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4年6月6日,斯大林期盼3年的第二戰場終於打響了,這也是反法西斯國家人民盼望已久的戰役。按照計劃,美軍288萬陸海空三軍越過英吉利海峽,其中17萬先頭部隊在諾曼底地區的5個地段首先登陸,開闢登陸場。

    儘管搶灘作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在優勢炮火支援下,盟軍依然建立了堅固的登陸場,大批盟軍開始向內陸進軍。然而,盟軍的推進速度遠沒有達到預定計劃的要求,這讓將領們十分著急,而且傷亡人數越來越多,這可怎麼辦?

    但比他們更著急的是遠離戰場數百公里的巴頓。

    此時,在英國的巴頓密切關注著時局,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坐立不安,唯一能讓他平靜一會的是,他可以透過前方送來的訊息,在地圖上了解戰況,掌握動態。看到前方進展不利,就開始大肆抱怨,但現在還不是讓他重返戰場的時機。

    首先,按照盟軍總體戰略的要求,因“掌摑事件”被撤職的巴頓“廢物利用”,以“第一集團軍群司令”的名義,在多佛爾“積極備戰”,給德軍造成從加萊登陸的假象。從效果上看,德軍自始至終都不敢貿然調兵增援諾曼底地區。

    德國的情報機關始終將巴頓作為盟軍的“旗幟”。他在哪裡,那裡就是主攻方向,巴頓繼續留在英國,就是讓對手認為,諾曼底登陸的戰鬥只是佯攻,主攻在加萊。所以,為了讓巴頓的作用繼續“發揮餘熱”,只得將他繼續“滯留”在英國。

    其次,艾森豪威爾深知巴頓的戰術特點,他適合帶領裝甲部隊快速推進,向內陸擴張。而諾曼底戰役是一場攻堅戰,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需炮彈夠數,佔領灘頭問題不大。這個時候讓巴頓上,有些“大材小用”。

    更讓艾森豪威爾深信的是,巴頓是個閒不住的人,他一定會利用這些時間,勾勒出精妙的戰術設想和計劃。果不其然,一份在瑟堡半島狹窄的正面實施突破,裝甲部隊沿公路線向縱深推進,突破敵人封鎖,攻佔阿夫朗什的計劃制定了出來。

    在他看來,這個地方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五條公路和兩條河流在此交匯,一旦佔領它,所面臨的將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在整個西歐和中歐,任由他在各個方向進行突擊。這個方案,就是後來布萊德雷“眼鏡蛇計劃”的翻版。

    然而,這個方案讓布萊德雷與巴頓產生矛盾。

    盟軍在向內陸擴充套件中遇到了德軍的頑強抵抗,進展緩慢、傷亡巨大。擔心“沒仗可打”的巴頓終於在一個月後的7月6日來到了法國,他的第3集團軍已秘密先期到達,集結待命。儘管巴頓的身份依然處在保密之中,但他毫不在乎。

    他向昔日的部下,現在的上級布萊德雷報到後,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方案。受啟發的布萊德雷立刻制定了“眼鏡蛇計劃”上報盟軍總部,得到了批准。心細的巴頓很快就明白了這是他先前制定方案的翻版,但他並沒有打算深究,他只要帶兵打仗。

    這一下可捅了馬蜂窩,得到訊息的布萊德雷對巴頓進行了指責,並要求對當事人進行嚴厲處分。巴頓只是口頭答應,並沒有打算這麼做,因為換做誰,對自己忠心而犯錯誤的人,都會力保的。但是,倆人的關係也隨之變得十分微妙。

    一是,作為巴頓昔日的部下,對他的一些做法並不是沒有看法,只是礙於上下級的身份只好將就。現在倆人位置換了,他對巴頓魯莽專斷的作風就不會再遷就了, 巴頓只會給自己添麻煩,他甚至有將巴頓調離的想法;

    二是,他也深知巴頓的軍事才能和組織進攻的能力,要想打敗頑強的德軍,他需要這樣的戰術家。但他不允許巴頓的風頭蓋過自己,影響他本人的聲譽。為此,他決定在實施“眼鏡蛇”計劃時,將巴頓排除在外;

    更過分的是,他一面命令巴頓的第8軍擔任主攻,但另一面規定,只有當第3集團軍全部投入戰鬥後,才能對第8軍實施指揮權。他的意圖很明顯,既要巴頓衝鋒在前,又不想讓他行使指揮權搶了他的風頭。

    但很快,布萊德雷就懊悔自己的做法。

    這樣的人事安排,讓明眼人立刻明白了布萊德雷的“小人之心”。尤其是巴頓手下的一幫參謀們,他們對巴頓受到這樣的“待遇”憤憤不平,甚至有的人大街罵娘,聲討這是赤裸裸的訛詐行為。

    然而,巴頓對此無所謂,不是他有多麼的高尚,而是作為一個“因戰爭而出生的人”,有仗打是最幸福的、最幸運的事,沒有時間去考慮“雞毛蒜皮”的小事,他毫無怨言的接受了這樣的任命,他立即帶著他的參謀團隊前往第8軍司令部。

    到了第8軍,很快就發現了問題所在,原來他們把步兵部署在前沿,擔任主攻,而火力強勁的裝甲師卻在後面作為支援部隊,這與他一貫的戰術思想相距甚遠。為此,他立刻著手進行新的部署,讓裝甲師充當先鋒,快速向阿夫朗什推進。

    照搬巴頓設計的“眼鏡蛇”計劃一經實施,效果極好,布萊德雷的第一集團軍開始快速推進了。尤其是第8軍,巴頓仍和以往一樣,穿梭在各個部隊之間,督促各部快速前進,甚至親自為裝甲師探路。

    有這樣拼命的司令,手下的官兵更是備受鼓舞、士氣高漲,第8軍一路向前,很快攻佔了阿夫朗什。並繼續向南推進,按照巴頓的要求,裝甲部隊就是要不停地進攻,不停地前進。他們佔渡口、控制公路,而殘敵交由後面的步兵。

    這樣的攻擊速度,不僅德華人沒有料到,就連盟軍也覺得不可思議。他們紛紛認為一定是巴頓到了法國,雖然巴頓和他的第3集團軍還在嚴格的保密狀態下,但是這樣的戰術風格大家太熟悉了。

    看來,愛出風頭的巴頓就是“隱姓埋名”也擋不住他的“瘋狂”。布萊德雷也為巴頓取得這樣的勝利而手舞足蹈,同時,也為自己“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感到內疚。巴頓以德報怨,用巨大戰果化解了兩人的矛盾,從那時起,他們成為很好的朋友。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巴頓將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秋天游泳好嗎?怎麼樣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