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046656533213
-
2 # 下頁和夏夜
各種口味的都做一點,不和口味的少吃點,合口味的多吃點!儘量尊重每個人的習慣吧!尤其是年紀大的人,習慣難得改過來!
-
3 # 曉曉說育兒
本就出自不同家庭的人,湊到一起吃飯,飲食上不習慣,也屬於正常。
不管任何分歧,都要先好好溝通一下,看有沒有彼此互相適應的一個方法,如果兒媳婦和婆婆之間不好溝通,可以讓老公和他媽媽去說,我相信既然同時一家人,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好好溝通還是能解決的。
不過好多時候是由於各家各戶的具體情況各異,於是出現的矛盾也會不同,更多的時候是無論婆婆還是兒媳婦都覺得自己很委屈,覺得自己已經付出了很多,還要在這件事情上做讓步,就心不甘情不願的,讓矛盾日積月累,越來越不可調和,到時候再溝通怕是也困難了。
下面從幾個方面幫你分析一下,該如何調整婆媳之間因為飲食上的差距造成的矛盾。
1.婆婆雖然也想做適合年輕人口味的飯菜,但是人和人的手法不同,做出來的飯菜也會千差萬別的,如果真的不喜歡婆婆做的飯菜,不妨每天自己下廚房做兩道自己愛吃的菜,這個問題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我之前就碰到過這種問題,我們家一直是我公公做飯,前些年年輕的時候我公公做的飯菜還可以,這兩年做飯越來越清淡,沒有一點油,甚至連鹽都沒有,後來我們和公共溝透過之後,每天由公公炒兩個他們喜歡吃的菜,然後我和老公下班回家後,我們再炒兩個我們和孩子喜歡吃的菜,有時候也會直接從外面買回來一些,換換口味。這樣在不鬧矛盾的前提下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飲食上不同的問題。
好多時候也不能全怪老人,畢竟歲數大了,飲食上確實會清淡很多,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2.我還知道,有一些家庭的婆媳之間飲食上是又千差萬別的。
例如我一個朋友家,公婆是南方人,頓頓飯必須吃米飯,而且是很硬的哪一種。
而朋友卻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喜歡吃饅頭、麵條,孩子也喜歡吃麵條。
而婆婆做飯,一天三頓飯都是米飯,連早晨都吃米飯。
最後朋友和婆婆好好聊了聊,婆媳倆輪流做飯,趕上兒媳婦在家的時候,就兒媳婦做飯,兒媳婦沒空的時候就婆婆做飯。
其實任我們誰如果常年吃一個人做的飯,也會吃膩的,如果家庭成員之間能輪換著做飯,也有新鮮感,吃起來也許更好吃呢。
我相信,我們大部分家庭中無論是婆婆還是兒媳婦都是比較通情達理的,也都會體諒彼此。
其實大部分婆媳矛盾一定不是單純由飲食上面引起的,一定還有家庭中其他的瑣事,比如生活習慣、孩子的教育、老人多度干涉子女生活,等等。
如果是由其他方面引起的,就先解決問題的根本,只要婆媳之間其他方面都很和諧,僅僅飲食上的差別,一般不太會引起難以調和的矛盾的。
還有一點建議,如果婆媳之間矛盾很深,多半是做丈夫的在母親和媳婦之間沒有調和好,也建議讓老公看一看網友們的建議,丈夫千萬不能當婆媳之間的傳話筒,在婆婆面前偏袒媳婦,在媳婦面前維護媽媽,這樣的話只能越做越糟糕。
在公正對待事情的前提下,不要加入對個人對品行之類的評價,適當哄哄老媽和媳婦,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沒必要事事較真,女人有的時候其實不在乎道理,只關心老公(或兒子)是不是還一如既往的在乎我。
-
4 # 超可愛的梁妹妹
現在沒跟婆婆一起住,我們家都是我老公做飯比較多。以後再說吧,互相包容下,沒啥大問題,再說了,還有老公呢,嘻嘻
-
5 # 70號渡老師翟玉萍
一日三餐,做飯這個事兒,是身為人妻、身為人母最常做的事兒。家庭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總有無數的方法抓住對她們最重要的男人的胃。而在展示抓住胃口的技藝時,遇到分歧,那怎麼辦?
本來在用愛展示烹飪技藝,就是件很有趣的事。想想,哪個女的不愛美?小至三歲,大至八十歲,誰人不愛美。做飯時的煙熏火燎,各種油漬會給女人的面板造成很大的傷害,洗碗時洗潔精會刺激到手上的面板,還有冬天水的冰冷,夏天廚房的熱氣……如果不是為了愛,誰不想"十指不沾陽春水",誰願意"洗手做羹湯"。能下廚的,展示烹飪技藝的,無論是老母親還是新媳婦,都一定是對家人的真愛。
俗話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默默付出的女人。這女人就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老母親和媳婦兒。多少血的教訓告訴我們,這兩位都是重要角色,沒有差別,同樣重要。而我們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與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那家庭如何能更和諧,這婆媳關係至關重要。
試想想在這促使社會進步的和諧家庭中,兩個重要女人,帶著對家人的真愛,在展示烹飪技藝時,有了分歧,那需要怎麼做?
1、無論你是德高望重的老母親,還是有自己想法的媳婦,請先接納"分歧",技藝有多種方法,正因為有區別才有了千差萬別的味道。
2、敢於挑戰"分歧",事物沒有比較,沒有競爭,也許就會流於形式,會一層不變。也許正因為有了"分歧"才可能有不同想法,才可能有對傳統的挑戰,才可能在新想法中擦出"新品新味"之火花。我們要有接受新想法這樣的勇氣,挑戰"分歧"的勇氣。
3、請讓自己允許"求同存異"。家庭中重要的兩女人,無論如何,都是家庭中重要角色。用愛提出的意見也是可圈可點的。而一日三餐是持久戰,這次你先上,下次我又來。我不反對你的方法,但也保留自己立場,只是可以嘗試分場和分時來作戰。新時代新婆媳,對於做飯分歧,我們讓自己允許求同存異。
家庭應該是歡樂和笑的殿堂,家庭也要每個人一磚一瓦用愛去建造。有了分歧也請用愛去接納,去挑戰,去求同存異。生活中當你遇到同樣的時候,你又是如何做的呢?
-
6 # 農村小平vlog
自古以來婆媳稱之為“天敵”想成為朋友,必須保持著一碗湯的距離,老人和年輕的本來就有代購,生活在一起難免有摩擦,如果避免不了分居狀態,那麼雙方都要彼此瞭解,彼此謙讓。有理,要等雙方平靜的時候來講!
回覆列表
做飯麼,兩個人一同進廚房,互相商量著做飯,一個摘菜洗菜,一個做麵點炒菜,又快又好。還熱鬧。我就是跟婆婆學會了做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