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蠻腰視界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農耕社會為最。

    風俗習慣不同,並無是非正誤之別。這要跟孩子講清楚。不然何來“入鄉隨俗丶入國問禁”。

    至於傳統公德,是必須認同與遵守的。違者必受譴責。

    統一的國家憲法(“母法”)是統一的。法律法規原則上服從憲法,但“子法”有酌情而異的。

  • 2 # 陽光下的秋桃

    提問:為什麼有的我們判斷為錯誤的東西總能在某些人群,地區大行其道,擁有市場?我們該如何讓孩子分辨哪些對,哪些錯?

    因為公共場合有各種各樣的人混在其中,你從表面根本就分不出哪個是好人,哪個又是壞人?

    你若想知道他是否有愛心和公德心,只有從其的一言一行來判斷。由於人多的地方魚龍混雜,它盡顯人生百態,這其中有好,又有壞,還有善,更有惡。我們要想使生活更美好,只有從做好自己開始。

    既然稱為孩子,那他就是還沒有判斷對與錯、好與壞的能力。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讓孩子分辨對與錯?我認為,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是最好的辦法!

  • 3 # 小曉樣兒

    我們該如何讓孩子分辨那些對,那些錯?

    研究證明,半歲大的孩子就能分辨是非,他們不僅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還十分“樂於助人”。

    但是,對於孩子的引導,需要增加趣味性,想要讓孩子分辨那些是對,那些是錯,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孩子,毫不費力:

    一、透過角色扮演,讓孩子對陌生的“壞人”加深印象。

    父母透過“角色扮演”,把自己扮演成“好的人”與“壞的人”,並且最好給出不同場合的佈置,讓孩子分辨。比如:爸爸扮演成放學路上的“壞人”,看到孩子一個人單獨走在路上,就給孩子一些零食引誘他,想要把他騙走。這個時候媽媽出現,告訴孩子不要上陌生人的當,他們有可能是人販子,之所以給零食是想把他騙去買,順便告訴孩子“無功不受祿”這個成語的故事,警示孩子“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這樣一來,父母自然就教會了孩子分辨好人和壞人的能力,並且印象深刻。

    二、透過講故事的方式,進一步教會孩子分辨熟悉的“壞人”。

    眾所周知,很多傷害丨孩子的人,其實都是熟悉的人。比如看起來可親近的近鄰阿姨,也可能是知識分子形象的遠親,他們在外表上看起來完全像是好人,但卻容易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單純的孩子容易輕信他們。

    為了教會孩子分辨,可以透過講故事、看繪本的方式讓孩子明白這些“虛假的好人”。比如繪本中狡猾的狐狸的故事,小紅帽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是外表假裝出來的“好人”,事實上卻是“大壞蛋”。透過講故事、看繪本,在孩子內心種下“看上去是好人的人,也許是壞人”的種子,使孩子提醒警覺,不輕易上當,不會過分相信說可以帶他回家的熟人。

    三、注意事項:

    1.趣味引導。

    區別好人與壞人以角色扮演和故事的形式,是為了增加趣味性,同理,讓孩子學會分辨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也要這樣做。主要是由於大道理枯燥、沒有趣味性,加上孩子們在理解上還不足。建議父母最好能夠以小故事的形式,幫助孩子學會分辨。

    同時,看電視的時候,還可以告訴孩子哪些是“真正的善意”。比如那些在孩子迷路或遇見困難時,無條件指明讓孩子到打電話求助的人,或者是主動打119報警的人等,都是擁有“真正的善意”的人。

    2.父母要在生活中耐心引導。

    僅僅是故事,或是角色扮演,並不能真正培養出孩子們辨別對與錯的能力,還是要讓孩子親自感知和體會。比如鼓勵孩子自己做出判斷,有意識地讓孩子察言觀色。在平時的生活中,走路或是乘坐公交車時,讓教孩子猜猜某個人的職業、性格等。最初會比較困難,短時間訓練即可。以後孩子自然而然加長時間,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就好了,有些孩子還會以此為樂,漸漸地他們會擁有自己的思考、理解,徹底明白對和錯。

  • 4 # 洋蔥叔叔有故事

    韓寒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後會無期》裡有一句臺詞: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分利弊。

    我想談論的“對錯”指的是對於社會生活中的是非判斷,而不僅僅是數理邏輯上的簡單判斷題。社會生活的判斷題,要比數學試卷上的判斷題錯綜複雜得多,但是本質上也是共通的。

    我們判斷錯誤的東西,我們判斷對錯的依據是真理或定理,但是任何的真理定理都是有適用條件的,或者說是有前提的。在地球上,蘋果在半空中會垂直下落,但是在宇宙空間站裡蘋果可以飄在半空中,那是因為地球有重力而空間站沒有。

    最容易使我們在判斷對錯時產生誤判的,是各種各樣的道德困境。

    比如,一個小偷偷了一個貪汙受賄的官員的金錢,用來給貧困山區的孩子治病。那請問,這個小偷做得對不對?咋一看小偷是一個俠盜,但問題是偷竊是違法的。我們認可小偷行俠仗義的善良,但是這種善良不應該建立在違法犯罪的基礎上,否則這一切都叫做偽善。

    至於官員是否貪汙受賄,並不屬於我判斷小偷行為對錯這個過程的邏輯裡,千萬不可混為一談。

    社會生活的事件遠比我上面舉的例子曲折離奇得多,人們很難判斷到底哪一方正義,哪一方邪惡。可是,我們應該努力做到的是維護程序正義,在合乎法律、合乎邏輯的基礎上,進行判斷對錯。

    我們應該如何教孩子去判斷對錯呢?

    我想主要有兩點,第一,告訴孩子判斷對錯的時候必須保證自己是處於理性的領域,而不是感情用事。

    第二,判斷對錯的依據適用主流社會價值觀或者是各種哲學原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諧家園”的內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