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知明天

    孔子是沒有得道。

    孔子年輕時以遊學周遊列國,其實是沒有本錢辦學校,又想當官,僅能流浪式被請為老師;說孔子子弟三千,實際是誤人子弟,大家可以算算就可知;說孔子懂《易經》,又修改出《周易》,若孔子真懂《易經》的話,也就不會到處碰壁、差點餓死了。

    今再讀讀《周易》,漏洞多多,就連六十四卦排列表,就已混亂,個卦中的解釋也錯處多,表明後天八卦,南為火,南極怎麼為火呢?

    其實《易經》後天八卦是北八卦,還有南八卦,也僅是按紙面倒翻過去而已…

  • 2 # 龍的傳人之青龍

    孔子在拜訪老子請教學文時,老子問過孔子這個問題,當時的孔子回答沒有得道。在後人來看,要說得道,孔子得人道,老子得天道。

  • 3 # 有德司契

    老子曰:“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即老子認為:只有依道而行地以道無為法治的模式治天下而不違之的人,才是聖人。孔子的政治主張是:克己復禮為仁的人治主張(即主張恢復君主專制的禮制制度)。但這個主觀有為的禮制制度最終還是“禮崩樂壞”地消亡了在了春秋戰國之中)。所以孔儒學說就是個逆道而行的學說。而孔子為了逆道復禮甚至還殺害了主張改革的少正卯,可見儒學實為阻礙社會文明進步的罪魁禍首。因此這樣一個逆道而行的人,還可能是個聖人嗎?

  • 4 # 吳公子燎

    孔子是否曾經請益於老子,這事本來就存疑。歷來爭論不斷,就連孔子,老子誰先誰後,都無定論。全靠心證,你愛信什麼都可以。

    記錄孔子請益老子的內容,見於《史記》《莊子》外篇《禮記》曾子問等,其中《史記》中對老子這個人的介紹就是幾種說法都並列給出來,莊子外篇被認為是後世學莊者所做,禮記成書於漢代,是戴聖輯錄編成的。

    總之孔子請益於老子情形到底如何,怎麼見的,說了什麼,互相的感觀,評價,都是一本糊塗賬。而留存下來的紀錄,大都是後世偽託。

    那麼孔子得道沒有呢?不管從儒家的角度還是從後世道家再或者神仙家的角度,孔子都沒有得道。

    從儒家的角度,只要看孔子自己說的話就可以:“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

    從道家的角度,道家講無為,孔子講有為,而且是知其不可為而為,倆者根本就是道不同,而且孔子只活了73歲,從道家的角度,孔子也沒有得道。

    孔子追求的道,是周公之道,他感慨自己“久不夢見周公”,然後就覺得自己要死了,孔子念念不忘的,是怎麼恢復周公時代的君子國,而不是煙波浩渺的海上仙山,追求的也不是修身修仙。

    孔子關心的人,是讀書人,而不是他稱為小人的人民大眾,脫離了大眾的孔子的學說不像老子的學說,不可能成為宗教。

    宗教必須有群眾基礎,所以只有像後世道家那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才能發展成道教。至於老子有沒有想過他的學說會被髮揚光大成道教,並教人修真,修長生,那隻能問他自己了。

  • 5 # 崑崙139100429

    搞清這個問題必須先明白什麼是道。老子日:“道發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謂“自然”並非今天為區分社會與天然自在的自然,而是一切事物的規律;所謂“一、二、三”也非簡單的三個數字,而是指事物由簡單向複雜的演化、前進、發展。所以“道”就是一切事物(自然與社會)發展變化的規律。“大道無為”也並非不作為,而是掌運動變化規律後的“無為有為”。那麼孔子掌握了什麼呢?最明顯、最突出的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向弟子追述了西周之前的禮制、禮儀及其人倫關係(以孝為中心的忠信仁義禮)。其涉及的範圍是王侯氏族、士族等級制度及其相互間的關係,它屬於社會問題中人類早期某一種形態下的制度、人倫問題。所以孔子僅僅得了社會問題中某一時段和某種範圍中的道,並未得到掌握自然、社會全面之道;他固守著商周的禮制、禮儀,向後看,他也未得到事物運動、變化、創新、前進之道。概而言之其只向前人學習並歸納了社會問題中部分的道,而未掌握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全面的大道!

  • 6 # 國風文化小棧

    孔子是儒家先賢,即使是拜會老子,也是論學而非論道。孔子的治世理念和老子的治世理念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故而孔子未必信奉與老子的哲學思想,而去通道!如果孔子真的通道了,肯定會在他以後的作品裡面有所表現,可現實是沒有。孔子一直信奉他自己有教無類的救世哲學思想。希圖用教化改善人類的修為以改變這個世界!而老子一直信奉無為而治。

    道不同不相為謀!何來孔子得道之說?

  • 7 # 骨頭無畏牛刀

    孔子沒有得道,如果得了道,孔子就會一心做學問,不會去教書,更不會去當官,老子當官是在得道之前。孔子死的時候給弟子留下的遺言充分說明孔沒有得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切爾西本賽季能否為下賽季拿到歐冠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