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解惑去疑

    謝謝邀請,你提到的這個問題肯定會發生的,因為根據宇宙的演化規律,恆星一開始都來源於星雲,星雲逐漸凝聚成一個星系,星系的核心發育成為恆星。恆星發生燃燒,就是所說的熱核反應,反應後期逐漸變成了紅巨星,白矮星,或者是發育成黑洞,中子星,但是周圍的恆星,行星還是圍繞其運轉的,只不過是逐漸的被吞噬掉,據說在銀河系的中心就有幾個超大的黑洞。

  • 2 # 刁博

    何為行星?嚴格的行星定義中要求行星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白矮星、中子星、黑洞是恆星發展階段的後期產物,它們已經不屬於恆星。從這種嚴格的定義上看圍繞著白矮星、中子星、黑洞轉動的天體已經不能算是行星,哪怕它們曾經是行星。就好像皇帝駕崩後,曾經的皇后已經不再是皇后。

    那麼當恆星進入生命的末期變成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後,還有沒有“皇太后”行星圍著轉呢?當然是有的。

    以我們的太陽為例進行分析。大約50億年後太陽會變為一顆巨大的紅巨星,能夠蔓延到地球軌道附近。水星、金星、地球會被其吞沒。而更遠的小行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冥王星等不會進入火海,仍然受萬有引力的支配圍著太陽轉。當太陽結束紅巨星時期變為白矮星後,它們仍然在圍著太陽的殘骸公轉。

    這樣的行星皇太后也被發現了,而且還是最早被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當然這不符合行星的嚴格定義)。1990年,波蘭天文學家亞歷山大發現了一顆脈衝星(中子星)PSR B1257+12,之後對這顆脈衝星進行研究時發現了脈衝星的傾側運動,從而推斷出該脈衝星的周圍存在脈衝星行星,而且還是三顆。研究顯示,這幾個脈衝星行星居然還是類地行星,不過因為它們的母星已經變為中子星,不能像恆星那樣發光發熱,它們上面肯定不會適合人類居住。

  • 3 # 科學認識論

    這個問題不錯,但必須提前說明的是行星的定義前提就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所以我們將題目改為圍繞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公轉的星球!

    那麼首先必須肯定的是: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確實都存在著圍繞其公轉的星球,會有什麼神奇現象後面再說!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這三種天體可謂是恆星演化末期的三大兄弟,只不過黑洞這個“老大哥”顯得有點太厲害了!但我們不得不說的是它們三個的形成過程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恆星末期自身抵抗不了引力而塌縮形成的!不同的是黑洞的引力大到連光都無法逃脫,也因此顯得更加的神秘!

    圍繞白矮星、中子星公轉的星球

    前面已經說了圍繞白矮星、中子星的星球已經被證實是存在的。

    白矮星就不用說了,科學家已經發現了數不清的白矮星,其中就有許多的多星系統!例如:BPM37093、星雲Henize 2-428中央存在的兩顆白矮星等等!

    而中子星(本身有一點點爭議)科學家也發現了圍繞其運轉的星球,例如:圍繞PSR B1257+12的三顆星球。

    那到底這些行星會發生什麼什麼奇藝現象!如果你運氣好可以發現一個核心完全是鑽石的白矮星!!!而如果你能適應中子星的巨大引力,那麼你差不多可以叫超人了!因為如果一個普通體重(70公斤)的人遇到了中子星,他撞擊到中子星表面的能量將相當於二億噸核爆的威力!

    有沒有圍繞黑洞運轉的星球

    “三兄弟”中最特殊的黑洞大哥周圍有沒有圍繞的星球呢?答案是有的!

    美國宇航局16年曾經公佈一張繞黑洞運轉的巨大星球團!這個星球團包括了40萬顆星球,不僅如此還有科學家發現了圍繞黑洞運轉的白矮星!而現有的科學理論也認為銀河系中心也是一個超大體積黑洞!

    那麼要圍繞黑洞運轉要滿足什麼條件呢?那就是引力作用要剛剛好!我們以太陽質量為例,要剛好感受到潮汐力呢?我們用下面這個公式:

    其中黑洞質量是M.,恆星質量是 M* ,恆星半徑是R* ,代入太陽質量得到R大約為:3*10^11米,所以相比黑洞的視界半徑,這個距離不是很大,所以恆星可以跑到離黑洞很近的地方。

    而質量更大可以距離更遠,但毋庸置疑的是這些星球都會發生一個神奇的現象—時間膨脹!就好比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中米勒行星一樣1小時等於地球上的7年!當然不同的系統這個流速是不一樣的!

    還要必須說的一點是:時間膨脹效應並不意味著壽命延長,因為對於你本身而言你的壽命是80年就是80年,只不過在我們看來你好像活了幾百上千年而已,對你來說沒有任何改變!

  • 4 # 火星一號

    確實存在這樣的行星。白矮星、中子星以及黑洞都是不同質量的恆星最終的不同演化結果,如果前身恆星周圍有行星環繞它們旋轉,並且這些行星距離主星足夠遠,在恆星死亡的過程中沒有被摧毀,那麼,行星最終還是會繼續環繞恆星殘餘物旋轉。例如,太陽最終會演變成一顆白矮星,最靠近太陽的三顆行星(包括地球)有可能毀於太陽膨脹為紅巨星的階段,但另外五大行星還會繼續環繞最終演變為白矮星的太陽旋轉。

    事實上,最早發現的系外行星就是環繞中子星運動。天文學家在2300光年之外的中子星PSR B1257+12周圍發現了三顆巖質行星,它們的軌道半徑都小於0.5天文單位。這三顆行星最初有可能是氣態巨行星,但由於主星在演化為中子星的過程中爆發成超新星,把氣態巨行星的外層全部剝離,最終殘留下岩石核心。由於中子星的個頭很小,半徑僅有十幾公里,光度很低,所以這些行星表面非常昏暗,表面將被完全冰凍,在那裡只能看到天空中有一個明亮的亮點。下圖是用SpaceEngine模擬在距離這顆中子星最近的行星上(0.19天文單位)所能看到的景象:

    在2015年,天文學家在570光年之外的白矮星WD 1145+017周圍發現了一顆行星,這是已知第一顆圍繞白矮星執行的行星。

    迄今為止,天文學家還沒有在黑洞周圍發現行星。由於黑洞不發光,很難透過常規的搜尋系外行星的方法來找到它們周圍的行星。如果黑洞周圍沒有吸積盤或者其他伴星,那麼,在其周圍的行星將會永遠陷於黑暗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伴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將來有沒有可能非自然科學領域也可以用數學公式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