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早知道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古代高大上建築中的傑出代表,然而大清帝國的皇帝們,卻似乎不太喜歡這裡,他們花了大量的金錢在紫禁城外建造皇家園林居住,如此喜新厭舊真的是有錢任性嗎?  

     清朝皇族很少住在紫禁城,一年之中有絕大部分都會住在圓明園。皇帝在那裡批閱奏摺,接見來使,甚至科考殿試也在那裡舉行。所以說,圓明園才是大清帝國的政治心臟,而紫禁城常常是一座空城。

    明朝皇帝在紫禁城住得好好的,怎麼到了清朝,皇帝就在紫禁城呆不住了呢?  

     這和清朝皇帝是滿族人有很大關係,滿族來自東北,那裡夏天涼爽宜人。所以清朝皇族住進紫禁城,很快發現這裡不是個居家過日子的好地方。北京夏天炎熱乾燥,紫禁城水少樹少,高高的宮牆影響空氣流通,皇宮就像個大火爐,皇帝和妃子們雖然採取種種方式避暑,比如白天把大竹簾掛在窗外阻擋暑氣,或是在宮室裡擱上散發涼氣的大冰桶,但還是覺得炎炎夏日太難熬,

    雍正還因此中過暑。

    此外,紫禁城重重疊疊的全是房屋和宮牆,沒有自然山水,習慣了在草原上騎馬射箭的滿族人覺得沒意思,憋得慌。

    於是,從進駐紫禁城那天開始,滿族皇帝就開始四處尋找更涼爽的居所,先在河北承德修建了避暑山莊,又在明朝武清侯李偉的北京舊園遺址上修建了暢春園,康熙經常在那裡居住,“避喧聽政”,大臣們也紛紛在附近置地買房,形成了海淀鎮。

    雍正即位後,擴建圓明園,在那裡常住,“政從園出”。為了方便,圓明園南面,擴建了一大片供大臣們處理朝政的辦公區域。和紫禁城一樣,圓明園也設定清朝政府的所有中央機構,清政府的許多重要檔案也存在圓明園,

    比如“軍機冊檔,一存方略館,一存圓明園”。

      此後,圓明園成了清朝的政治中樞,皇帝在紫禁城住的時間越來越短。每年入冬後,皇帝全家會由圓明園搬回紫禁城,住上兩個月。來年元宵節前夕,皇帝便帶著宮眷和大臣從紫禁城出發,回到圓明園。

    象徵皇權的25方玉璽會預先送到圓明園,皇帝的龍床和金痰盂也要帶上。每年這兩次浩浩蕩蕩的大遷居,當年稱做“大搬家”。

    從1707年到1860年,153年中,清朝五位皇帝每年的園居時間遠遠超過紫禁城的宮居時間。其中雍正、道光、咸豐每年園居200天以上,道光皇帝園居時間最短的一次是201天,最長的一次是354天。   

    皇帝常在之處即帝國中樞,圓明園名號不如紫禁城堂皇,分量卻絲毫不輸後者。圓明園專家說過,“一座圓明園,半部清代史”。有人甚至認為,半部清史也許只是謙虛的說法。

    說到底清朝的皇帝不愛住故宮 就是一個字 熱。兩個字 真熱。

  • 2 # 相城歷史小學生

    今天,我們在遊覽故宮的時候,總是感嘆古人精湛的技藝和優秀的審美觀,同時,在欣賞這些先人智慧時,內心深處總會羨慕曾經居住在這裡的帝王妃嬪們。但是,作為清代的皇宮,皇帝們對這地方卻這個地方並不太喜歡,總想著往外跑。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皇帝們放棄這繁華的宮殿而願意往外面跑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不是我不想待,實在是不習慣

    在我們高中畢業後填報大學志願,除了大學質量以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地緣位置,因為在一個地方待的時間長了,害怕去另一個地方不適應,北方人害怕去南方吃大米,受不了南方的炎熱,南方人怕去北方啃饅頭,經不住北方的嚴冬。

    當然,住在紫禁城的皇帝們也是凡夫俗子,我們會犯的問題他們也會遇到,尤其是清朝的皇帝們,他們的祖先從東北來到北京,吃慣了高粱米飯豬肉燉粉條的滿人也來不了北京的焦圈豆汁,受不住北京炎熱的夏天,所以,清朝的皇帝們都想出去,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皇帝也要假期的

    皇帝雖然是一國之君,但是相對的,他的位置實際上是一個高壓職業,因此,皇帝們需要在工作之餘給自己放放假,既然要放假,就不能總待在紫禁城裡,因此,清朝的皇帝在河北承德修建了一座壯麗豪華的避暑山莊作為休假地點,史稱“木蘭圍場”。

    同時,清朝的皇室非常注重保持祖先們的一些習慣。我們都知道滿族以前是一個漁獵民族,非常注重弓馬武術,而紫禁城這塊狹小的地方實在無法滿足這個需要,因此,清朝的皇帝們也總以此為藉口給自己放假,離開紫禁城。

    三.皇帝最愛公費旅遊

    由於清朝是少數民族政權,因此,對於曾經中原地區的主要民族漢人,總是不放心。為了加強對漢民族的控制,清朝的皇帝總不能一直待在紫禁城不出去,因此,這種必要的行為就變相的成為皇帝的公費旅遊。

    而在清朝的皇帝中,公費旅遊的典型就是康熙與乾隆了。兩人曾多次南下江南,康熙在南下時就住在南京的江南織造府中,也就是曹雪芹的家。而乾隆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途中,除了體察民情,更愛尋花問柳,畢竟江南出美女嘛,要不然怎麼會有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呢?(筆者的家鄉安徽省淮北市有一湖,乾隆下江南時曾途經此地,遊湖泛舟,並親筆題下“惠我南黎”四字,後來,此湖就以乾隆湖命名以做紀念,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一下。)

    四.外敵入侵必須跑路

    我們在研究清朝歷史時,總把他分成兩個部分,以公元1840年作為界限,前半部分主要以康乾盛世為主,是清王朝的鼎盛時期,而後半部分則是列強入侵,國破家亡,是一部中華民族的血淚史,也是華人屈辱的標記。在列強的入侵中,作為清朝的國都,北京總是成為優先打擊目標。而清朝的皇帝們面對兵臨城下的危局,他們可沒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骨氣,此時,他們的腦海裡就只有一件事——跑路!

    而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公元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公元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第一次是往承德跑,第二次則是往西安跑,只留下滿城無辜的百姓面對侵略者的屠刀(這也是我們鄙夷清朝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和頤和園在兩次入侵中先後慘遭踐踏,尤其是圓明園,被英法聯軍付之一炬,無數國寶流落海外,至今無法迴歸!

  • 3 # 嘟嘟大將軍啊

    明朝也有往外跑的明武宗往外跑了幾次,大臣們不讓老上書給地方增加負擔,,,明朝的官怕捱罵名聲不好所以皇帝只能跟太監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22男,沒有學歷,比較內向,沒有自己的愛好,不知道學點什麼技術,請高人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