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61730536542

    這個問題要從生理和心理考慮,同時要顧及社會環境、人的生活經歷對人的認知速度快慢的影響。首先,從生理方面講,一般的來說,人的大腦在大約25歲以後就開始逐步退化,在中年以後退化速度加快,這樣,與20歲左右相比較,中老年人的對新生事物的生理上的認知能力就在大大削弱。其次,從心理方面講,不能或者緩慢接受新事物的現象是由於人內在的貪圖安逸、不願主動改變的惰性引起,對於需要稍稍用腦、需要大腦記憶和反覆熟練才能學會的新領域的技術知識有著從人的中年時期就慢慢累積起來的安於現狀的保守意識,這種害怕改變、不願動腦思考、的惰性和保守意識,加之些許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和不信任的感性認識,就造成了中老年人對於新生事物(具體變現為對於外語、新興電子產品、網路技術知識、新的金融工具的學習和使用)的接受速度緩慢甚至抵制,再次,對於社會環境來說,在現世的普世價值觀看來,20-35歲的年輕人是新生事物創造、接受、運用的主力群體,中老年人對於新創造和新應用的開發以及新的勞動力的貢獻的社會責任甚少,這就形成了一種“我已經是中老年人,熱血沸騰、不斷進取、求知若渴、改變和創造世界的階段已經離我遠去”的社會意識狀態,從一定程度上促使這種中老年人不愛學習、不願學習有可靠合理的理由的輿論氛圍生長和加固。當然,這裡說的是一般的、大致的社會狀態,也有一部分積極向上、緊跟時代的中老年人,勤加學習、樂於接受新生事物,積極地影響和帶動身邊的同齡群體去學習和接受新生事物,堪稱群眾的榜樣和楷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W30機油夏季能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