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子經史

    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

    漢代到清代的農民,生活的年代相差1800年±。從各種資料來看,農民都佔據了絕大多數。沒有手機、空調,沒有網路、汽車,沒有大型聯合收割機和農用抽水機。他們的生活無非柴米油鹽,耕作無非牛馬驢騾,都是吃不上飯,都是下地勞作,都是破衣爛衫,那日常生活有什麼不同嗎?

    答案是,有。

    舉個例子,漢代農民的家裡,無法擁有一口完美的鐵鍋。鐵鍋漢代或更早就有,但真正的技術突破是在宋代。南北朝為鐵烹早期,到了明清就已是鼎盛時代了。這其中的差異太過明顯,以至於肉眼可見。這種現象,在鍋、碗、瓢、盆、吃、穿、用上均有體現。如農具、如衣物、如水利,都是有很大提高的。

    不是說你用第N代智慧手機,比當初翻蓋手機強太多,爽太多,而古人都沒手機,於是只有你的生活品質才提高了,古人什麼都沒有提高。

    科技的進步會讓鑄造變得更輕鬆簡便,這很容易理解。先說個最容易讓人理解的典故,在中國古代,有一種叫"肥皂"的東西。起初是古人用肥皂果做成,又有的是用豬胰子、羊胰子甚至鵝胰子做成,但這又慢又費事,還略有腥味。所以老一輩有管這玩意叫肥皂的,也有叫胰子的。到清代末年,西洋的胰子愣是殺入了中國市場。因為是機械製作,又掌握了化學技術,人工成本特別低,造價相當便宜,所以使得"洋胰子"成了非常時髦的搶手貨,在集上賣得很火。這充分說明了,科技的突破,確實可以帶來生活的上的方便。

    而一位漢代的農民,通常就要用草木灰洗衣服,用淘米水洗臉了。最好的可以用石鹼、皂角或無患子(洗手果附圖),矯情點的或者有臉癌的就用澡豆。這太麻煩了,所以人家古代的蒙古人,更喜歡把油乎乎的手往自己前頭的裙帶上一抹,就算洗手了。

    同樣的,中國能沒有自己的科技樹嗎?

    有的!

    尤其是你問農民耕作。一些小技術和小工具的發明,的確是極大減輕了農民勞作的負擔。這和近來從社會主義彎腰蓐草到社會主義噴除草劑,和從封建主義推土牛子(獨輪木車)到電動三輪車所省去的力氣,是近似的。

    我只能說,感恩。

    譬如清代農民能用秧馬拔秧,漢代農民就沒有,這活兒幹得就很累。

    累了怎麼辦?

    只能涼拌。

    圖為李家戶農民趙一果先生(倒插門)用他的秧馬進行勞作,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有些走神,因為今天他媳婦又揍他了。

    再舉個眾所周知的例子。在明代,蒙古人也很想用鐵鍋煮肉,可惜有礦沒技術,本方的鐵鍋太少, 非常稀缺。又因為敵對時期無法與中原貿易,就只好在南下掠奪的時候,順帶一定要跑人家家裡搶一口鍋。搶到鍋了,那你就牛逼了,就榮幸了,就能用鐵鍋燉肉了,就誰都不服氣了。

    所以,這個問題的結論是,越到後來的農民,生活越輕鬆,就越有生活質量。但這忽略了政治因素,在其他各種因素都一樣的情況下,後世的農耕肯定要比前世的輕鬆。可生活質量又不光體現在科技上,還體現在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每個朝代都有橫徵暴斂的時期,也有相對平和的時期。前世耕者有其田,後世也可能都是一貧如洗的僱農,政治的影響如此巨大,以至於居然可以忽略掉積攢幹年的科技成果。

    往往是,咱各類工具都有,可活不是給自己乾的,幹出來了,糧食也全被收走。到頭來還是吃不上飯,還是要餓死,還是沒人管,只管收俺的糧食,到最後只好流亡,或者起義。情況複雜,只好按照都是和平時期且政治都較為清明來講了。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人的精神世界。有人寫文章,證明乾隆皇帝的生活質量不如現在一箇中產的人,也是忽略了各種因素,只拿乾隆沒大眥花馬桶和智慧手機說事。別逗了,人家是十全老人,一大堆對著他寫的爛詩拍馬屁的,有人給你拍馬屁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暖一個女人叫暖男,那暖很多女人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