為何物?未知,一般認為是硃砂,那麼就是硃砂和紅色的小米染色而成,但至今沒有任何證據,還有一種說法是茜草所染,這兩個都有些合理的證據,都是偏紅色的顏色,前者沒有試過,後者染一次為淺磚紅色,染三次色略深,與古法記載相似。
宋 劉克莊 《題趙子固詩卷》詩:“九成合奏音方備,三染為纁色始深。” 但仍然是紅色系,深至緅色(【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五入為緅。【注】染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則為緅)。就有變化了,也就是變成了黑中有紅的顏色,怎麼染的?【淮南子·俶眞訓】以涅染緅,則黑於涅。涅,(可做黑色染料的磯石)皂礬作媒染劑染也。
相當多的資料證明:玄纁二色始於春秋時期的楚國是無爭的事實
~
玄、纁皆為華夏文化中的色彩名稱,玄纁二色最為神聖,因分別象徵天地故常並稱。
夏纁玄。——《周禮·染人》。注:“玄纁者,天地之色。”
玄纁二色最早為楚國所染為正宗,為上供周室的貢品。《尚書·禹貢》分天下為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史記·集解》:其篚玄纁璣組,孔安國曰:““此州染玄纁色善,故貢之。”
玄色:《說文》:黑而有赤色者為玄。“玄”色較之青、赤、黃、白、黑等五正色尤為尊貴而獨居其上。天之色彩即為玄,為至高無上之色。以玄“象”天,天神尚質,亦即天神尚德。祭服常用玄衣,因玄色內涵天道思想;“以玄擬天”“玄乃天道”,也反映了周人的政教思想、政教設施情況的反應。
漢鄭玄注:“凡玄色者,在緅緇之間,其六入者與?”。《正義》說“染布帛者,染人掌之,凡玄色者,在緅緇之間,其六入者也。”
玄色,介於緅,緇之間,可為“六入”而成。換成現代說法就是用茜草染六次,同時用涅來作媒染劑而成。《禮記·禮器》:“禮有以文為貴者,天子龍袞,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詩。周頌·絲衣》“絲衣其紑” 唐 孔穎達 疏:“爵弁之服,玄衣纁裳,皆以絲為之。”
玄衣纁裳為漢代天子標配,凡冕服皆玄衣纁裳。“玄”“纁”兩色的搭配使用中,無論中國古制的色彩觀,抑或今人之色彩學皆可稱絕對搭配. 後世多以玄衣纁裳為士之公祭服(略有例外)。
纁:《周禮·王之吉服》疏:“知玄衣纁裳者:見《易 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概取諸乾坤。’乾為天,其色玄;坤為地,其色黃。但土無正位,託位於南方。(南方)火色赤,赤與黃(合),即是纁色。”《楚辭·九章·思美人》的文句:“指嶓冢之西隈兮,(寫落日依在西山之況),與纁黃以為期。”王逸注:“纁黃,蓋黃昏時也。纁,一作曛。” 這樣看來,纁色應該是橙黃色系,但《說文》卻說是“淺絳”;《爾雅·釋器》:“絳”。故此,纁色應作赤黃色系解。
黑色和淺紅色的布帛。《書·禹貢》:“厥篚玄纁璣組。”《左傳·哀公十一年》:“公使大史 固 歸 國子 之元,寘之新篋,褽之以玄纁,加組帶焉。” 楊伯峻 注:“此謂以紅黑色與淺紅色之帛作墊。”
後世帝王用作延聘賢士的禮品。《後漢書·隱逸傳·韓康》:“ 桓帝 乃備玄纁之禮,以安車聘之。” 三國 蜀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舉措》:“玄纁以聘幽隱。” 唐 陳陶 《經徐穉墓》詩:“鳳皇屢降玄纁禮,瓊石終藏烈火詩。”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詩:“玄纁與丹詔,恩禮誠非薄。” 清 方文 《送劉孔安北上》詩:“主聖相且賢,玄纁降茅茨。”
《周禮·天官·染人》:“凡染,春暴練,夏纁玄。” 孫詒讓 正義:“《周髀算經》雲:‘天青黑,地黃赤。’青黑即玄色,黃赤即纁色也。”
鄭玄注《周易》則謂“黃而兼赤為纁”。 蓋言之淺絳,赤絳色而微黃。
《前漢書 郊祀志》所載:漢武帝前後在山東泰山和陜西淳化縣磨石領兩次「封禪」(祭天地):築五帝壇時,將黃帝壇「託位於西南,竝赤帝所」——黃,赤兩色相和而成纁。
中央土(黃)所託的方位應是:「南方火與西方金之間的纁色.」;《史記 封禪書》:「……上(漢武帝)遂郊雍,至隴西,西登崆峒,幸甘泉,令祠官寬舒等具太一祠壇,祠壇放(仿)薄忌太一罈,壇三垓,五帝壇環居其下,各如方色,黃帝西南…….」又《郊祀志下》:「又上泰山,……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黃帝『並』赤帝所.」。而黃帝「並」赤帝所的「並」字最關重要,因其遠離西方之「全白」而「黃赤相併」乃成纁色.
. 《楚辭 九章 思美人》的文句:「指嶓冢(po-chung) 之西隈兮,(寫落日依在西山之況),與纁黃以為期.」王逸注:「纁黃,蓋黃昏時也.纁,一作曛.」洪興祖 補註:「曛,日入餘光.」由此可知「纁」是赤(絳)色 而微黃.泛說成絳或淺絳,皆無不可.這是纁裳之所以 用纁色的疏說和纁之色調的確認.但一經深入研究,前者顯有望文生義,時代顛倒和不符的錯失,亟待澄清。
爾雅釋器雲:“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赬,三染謂之纁”。《考工記》言染法,“三入為纁,五入為緅,七入為緇。”這是中國古代關於媒染劑染色的最早記載。這些記載在世界上也是較早的。
赬:《爾雅·釋器》卽淺赤也。
緅, 《說文新附》帛青赤色。黑中帶紅的顏色。【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五入為緅。【注】染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則為緅。今禮俗文作爵,言如爵頭色也。【論語】君子不以紺緅飾。【何晏注】緅者,三年練以緅飾衣。【疏】緅,淺絳色。【淮南子·俶眞訓】以涅染緅,則黑於涅。緅(zou),黑中透紅,喪服的顏色。
筆者認為,纁色應作赤黃色系正解,黃,赤兩色相和而成纁。纁,一作曛,蓋黃昏時顏色也,非晨光初露之色。用什麼染料和工藝得來?史上資料甚少。據《考工記》鍾氏染羽記載,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熾之,淳而漬之。三入為纁,五入為緅,七入為緇。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雲:“丹秫,赤粟。”朱湛為何物?未知,一般認為是硃砂,那麼就是硃砂和紅色的小米染色而成,但至今沒有任何證據,還有一種說法是茜草所染,這兩個都有些合理的證據,都是偏紅色的顏色,前者沒有試過,後者染一次為淺磚紅色,染三次色略深,與古法記載相似。
宋 劉克莊 《題趙子固詩卷》詩:“九成合奏音方備,三染為纁色始深。” 但仍然是紅色系,深至緅色(【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五入為緅。【注】染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則為緅)。就有變化了,也就是變成了黑中有紅的顏色,怎麼染的?【淮南子·俶眞訓】以涅染緅,則黑於涅。涅,(可做黑色染料的磯石)皂礬作媒染劑染也。
相當多的資料證明:玄纁二色始於春秋時期的楚國是無爭的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