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熊媽媽的向日葵
-
2 # 想媽的育兒生活薈
打孩子的父母是因為缺愛,還是因為小時候捱打所留下的心理陰影?這要從父母所受的原生家庭的教育來分析,要根據父母的親子關係來看。中國的傳統教育奉行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現在的70後、80後的父母可能會感受更深。以前的父母沒有接受多少教育,沒有系統的育兒理念,更多的是教育的傳承。70後、80後的孩子因為調皮和父母的忙碌,捱打的機會也是比較多。
一、自身育兒知識的匱乏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打是最迫不得已的一種教育方式。由於自身育兒知識的缺乏,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知道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再加上傳統育兒理念的影響,打就成了這類家長的首選,有的甚至不問理由直接一通暴揍,最後的結局就是家裡雞飛狗跳,河東獅吼。
二、父母小時候捱打留下的陰影
以前的父母很多時候把孩子當成自已的私有物品,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想打就打、想罵就罵,還給予自己一個冠冕堂皇的標籤,那就是我愛孩子我為了孩子好才會打他。而且給孩子也是這樣理念的灌輸,一代代的傳承,到如今的父母的教育中依然有捱打這一理念支撐。
三、打孩子是父母自身修為的不足
容易被孩子的調皮搗蛋所激怒,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失去理智,不夠冷靜。有的父母因為生活或者工作中所受的委屈,不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此時犯錯的孩子正好撞在槍口上,捱打就不可避免。
打孩子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真正的問題,教育孩子從心出發,用心陪伴孩子,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尊重孩子,多溝通多交流。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多找找原因,甚至更多的反思父母的問題,相信孩子與父母都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
3 # 一度沙皇
可能性非常大。自己當年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所以心裡不甘心不平衡,覺得這樣是應該的,所以就把這一份不甘心發洩在自己子女的身上。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中國的父母比較自私,把子女當做自己的私人財產。不把子女當做一個獨立的人。所以有什麼不滿,負面情緒都發洩在子女身上。
-
4 # 捲毛可以卷
簡而言之,之所以打孩子,是應為能力不足以讓他們用非暴力手段解決問題。
所以與其童年經歷是有部分牽連的。
1,童年受暴力影響,未順利度過心理關鍵期,導致能力不能順利發展。
心理發育有著層層遞進,相互牽連的特點。在某個發育期未發展成熟的習性會被固化到未來一生,並且由於固化的習性通常對下一層心理發育產生牽連,會導致之後的心理發育受到嚴重阻礙,就像學高數出了個神,回神來就不知道老師講啥了一樣,心理發育也是這樣。
所以父母有暴力傾向有可能是其心理發育受創,無法繼續成長,以至於能力達不到需要的高度,所以他只能以低階方式處理高階問題,就是打一頓算了。
打一頓真的就真的解決問題了嗎?不!那是你把自己的問題透過暴力方式傳遞給下一代,讓他們繼承了你停留在低層次裡的心理發育程度。孩子小可能被你武力鎮壓,但當有一天你發現他比你還高還壯的時候,你就知道不能打了,你打不過了,而此時的他卻完美複製了你的心理問題,帶著你遺留的難題在痛苦奮鬥,經歷折磨。
2,後期環境,尤其婚後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結婚越早影響越大。
結婚看似兩個人結婚,過個日子就完了,但人們往往忽視了彼此對彼此心理發育的影響。
後期環境裡同班對心理發育有較大影響,但這種通常比較淺顯,而婚姻影響卻是非常大的。兩個人在對抗彼此性格中的矛盾面時,就會發展出新的心理發育形態,有可能因為抵抗不住崩潰,也有可能習得暴力抵抗,最完美的就是相互成熟,繼續後期心理發育。
通常結婚越早,留給彼此的自我改進發育越少,因為你獨立離開父母你才算開始自省,如果剛離開父母你就踏入婚姻生下了孩子,等於是沒有時間去自省,就開始了傳承,你沒有起到成長的作用你會原封不動地把你父母遺留給你的問題再遺留給你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再這樣早婚,那麼就等於無限迴圈,問題就永遠得不到解決。
而婚姻中另一方通常帶著他的原生家庭遺留問題,他的問題與你的問題相互影響,這些矛盾的爆發往往就是人們離婚的最大原因。而這些矛盾無一例外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成為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
處理這種問題沒有固定的方案,只有根據不同遭遇設計不同治療方案,我說的就是心理諮詢甚至是精神治療。解決遺留問題,開啟成長的暢通道路,讓自己好好去迎接未來,成為一個能夠成長地處理問題的人。
回覆列表
每一個人的身體裡面都有一個內在的小孩,這個小孩是健康積極快樂的,還是緊張壓抑痛苦的,與原生家庭裡受到的教養有關。
筆者身為母親,也曾打過孩子,每次打過後又忍不住自責,告誡自己下次不要用這種粗暴的方式處理孩子的問題了。但等到發現孩子又出現和從前差不多的情況時,依然按捺不住,還是會採取打的方式。
於是乎,一段時間以來,孩子對我是有著許多的怨恨,然而這種恨其實和我小時候的差不多。
我小時候也被父親揍過好多次,每次被揍過後都有些義憤填膺,但苦於弱小無力對抗。但是這種不良的情緒卻並未化解,積壓得越久,對父親的怨恨越重。直到有一天長大成人後,開始明白為什麼父親在當時要揍自己,原因就是,這種方法管用,對我有一定的威懾力,而且防止我走錯路。
所以,反倒不恨父親,還會感恩父親的鞭打。
但是這種簡單粗暴的教養方式實際上也是我牴觸的,但我在痛恨它的同時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卻下意識地複製了它。
原因是什麼?就是內在那個受傷的小孩沒有得到及時安撫。被打可以接受,但要讓孩子明白為什麼捱打,而且事先給出規則,觸碰底線才會打,讓孩子接受應有的懲罰而不是父母單純地發現情緒。
當然儘量不要採取體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因為身體從未忘記,一旦傷的太深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果已經打了,過後一定要做好善後工作,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愛從未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