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藝考之露

    根據目前基本公認的資料。蜀國大約是10萬人馬,總人口不超過100萬。按照10:1的民兵比例來看,基本屬於全民皆兵。但因蜀道利於堅守,所以機動部隊比例較高,大約能有6-7萬人。吳國大約20多萬人馬,總人口不超過200-250萬左右。民兵比例也大致是10:1.但是吳國軍事力量長期被分為兩部分:江東軍團和荊州軍團。守備部隊多,機動力量少。估計機動部隊在10萬人上下。而且其中水軍佔很大一部分。魏國總人口在500萬左右,曹魏軍規模在50-60萬左右,被分為三部分:雍涼二州西北軍團、荊襄-中原軍團、中原-揚州東線軍團

  • 2 # 夏目歷史君

    三國時期的曹魏,號稱是三國當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他的國家軍隊實力到底是如何呢?我們如果想要評定他的軍事實力,就繞不開他的軍隊數目,曹魏一共有可以“調動”的軍隊數目到底有多少呢?

    這說的很清楚,是可以調動的,不能正常調動的軍隊,不能算,為什麼要特地敲了這麼一句話呢?

    因為曹魏時代,特別是曹操時代,有大量的軍隊是不能夠正常使用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是因為曹操時代有一項特別的政策,說實話,當時曹操剛制定這個政策的時候,是為了安撫百姓安撫戰亂不休計程車兵,同時也為自己日記窘迫的財政和糧草方面做出一定貢獻,但是到了後期,這個政策卻變成了一個非常大的麻煩,它使得大量的軍隊淪為不能調動的國家農奴,反而成了國家的負擔。

    說到這裡可能就有很多人很清楚了,它就是曹操著名的屯田政策,這種政策號稱養兵百萬,而不費一豪。但是這只是理論上的,實際上這麼搞,很容易讓軍隊實力大幅度下滑,變成了只為國家種田的普通國家農奴,根本就不是軍隊,更不要談得上是可以調動的國家軍隊了。

    我們只需要透過查閱資料,找到曹魏的戶口,戶籍數目,按照封建時代的編戶齊名,我們就可以推測到他真正能夠擁有有戰鬥力的軍隊是多少?畢竟古代的徵兵政策往往是固定的,一個脫產的全副武裝受過完整訓練的兵士至少需要10名百姓前來供養,稍微低於這個數字都能接受但也接近極限,基本上這樣就可以說是個高度軍事化的社會了。

    透過查閱資料,(從賬面戶口來看,魏國有52萬戶),按照一戶8人推算,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準確的資料,那就是魏國在冊人口大約是四百餘萬,因此,我們推測曹魏的軍事實力應該有40萬人,但是,由於有屯田針對的存在,我們一定需要將屯田軍隊進行減去。

    對於曹魏來講,它的地理環境其實不是特別的好。作為一箇中原王朝,西部南部要同時抵禦蜀、吳這兩個割據政權,北方還有剛剛崛起的許多遊牧民族,比如匈奴鮮卑,西方有從東漢年間一直延續到三國時期的百年羌擾,東北有公孫虎視眈眈。

    因此,在這四個方位都需要有大量軍隊常時間保持機動,所以大量可動軍隊應該都維持在這四個地區的邊關,中原腹心一定沒有什麼像樣的軍隊——全部都是農奴。

    先分析吳國邊境,壽春司馬孚曾與吳軍諸葛恪圍繞合肥進行過一次較量,該戰司馬孚出動了20萬軍隊,這20萬軍隊卻只敢尾隨不敢交戰,最後帶到吳國軍隊自己疲憊,自己撤退,整個過程徐徐目送,結合之後壽春屬於屯糧要地,所以所謂的20萬軍隊,可能是20萬屯田農奴,按照之前的十戶抽一丁算,所以可以得知曹魏可調動軍隊在吳國邊關範圍的可調動軍隊應該是隻有2到3萬。

    下面是蜀國,對於蜀國,曹魏一向是嚴防死守。尤其是諸葛亮還活著的時候,針對於諸葛亮的多次北伐,曹魏是每一次都幾乎傾全國之兵,沒有一次疏忽大意的。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帝曰:“亮阻山為固,且亮貪三郡,知進而不知退,今因此時,破亮必也。”乃部勒兵馬步騎五萬拒亮。大家看好了啊,第一次一張口就是五萬步騎;等到諸葛亮出山第二次北伐的時候,“帝遣南北軍士三萬及分遣武衛、虎賁使衛郃”,第二次三萬南北軍士加上武衛、虎賁,怎麼算也不會低於之前的五萬人。

    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時候,被諸葛亮搞煩的大臣司馬孚上奏說:“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二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又以關中連遭賊寇,谷帛不足,遣冀州農丁五千屯於上邽,秋冬習戰陣,春夏修田桑。”啥意思呢?其實就是說每次諸葛亮跑過來的時候,邊境的五六萬常備軍隊根本擋不住,應該再加兩萬五千人。

    我們直接再看第四、五次諸葛亮北伐,“天子遣徵蜀護軍秦朗督步騎二萬,受帝節度。”也就是說,這個時候魏國又忙著從中央的中軍增兵邊關了。

    順便再來說說這幾次的結果——曹魏在蜀魏戰線上被蜀漢反覆壓著打,丟掉了武都陰平兩郡之地,司馬懿更是被諸葛亮打出來甲首三千的戰績。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加法,吳魏邊境有兩萬人、蜀魏邊境要七萬五接近八萬人,這麼一來兩個地方加起來就直接扯掉了曹魏總兵力的四分之一,這十萬人是固定的,絕對的戰鬥軍隊。

    在考慮到當年司馬孚和諸葛恪交戰時期的二十多萬的屯田部隊,再加上中原還有大量的屯田部隊,保守估計是七到八萬,那這麼一來,軍隊總數似乎就剩下幾萬了,考慮到曹魏還有其他防範方位少數民族的軍隊,三個方向進行分攤後似乎也非常合理。畢竟三國時期的少數民族戰鬥力是被中原王朝死死壓制。

    所以說,在我們的分析下,最後的曹魏一共的可以調動的軍隊數量應該在十幾萬左右。

    為了檢驗真理,我們再來複查一下這個結論是否合理公正。

    由於晉朝繼承了曹魏的江山,我們可以直接進行查詢晉朝歷史書。據《晉書》記載,西晉篡位之前司馬昭伐蜀都只動用了十五六萬的兵力,就已經在那邊喊傾舉國之力了,而西晉建立後的初期,由於行政費開支很大,所以削減軍費,裁撤了大量軍隊。

    這個時候,作為中央常備軍維持大概在十萬人左右,八王之亂的時候東海王作亂,甚至拉出來了雍涼地區的大量後備武裝,最後也是勉勉強強最多拉出來了不到十五萬人左右,輸的一塌糊塗。統一的晉朝都是這樣,那麼當時的曹魏在十幾萬這個範圍內,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見在麵湯裡游泳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