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觀風看世界

    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會稽(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此後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東晉升平五年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

    中文名: 王羲之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日期: 公元303年,一作321年

    逝世日期: 公元361年,一作379年

    信仰: 道教

    主要成就: 書法

    代表作品: 《黃庭經》、《樂毅論》、草書《十七帖》、蘭亭集序、初月帖

    所處時代: 東晉

    稱號: 書聖

    後世子孫: 王獻之

    目錄

    1.人物簡介

    2.家族背景

    3.作品風格

    4.人物生平

    5.王羲之與道教

    6.千古名篇《蘭亭序》

    7.後世影響

    8.王羲之墓

    展開

    編輯本段

    1.人物簡介

      王羲之出身於名門望族(琅琊王氏),從曾祖王覽與《二十四孝圖》中的王祥為同父異母兄弟,王覽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從伯父王導官至太尉,父親王曠官淮南太守 。14歲時,家族助晉室南渡建立東晉於江南建康(今南京市),與陳郡謝家同為東晉著名家族,唐詩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句。羲之16歲時,被太尉郗鑑相中為“東床快婿”。初為秘書郎,後由徵西將軍庾亮薦為寧遠將軍,改任江州刺史、右軍將軍、會稽(今浙江紹興)內史。因與揚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辭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時(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於臨川郡城東高坡,名曰“新城”(今撫州市臨川區文昌學校內),宅內挖有生活用井和練習書法用的洗墨池,對此南朝劉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臨川內史荀伯子的《臨川記》和宋朝文學大家曾鞏的《墨池記》均有記述。《墨池記》全文285字,介紹了墨池來歷,頌揚了王羲之苦練書法的精神。“文革”期間,墨池遭毀。2002年6月,撫州市政府引進外資500萬元,重建洗墨池,恢復舊貌,供遊人觀賞。

      王羲之擅長書法,少從衛夫人(鑠)學書法,後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博採眾長,精研體勢,一變漢魏以來波挑用筆,獨創圓轉流利之風格,隸、草、正、行各體皆精,被奉為“書聖”。其作品真跡無存,傳世者均為臨摹本。其行書《蘭亭集序》、草書《初目貼》、正書《黃庭經》、《樂毅論》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則《臨川帖》:“不得臨川問,懸心不可言。子嵩之子來,數有使,冀因得問示之。”表達了對臨川的牽掛情懷。他在臨川“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著臨川學子。

    編輯本段

    2.家族背景

      晉室南渡北民南遷,在江南大融合。山東琅琊國王氏望族,經王覽(206-278)、王正到王曠(約274-328)時,兩晉(266-316),發生“八王之亂”(290-306),歷16年,死30萬人。王曠善於審時度勢,效法先祖王覽,於東漢末年避亂南居30年。在五胡侵魯,琅琊危急,299年開始,兩晉大分裂,北方大混戰。

      王曠為避戰亂,攜家眷於300年來江南吳地、無錫洛社鄉下定居,為官江南,任丹陽太守、安東將軍的參軍多年(302-307)。公元302年,長沙王司馬殺山東齊王司馬冏時,王曠全家均已避亂南下,定居無錫,並上奏朝廷,建議晉室南遷。

      公元303年,西晉惠帝太安二年癸亥七月十一日,王曠夫人(夏侯夫人)在江南洛社家內生下第二個兒子,取名羲之,字逸少。文武全才的王廙,被譽為“過江書畫第一”,又是侄兒王羲之的啟蒙老師。右將軍王導的夫人(夏侯夫人)是王曠夫人的親妹妹,是王羲之的姨母,王導又是姨夫加遠房叔父,二家特別親熱,常往返串連,王羲之青少年時代常羨慕姨夫“右軍”這官銜。永和五年(349),當姨夫已逝拾週年、姨母悲傷致疾時,王羲之在無錫右軍府滌硯池畔(在今無錫市中心崇安寺,留有右軍滌硯池碑),寫下著名的《姨母帖》信札,並派員送往建康(東晉時,建鄴改建康),以慰姨母病疾。《姨母帖》真跡復刻在惠山晉朝華孝子祠《孝為行首》堂右壁上。

      王羲之童年時代,常隨母親從鄉下到無錫城裡看望姨母和姨夫,深受王導寵愛。309年,王曠率軍北上、馳援幷州,全軍覆沒,被劉聰俘虜。王導改任安東將軍時,也經常從建鄴走無錫,於公於私探望連襟和外甥。王羲之在無錫家中學習父親《筆論》,書法大有長進。並隨母常去建鄴走親訪友。316年,小有名氣的王羲之作客尚書左僕射周顗(269-322)家,宴席上週顗面對四坐贈牛心於羲之,羲之始與周顗愛女周瑩生情,難捨難分。316年司馬鄴出降匈奴,西晉亡。317年,劉聰殺司馬鄴,在建鄴,琅琊王司馬睿即晉王位,改元建武元年,史稱東晉,拜王導為右軍將軍兼揚州刺史,監督江南諸軍事。318年東晉元帝司馬睿大興元年,拜王導為丞相,封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元帝在位六年,322年,優憤而亡,終年47歲。這年王敦攻建康,殺周顗,周瑩與羲之斷交,戀愛六年化泡影,經母親和大哥王藉之勸說踏上仕途。徵西將軍庚亮因見王羲之《答家兄書》,歎服之極,並與羲之書雲:“……煥若神明,頓還舊觀”並請為參軍,累遷長史。亮臨行前,上疏朝廷,稱羲之貴有鑑裁。不久王羲之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不料,王羲之離開無錫家母,赴江西的上任途中,卻遭原江州刺史的追殺。不能上任,憤怒之餘,遊歷廬山之後就返家,並辭官,此年,王敦謀反,攻建康,後病亡。時任無錫縣令王濤把衙前《揚州轄無錫右軍府》進行修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沙巴族是哪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