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認知框架

    直接看圖:

    個人理解,產品是用來滿足使用者需求,可以泛指有形的或無形的。

    需求是什麼產生的。這要在需要的層次說起。

    需要是指生理或心理上的匱乏狀態即感到缺少狀態。

    需要是客觀的,不能被創造,每個人最底層的需要是生理需要,

    說白了【食色】天性也,一天三餐,餓了就想吃。

    需要的缺乏讓人產生慾望,這個慾望推動人去找相應的目標物。

    有慾望有目標物就構成了動機。

    但此時還缺乏能力,你得有支付能力【錢袋子】,天下沒有白食的午餐,如果支付能力也有了。

    目標物、支付能力、動機,三要素齊了,就構成了一個使用者的需求。而產品呢,產品就是用來滿足使用者需求的。需求是可以被創造的,產品可以被創新,需要是不能被創造的,創造需求是用來更好的滿足使用者缺乏的需要。

    需要【生理或心理上的匱乏狀態】一旦被滿足,心裡對【目標物】的慾望就會消失了,動機也會消失,需求就暫時沒了。剛吃飽,對飲食的需求就沒了。隔了一段時間,需要又缺乏了,新的需求就又產生。

    上面所談都是關於產品基礎的。這些弄明白了,才可以談產品,產品是用來滿足使用者需求的。談需求,把它要素化【動機、支付能力、目標物】,簡單的結構化如下。

    產品對於使用者來講,是用需求的語言【支付能力、目標物、動機】。

    產品對開發者來講,是用功能。比如空調的功能是調節空氣的溫度。

    簡單一句話,產品經理對內部人員,講產品屬性,對於使用者相關人員講產品的屬性價值。

    產品談屬性、功能,是從技術的視角來看。

    產品談價值,是從使用者的視角來看。

    產品經理即要級懂得【使用者的語言】也要懂得【開發者的語言】。並能把這兩種語言針對【人】的不同進行快速轉換。簡單講就是能把使用者的語言翻譯成產品的屬性和功能。也能把產品的屬性和功能翻譯成使用者所認何的產品價值。

    產品思維是在開產品發產品過程中用到的一系列的思維及其對應的思維方法。

    【上半部分結束】

  • 2 # 藍湖產品設計協作

    “產品經理三件事”,它告訴我們產品經理應該做的:

    定目標,確定產品最終要解決使用者的什麼問題。

    選方案,確定透過什麼方式去達到目標。

    看效果,確定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去衡量達到的目標(比如,有的產品關注DAU,有的產品關注轉化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眼中最美的愛情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