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知識局

    公元221年,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由東征東吳,夷陵之戰,劉備兵敗逃往白帝城,於223年在白帝城亡故。我們從央視《三國演義》(84集)中看到,劉備白帝城託孤出現在第64集,而從64~84集,蜀漢與魏國發生戰爭的戲份達到了14集,而涉及到東吳戲份的只有第79集,在原著之中,這一時期關於東吳的描寫也少之又少。那麼,劉備去世之後,東吳在幹啥呢?

    從223年到蜀漢滅亡的263年,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蜀漢後主劉禪繼位到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其中225和226年,東吳與魏國各主動開戰一次,雙方皆為一勝一負,此時蜀和吳已重新修好,但由於諸葛亮南征孟獲等原因,都沒有出兵助吳。

    第二階段是228年到234年,這幾年,諸葛亮進行了六代北伐,除了攻克武都、陰平二郡,擊敗曹真,諸葛亮與司馬懿相持之外,沒別的大規模戰役了;東吳方面,這幾年中,吳將陸遜大敗曹休一次,魏吳雙方在合肥開戰孫權擊敗揚州刺史王凌一次,陸遜攻打廬江失敗一次,孫權的PK曹睿獲勝一次。從總體看,吳國的戰果明顯大於蜀漢。234年,諸葛亮掛了,這對蜀漢是致命一擊,而孫權比諸葛亮多活了近20年。

    第三階段,諸葛亮去世之後,姜維接過北伐大任,一共進行了11次北伐,總的戰果是,大勝兩次,小勝三次;不勝不敗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軍隊損耗魏多蜀少,但戰爭消耗了蜀漢國力,導致蜀漢滅亡。東吳方面,253年,吳國諸葛恪率20萬大軍進攻魏國,獲勝;258年:淮南之戰魏軍全勝。從雙方交戰規模上看,東吳派出的兵力遠遠超出蜀漢。

    為何許多人以為蜀漢是抗魏的主力?主要是《三國演義》的影響,蜀為正統,魏是反面,東吳被打醬油。蜀漢在劉備去世之後能與魏國對抗40年,吳蜀聯盟是一個必要條件,從綜合國力上講,魏國最強,而吳又強於蜀,對於魏國,大部分軍隊也用在了對付東吳上,因為東吳從蜀漢手裡奪回荊州之後,東吳可以同時從荊州和揚州兩路攻打魏國。對於蜀漢,在隆中時,諸葛亮就說明了荊州對於蜀漢的重要性,沒有了荊州,蜀漢只能從祁山北伐,難以成功。因此,對於魏國來講,蜀漢一心要“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口號根本不足為懼,東吳才是更強大的敵人。從正史《三國志》來看,吳與魏之間的戰爭從規模和頻率都超出了蜀漢北伐,但《三國演義》把魏與吳之間的戰爭淡化描寫了

  • 2 # 人者仁義也

    首先這句話說得就有問題,從歷史的記載來看,東吳在赤壁之戰後是打擊曹操的主要力量。在赤壁之戰前當然只能說是割據一方的軍閥勢力。所以東吳依舊是抗曹的絕對主力。

    赤壁之戰之前,曹操的主要對手是割據徐州的陶謙,繼任陶謙的劉備,以及之後的呂布,割據淮南的袁術,佔領河北四州的袁紹這些人。東吳的建立者孫策在195年進入江東在當時並沒有形成很強大的勢力,直到建安五年(200年)之前,孫策才平定江東,直面當時的廣陵太守陳登,意圖北上徐州,但是被陳登打敗。這一時間內,東吳作為割據政權和曹操的互動是十分活躍的:比如袁術僭越稱帝,作為袁術部將的孫策立刻表明背叛袁術,同時寫書信和袁術決裂,其後又和曹操控制在許昌的漢朝朝廷相聯絡,最後被官拜討逆將軍,封為吳侯。孫策對於袁術的決裂使得袁術元氣大傷,加之呂布和曹操的打擊使得袁術最終敗亡。當然孫策是一個有著雄心壯志的人,在建安五年(200年),孫策率領軍隊到達丹徒,意圖再次攻打廣陵從而進取中原,但是在準備階段,孫策出去打獵,最終被許貢的門客刺殺,傷重而死。

    赤壁之戰作為合作的孫吳政權對於曹操的打擊十分之大,以至於曹操在後期把東吳作為最重要的對手。

    赤壁之戰後,天下還殘存的諸侯主要就是窩在關中和涼州的軍閥,這些人大大小小很多人比如韓遂,馬超等人,在益州的劉璋,割據荊州南面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的劉備以及坐擁江東的孫權,這些人裡面對於曹操威脅最大的就是孫權。

    東吳的周瑜在赤壁之戰後率領的東吳主力部隊就開始北上長江攻打曹魏在荊州長江以北的重鎮江陵,同時孫權發兵攻打合肥。迫使曹操在赤壁之戰的第二年(建安十四年)就開率領大軍進發淮南的重鎮合肥抵禦孫權,最終無功而返,江陵城被東吳攻破。

    建安十六年,孫權修築軍事要塞濡須塢意圖北上,建安十七年十月曹操從鄴城帶兵南征直到第二年才到達濡須塢意圖和孫權征戰,曹軍雖然攻破孫權在長江的江西營,俘虜都督公孫陽,但是久而無功,曹軍北撤,曹操還把合肥城以南的百姓撤離結果導致恐慌,十多萬戶的百姓逃到江東。曹魏的合肥城以南的地方徹底空虛。

    建安十九年,孫權攻克淮南的皖城,曹魏在淮南的前線直逼合肥,這一年曹操再次帶軍意圖南征,但是這一年孫權和劉備相爭,而且伏皇后的信件爆發,曹操停軍。

    建安二十年,孫權率領十萬大軍北上合肥,意圖一舉拿下合肥城,但是被張遼逍遙津之戰打倒士氣,最後圍攻數日不破只好選擇撤退。

    建安二十一年十月曹操再次南征孫權,部隊第二年到達濡須口,雙方對峙之後,曹操留下夏侯惇駐守再次退兵。

    建安二十三年和建安二十四年到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這一階段的曹操才正式和劉備交手,被劉備在漢中之戰打得大敗,而後關羽北伐,直逼許昌,曹操才把軍事中心放在了劉備身上,但是荊州別孫權偷襲之後不久,關羽撤退被斬殺,曹操的威脅消失。不久之後去世。

    所以赤壁之戰之後曹操的重心依舊是東吳,這種態勢一直到延續到魏明帝的早期被孫權發動“石亭之戰”打的大敗。曹丕在位時發動三次大規模進攻東吳的戰爭,但是都是無功而返。可見東吳絕對不是打醬油而是絕對的主力。

  • 3 # 靜裡水聲1

    東吳高瞻遠矚,不會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搶奪荊州,那樣代價太大,傷亡太重。一心只為恢復人口而努力。忍辱負重時就成了打醬油?笑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很難放下一段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