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美元=19.77元”其基本邏輯是:2017年底,美國的M2/GDP為0.719。2017年,中國的GDP折美元為12.24萬億,如果與美國的M2/GDP相同的話,中國的M2應該是8.8萬億美元。但2018年一季度末,中國的M2是173.99萬億元人民幣,也就意味著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應該是19.77元。這種判斷靠譜嗎?
5
回覆列表
  • 1 # 天南地北東北人個別的公司合格後溫哥華

    一個個傻逼一樣。錢是用來幹嘛的?用來買東西的。中國世界工廠,人民幣啥都能買。至於美元,離開美軍飛機大炮,美國能生產啥?看著堅挺,其實無根之木。

  • 2 # 過客233978287

    貨幣供應量和匯率雖有關係,但並不是簡單成比例變化。假設A國和B國貨幣初始比價為1:1。同樣一件商品,在A國價格1元,只交易一次,需要1元的貨幣供應量;在B 國價格也是1元,但甲以1元的價格賣給乙,乙又以1.2元價格賣給丙,共需要2.2元的貨幣供應量。B國貨幣供應是A國的2.2倍,明顯貨幣超發。這造成B國物價上漲20%。但並不能導致兩國貨幣比價變為1:2.2。

  • 3 # 手機使用者98731056201

    以19.77的匯率執行,不超過3年,美國所有行業全部消失,一切用品全部中國製造,……那時,中國隨便切斷幾種必需品供應,美國直接滅亡!!

  • 4 # 三人聚眾

      想必只有學院派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你可以用M2和GDP來衡量貨幣價值,那我是否可以用收入與GDP,或者用收入與豬肉來衡量貨幣價值呢……如果要扯,那麼任何一商品或者指標都可搬來衡量貨幣價值了。

      國家的外匯水平是由國內和國際的購買力所決定的,而不是單純的去理論。如果以該理論去炒外匯,那想必虧的連褲衩都沒有。所以,所謂基於學術的“專家”還是少信為妙,特別是在金融投資方面。

      在金融投資中,自身總結經驗尤為重要,一味的相信“專家”,你將永遠虧損,因為所謂的“專家”可能毫無實踐經驗。比如證券從業者的什麼投顧什麼經理,他可能自身是沒有操作經驗的,因為相應的法令法規規定證券從業者不能自己買賣股票,那麼他就有可能從學校出來就進入證券行業,然後就是一套理論。

      如果一美元等於19.77元人民幣,那麼如今的外匯交易就不是7都破不了了,操盤者或者對沖機構早就看漲美元人民幣(離岸)(USDCNH)了。

  • 5 # 大方妹幾

    其實當前人民幣價值確實是被高估了。近兩年通脹不是很嚴重,對美元的匯率也在下降,直觀的感受還不夠強烈。前幾年通貨膨脹較高,人民幣“內貶外升”時候的直觀感受就很強烈了。

    但是人民幣價值被高估並不等於說是匯率被高估。決定一國匯率升降的,最根本的還是取決一國對外貿易經濟部門生產能力相對的提升或者下降。生產能力取決於生產效率和從業人數。如果因生產率的提高生產能力相對提升了,能夠出口更多的產品,匯率肯定會降。因為對於外國消費者來說你能夠生產的東西相對多了,價格肯定會相對下降。如果因從業人數減少,生產能力相對下降,能夠出口的產品相對減少了,匯率肯定會升。對外國消費者來說,你所能生產的商品相對少了,價格肯定會相對上升。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開始“去工業化”。美國當時工業的生產效率並不是所有的部門都比西歐、日本這些發達國家低,工人的工資水平的增長也已經停滯,但是美國生產的商品的價格就是比這些國家要高。包括汽車、鋼鐵、紡織和農業在內的產業,由於產品價格相對於國外競爭品的價格急劇上升,國際社會對它們產品的需求迅速縮減少。西方學者認為是因存在大量貿易赤字,美元被高估所致。

    遭遇“福利危機”後,美國開始大幅削減社會福利,社會貧富差距急劇擴大,相比西歐、日本等其它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也要大得多。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在快速增長,而普通勞動者的收入增長卻是停滯的。據法國經濟學家皮凱蒂所帶領的團隊的研究,1978至2015年,美國1%高收入層級的收入年均增長3%,而底層的50%的收入增長率為零。

    需求決定生產,由於美國富裕階層的收入快速增長,勞動力就會趨向於流向於為美國富裕階層服務的行業,而對於外國消費者來說就意味著能夠給他們生產商品的美國勞動力人數減少了。在決定為誰生產時,錢少的肯定比不過錢多的。

    人民幣之所以會“內貶外升”,一個是因為存在鉅額的貿易順差,再一個是因為貧富差距擴大,富裕階層收入增長很快,對出口產業產生了“擠出效應”。

  • 6 # 牛熊交易室

    簡單的來說,什麼是一個國家的匯率水平呢?我們用美元和人民幣來舉例子,當一件商品,我們需要花費一美元來購買,而換成人民幣我們則需要用大概七塊錢左右,這樣一來,可以看出,一美元的購買力大約相當於七塊錢人民幣的購買力,它們可以換取的商品是一樣的,則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則為7左右,按照當前的情況來看是6.9。

    換一個說法就是,我們願意花6.9元人民幣去換得一美元,這就是匯率的通俗意義。

  • 7 # 厚金說

    “1美元=19.77元”其基本邏輯是:2017年底,美國的M2/GDP為0.719。2017年,中國的GDP折美元為12.24萬億,如果與美國的M2/GDP相同的話,中國的M2應該是8.8萬億美元。但2018年一季度末,中國的M2是173.99萬億元人民幣,也就意味著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應該是19.77元。這種判斷靠譜嗎?

    從計算的方式講,似乎很合理。但實際上卻少判斷了諸多因素。1美元=19.77元人民幣的判斷不靠譜,可以說很不靠譜,不能單純的計量兩個經濟體M2之間的差距、比例,更需要貼合實際情況。

    一、中國的人口基數大,利用M2(廣義貨幣量:銀行體系外的流通現金+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指準貨幣)與GDP之間的比例,並不適合。美華人口約為3.26億人,人均GDP為年59496美元。中國人口約為13.9億人,人均GDP為年9481美元。人均GDP美國是中國的6.28倍。而美國GDP總量是19.56萬億美元,中國是13.17萬億美元,也是相差6.39萬億美元。

    經濟本不同,背景情況也是不同,又該如何進行資料上的計算呢?並且這種依據也是極為的不成立,沒有什麼根據可言。

    再加上問題者的計算方式存在錯誤。如果利用美國資料的比例得出M2為8.8萬億美元,而中國2018年一季度為173.99萬億元人民幣,得出的資料不應該是19.77元。為什麼?因為美元要計算為人民幣,或者人民幣換算為美元再進行計算,要不然不同的貨幣,沒有透過匯率的轉換,計算並不正確。

    二、貨幣與貨幣之間存在匯率兌付的方式,是存在著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關係以及對應著實際價格水平的計量。並不是簡單的透過資料就能夠換算得出,依靠的是兩個經濟體的發展狀態、情況。並且擁有著各方面的歷史關係,計價於黃金、白銀等作為基礎的關係。如果從經濟的角度出發,人均GDP遠比美國低,升值才對。

  • 8 # 夏利德

    個人理解:

    美元現在是世界流通貨幣,他超發是以債券形式體現出來的,簡單的打個比方就是,老王是全村最富的人,他去問別人借錢都是打給別人借條,算利息按時還,別人也願意借錢給他,誰讓他最有錢呢。就算不還錢家裡那麼多東西按價值算,也夠抵借條欠款了(其實他多有錢多富又有誰知道,比村裡其他人都光鮮體面就對了)。

    人民幣不是世界流通貨幣,他超發賣債券就賣不動,打個比喻就是老王村裡的老張也想做生意,他去問村裡的人借錢,白條不好使,只能真金白銀的拿實物抵押貸款。

    匯率定價是國家按實際對外貿易制定的一個標準。打個比方說就是老王想買老張家種的多餘的糧食,老王用借條問老王買,老張覺得老王給他的借條要滿足老張給出的同等糧食的價值的借條那老張就賣給老王。借條要打多少老張說了算,老王說了不算。

  • 9 # 白刃行走

    1美元=19.77元” 聳人聽聞!其基本邏輯是:2017年底,美國的M2/GDP為0.719。2017年,中國的GDP折美元為12.24萬億,如果與美國的M2/GDP相同的話,中國的M2應該是8.8萬億美元。但2018年一季度末,中國的M2是173.99萬億元人民幣,也就意味著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應該是19.77元。

    這個邏輯的底子就不靠譜,GDP大家都知道,來解釋一下M2;

    貨幣(M0)=流通中的現金,即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廣義貨幣(M2)=M1+準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這個比例的潛在基礎是,貨幣的流通量與經濟活動總量是呈現正比的。這句話是沒有錯的,所以用這個指標能夠反映一個國家的貨幣超發情況,因為如果這個比例過高,說明這個國家的貨幣超發了。但是這是在理想狀況下的:

    1)GDP和M2要能夠被準確計量

    2)各個國家的經濟結構類似,比方說賣古董的和賣豬肉的當然是不一樣的。

    滿足了理想條件,才能夠相互比較。那麼美國與中國比較,有哪些問題呢?

    1) 資料不準

    M2是銀行的資料,中美的銀行賬戶比例比較高,因此這部分的統計相對客觀一些,但是中國的GDP統計有問題的,很多都沒有被計算進來,比方說大量農民工的活動都沒有被計入,還有很多黑暗的東西,你懂得,這些活動雖然不被計算進去,但是實際是需要貨幣的。按照這個理論,我們來反推一下:

    美國的M2/GDP為0.719 中國的M2是173.99萬億元人民幣,那麼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的GDP實際總額為 174/7(匯率)/0.719=34億美元左右?

    2)中美經濟結構差別很大

    美國以服務業為主題,而中國以製造業為主題,不同的經濟結構的貨幣流通速度等方面是不一致的。

    比方說,一個人賣豬肉,貨幣的流通速度很快,一年的GDP為100萬,但是實際需要的M2可能只需要10000元,但是一個賣古董的一年賣一兩件件,GDP100萬,但是實際需要的M2可能需要100萬。當然了,實際情況不會這麼簡單,但是不同產業結構對貨幣流通速度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綜上來看,不值一駁!!

  • 10 # yirong249

    提到匯率,美多人士經常有句看似很有道理的話,放開自由兌換試試,放開就到20了。

    這裡面實際上是有巨大謬誤的。確實,人民幣目前確實在資本項下是被管制的,大額美元匯出境外是需要審批的。但國家從來沒有對境內居民的換匯需求加以干預,每人每年5萬美元,相當於美國一個家庭的年收入了,這還少嗎?

    中國目前3萬億刀左右的外匯儲備,如果每個人都換5萬刀,6000萬人,4%的人口就能給換光了。為什麼沒有出現這個後果呢,這不正說明廣大國內居民對國家經濟發展,對人民幣是有強烈信心的嘛。如果沒有這個信心,國庫里美元早空了,還需要等到放開?

    2014年以前,人民銀行很多次的哀求人民群眾換匯,多次提出要藏匯於民,人民銀行裡的美元實在是太多了,但廣大人民群眾對此置若罔聞,沒見到誰跑去搶購美元的嘛,導致美元一路跌到6.04,換美元的行徑就是個白痴行為。

    6.04的時候都沒人搶,現在居然有論調說人民幣要到20,這不是奇談怪論嗎。

    當然這個論調也不是今天才有的,2016年美元那一波升值,聲勢和影響力比今天大多了,各路公知大V紛紛祭出模型,情懷,呼天喚地的談美元到20,美指到150,還什麼王者歸來等等等等。可後來呢?殘酷的事實給了每人一個結結實實的打臉。

    當我們展開美指的長期走勢圖,美元正處在一個長期的下跌浪形圖中,以16年為一個週期,160到81,120到71,103.8到現在,高點可謂一頭比一頭低,若本輪週期走完,理論低點當在60附近,算算美元還有多少跌頭。如果你不相信,就想想當年160如何到81,那可是腰斬哪。

    自美國進入加息週期以來,其他主要經濟體無動於衷,中國,歐盟,日本竟沒有一次跟隨的,這難道不蹊蹺嗎?美國經濟就真的能那麼腰椎間盤 突出?看看最新的貿易帳,美國貿易逆差又創了歷史新高,這個關鍵指標能支撐美元走高嗎?這是一個突出經濟體所應有的表現嗎?無非就是在玩金融,自拉自唱罷了。

    那些狂熱唱多美元的,自己問一下自己,17年別人都沒加息,美元都狂貶14%,那萬一歐盟加息了呢?萬一中國加息了呢?

  • 11 # 建章君

    這得有多麼無知才會這麼判斷。當然,這種演算法非常地“民科”,所以也不足為奇。

    要是這邏輯能成立,中國目前的匯率真的就變成是操縱出來的了,但事實不是如此,美國也沒有把中國列入過匯率操縱國家。中國目前的匯率是自由浮動形成的,是完全市場化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認為目前人民幣的匯率並沒有被高估或低估。

    沒有外匯黑市的國家,匯率肯定是由市場決定的,體現的是購買力之間的比較

    為什麼說人民幣的匯率已經是完全市場化了呢?其實我們觀察一個現象就清楚了。市面上有沒有大量的炒匯的黃牛,有沒有官方牌價與黑市牌價的不同?我們國家曾經是廣泛存在外匯黑市的,現在這玩意差不多都快消失近二十年了。連這一點最基礎的道理都不明白的話,還出來算什麼匯率呢?匯率本質上不是靠計算出來的,而是由市場供需波動而形成的!

    (圖為某國的外匯黑市黃牛,很多年前本國也有大量這類從業人員)

    匯率其實體現的是兩國貨幣的購買力的比較。如果說1美元有19.77元人民幣的購買力,那肯定是一種逆天的現實。廣大經常進出國門的人士肯定對此不會同意。

    一美元目前具有五六元人民幣的購買力,這才是大家的真實感受。

    資本的適當管制與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是兩碼事

    有人說,現在外匯進出是有管制的。但是我們得明白,資本是否存在管制與一國貨幣匯率形成是否是市場化的是沒有必然關係的。

    經濟學上有所謂的“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這是指一國在宏觀調控時,經濟社會和財政金融政策目標選擇會面臨諸多困境,難以同時達成三個方面的目標。在金融政策方面,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性三者不可能兼得。這即所謂“三元悖論”。這個悖論的提出,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蒙代爾提出的,所以又稱為“蒙達爾三角”;另一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對此也有深刻論述。

    中國的金融政策是偏向於不允許完全的資本自由流動,而對資本進出予以適度的管制,從而保障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的目標。這是很正常的。

    在資本自由上,世界各國的確沒有一國是能夠與美國相比。但是美元已經取得了壟斷性的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自然與別國是大有不同的。

    “1美元=19.77元” 的聳人聽聞的演算法是怎麼得出來的?

    其邏輯是:

    2017年底,美國的M2/GDP為0.719。中國2017年的GDP按匯率計為12.24萬億美元,如果與美國的M2/GDP相同的話,中國的M2本應該是8.8萬億美元。但2018年一季度末,中國的M2是173.99萬億元人民幣,所以就意味著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應該是19.77元。

    這個演算法的可笑之處就是徹底沒搞懂M2概念的基本含義。

    我們首先得知道貨幣(M0),也即在銀行體系之外流通中的現金。

    然後要明白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

    在此基礎上要理解廣義貨幣(M2)= M1+準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美國的經濟結構中,定期存款與居民儲蓄存款的比率與中國相比,那實在是太低了。拿美國的M2/GDP來套中國的,當然就是牛頭不對馬嘴了。這樣使用公式,是哪門子的經濟科學?

    以中國的儲蓄率遠遠高於美國來說,M2/GDP本來就應該遠遠高於美國。而這對匯率會不會有影響?一根毛的影響都沒有,風馬牛不相及。華人愛存錢,而美華人不愛存錢,因此就會影響兩國之間的匯率?用腳趾頭想一想都會知道這純粹是胡扯淡!

  • 12 # 孔方財經

    這就是胡編亂造!

    一個國家的匯率水平,是由貨幣本身代表的購買力決定的,跟GDP和M2的比值沒有任何關係。

    購買力其實很好理解,比如同樣一個巨無霸,在中國的賣價是20元,在美國是4美元,那麼算下來是1美元=5元人民幣;又比如剛出來的iPhone X,同一規格美國賣1000美元,中國賣8388元,那麼1美元=8.38元人民幣。如果把其他所有產品(汽車衛生紙零食等等)和服務(剪頭髮、按摩、美甲等等)都算進來,那麼綜合下來,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很可能就是1:6.9,這就是現在的最新匯率。

    無論是華人,還是美華人,都願意以1:6.9的價格,將美元換成人民幣,或者將人民幣換成美元。因為這樣的兌換比例,可以確保自己手中的錢維持相同的購買力。

    當然,這個邏輯最大的缺陷在於,弄錯了中國和美國對M2統計口徑的差異。在中國M2=現金(即央行印的鈔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而美國的M2=現金(即央行印的鈔票)+活期存款+10萬美元以下的定期存款。兩者唯一的差別,是美國的M2沒有計入10萬美元以上的定期存款。

    請注意,這個存款既包括個人存款,也包括企業的存款。在美國,大量的存款掌握在企業手中。企業的存款額,肯定絕大多數是超過10萬美元的,這個數字有多大?沒有準確統計資料。但一個可以參照的指標是,僅僅是美國跨國公司留在美國國外的利潤就超過4萬億美元——如果算上這些企業平時運營用的存款,加上美國數百萬上千萬的大中小企業,那個數字肯定十多萬億美元是沒有太多懸念的。

    簡單用這些指標來套,就說人民幣匯率有巨大貶值空間,顯然太武斷了。金融市場那些嗜血的對沖基金,還有索羅斯這樣的大鱷,還能讓你活下來?

  • 13 # 趙冰峰財經

    肯定不靠譜。

    首先用M2來代替一國發行的貨幣,就有點偷換概念。事實上,這是不能代替的。

    因為,第一點,中美兩國M2本身統計口徑就不一樣,差距非常大,本身就沒有可比性。

    第二點,中國M2高,是因為中國融資對銀行依賴性很高,而國外是直接融資為主。

    以國債為例,美國目前國債規模已經達到21萬億美元,而中國國債+地方債+政策性金融債+政府支援債券,總和也不過40多萬億,摺合美元不到7萬億美元,美國國債是中國的3倍。

    所以,你為何不拿國債規模來作為匯率的決定因素呢?

    這確實不科學。這背後,就是目前中國普遍悲觀情緒導致的自我懷疑。

    這部分人,很明顯,是覺得中國應該和美國和解,答應美國提出的一切要求。美國就是老大。

    可惜,美國的姿態讓這些人失望了,根本不給臺階下。中國的姿態讓這些人絕望了,竟然敢硬碰硬?這可怎麼辦啊?

    只能無腦自黑了。我們自己各種不是,應該向美國看齊等等。

    印度都敢無視美國警告,買俄羅斯的導彈攔截系統,你們怕什麼?

    美國現在敢這麼囂張,敢動不動就拿制裁別國當武器推行美國優先政策,原因是人家強大啊。這個就告訴我們,要想腰板挺直,必須自己要強大,其他,無路可走!

  • 14 # 張小帥說理財

    GDP雖然和貨幣匯率有關係但是不是絕對關係,直接套用計算匯率還要那麼多經濟學家和智庫做啥?看看老百姓幹多少活兒,就可以把它的貨幣拿去國家計算一下咯。首先M2是廣義貨幣的確是居民的儲蓄加現金加各種流動性資金,但是目前中國的流動性調整不僅僅侷限於貨幣的調整上,債券、樣票等各種金融工具可謂百花齊放,那麼此等手段下,中國還處於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市場的調控轉型的過程中,這個資料是有失偏頗的,很多的儲蓄被各類的金融工具和非貨幣市場佔用,因此M2的體量未必是實際體量。而GDP是中國有區別於世界發達國家的重要關鍵點,就是中國具有大量的待開發市場,這類市場目前貢獻的GDP還處於低位,所以,就GDP而言不是實際衡量標準了,而很多發達國家則GDP的增長率處於低位,屬於平衡穩定的期間,可以暫且把它看做衡量的固定值也倒是算可以。

    但是這種購買力僅僅決定於中國國內的貨幣購買力,也就是人民幣在中國境內使用時的消費能力和產值,是不能拿到世界上比較的。

    任何一個國家的外匯匯率需要看其儲備的中間貨幣或者一般等價物(通常是黃金)以及本幣在國際上的使用量和自身對外貿易的順逆差、外匯的淨流入流出情況等內容,中國對外貿易出口雖然受貿易戰影響,但是依然處於比較活躍的態勢,依然為中國賺取充足的外匯,而自身外匯美元的儲備還算充足,可以再一定程度上在公開市場上對人民幣進行回購操作,完全有能力穩定匯率。另外人民幣採取了對外加大使用區域和投資的方式如一帶一路等投資方式,將人民幣更多的拿出去,並且拿到不太受西方發達國家控制貨幣市場的區域使用,這樣人民幣的冗餘會逐步被消化,換回當地的產品、人力、貿易等產品,進一步的穩定人民幣的市場地位。

    放出這種比較策略的人,主要利用的就是人們對外匯市場的不甚瞭解,同時又以比較直觀的方式公佈了這種方法,讓很多人信以為真,但是這麼做的核心就是要唱空人民幣,做此非常時期的助推器,大家多瞭解中國問了穩定市場不被西方國家欺負,採取了很多措施,而這些很多需要付出代價,但是目標就是主權、領土、經濟的完整,有了這些才有完整的國格,才有進一步的自主發展。

  • 15 # 回馬一腔

    本來我的經濟學水平也就小學程度,沒資格回答經濟問題,但是如此不靠譜的假想匯率,卻讓我頓時勇氣倍增。

    一、美國的強勢與美元的強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看我逆推

    不久前我曾做過一個通俗易懂的逆推理,說明美國的強勢與美元的強勢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1美國霸權最突出的要素是什麼?答:年20萬億美元強大的記得屁,還有足以橫行全球的軍事實力。這些都必須拿錢來支撐。

    2美國的錢很多嗎?答:錢不少但債務更多。據不完全估算,美國綜合債務已高達77萬億美元。可以說是花不完的錢,還不完的債。

    3美國怎麼償還這些債務?答:不必償還,借新錢還舊債。

    4美國怎麼借債?答:美國是有美元印鈔權的,但這個權利不在美國政府而在美聯儲手中。美國透過驅趕美元資本回流本土,以此增發國債賣給它國。

    5大家不買美國國債行不行?答:拒絕的餘地不大,因為美元是國際主要儲備貨幣;各國的閒錢就像鮮花,放久了就會乾枯貶值。

    6美元又不是真金白銀,為何如此強勢?答:過去美元叫美金,真的一美元就可以兌換多少盎司黃金。後來美國黃金儲備不足了,就仗著二戰後國家生產力以及軍事方面的強大,強行建立布林頓森林體系,美元與黃金離婚,再跟石油交易再婚。

    7那為何不讓石油貿易跟美元脫鉤?答:此舉等同於刨了美國的祖墳,美國會瘋狂報復。亡國的薩達姆曾經這麼做,眼下伊朗、 俄羅斯及東方大國也打算這麼做。

    二、啥時候美國剪羊毛?就看這一個動作

    先弄懂剪羊毛過程:美聯儲瘋狂開動印鈔機印鈔,導致美元在全球氾濫 ;美元氾濫推高全球資產價格,然後美聯儲加息,吸引美元回到美國,完成資產收割。

    啥時候美國剪羊毛?就看這個動作——美聯儲持續加息一段時間以後,通常是十幾個月,之後美元降息,間接引發全球或者區域性經濟危機的後果。

    十幾天之前,9月27日美聯儲宣佈加息,世界各國匯率應聲而動,當天就有五個國家隨之宣佈加息。

    三、說說美國剪羊毛的那些事

    不多廢話,直接羅列美元持續加息後間接誘發的的經濟危機——

    1982年拉美債務危機,阿根廷等國疊遭重創。

    1987年美國股市災難,無數經濟泡沫破滅,促使美國下決心對日本揮動剪刀。

    1990年日本經濟危機爆發,從此元氣大傷。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貨幣體系崩潰,次年俄羅斯發生債務危機。

    2000年,美元持續加息導致股市網際網路經濟泡沫破滅,無數投資者血本無歸。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全球經濟增長陷入長期低迷狀態。

    —— 美國透過美元槓桿,週期性地轉嫁或輸出經濟危機,拿紙張美元換取各華人民的財富。

    四、剪刀磨鋒利了,羊從哪裡來?

    美聯儲宣佈加息,表明剪羊毛的剪刀已經磨得鋒利了,但是肥羊從哪裡來呢?只能來自於資本資產相對集中的地域,如海灣石油富國,歐洲,經濟活躍的東亞地區。 因此美國在中東伊朗、敘利亞,在歐洲科索沃小動作不斷,目的就是攪亂局勢,驅趕當地資本恐慌性外逃。

    五、跟離譜匯率一起伴隨而至的,還有些什麼東東?

    現在回過頭來再具體分析這個荒唐離譜的所謂匯率。 一美元差不多相當於20元,人民幣啥時候變得這麼廉價?把人民幣購買力貶低得如此不堪,想要達到什麼目的呢?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現在有錢,資本趨之若鶩向中國匯聚。於是美國跟中國開打貿易戰,軍艦戰機巡遊南海,對臺軍售、批准旅遊法挑撥兩岸關係,再加上唱衰中國經濟前景,現在又丟擲可笑的匯率,實質目的只有一個——趕羊迴圈,驅趕資本回流美國本土,送到美國金融大鱷鋒利的剪刀口下。

    六、美國和特朗普並不知道,他們要剪的中國羊毛其實是鋼絲

    長期以來,美國當局一直圖謀向中國不斷施加壓力,迫使我們敞開籬笆,任由資本剪刀橫行肆虐。題主給出的可笑匯率,不過是小兒科的又一個伎倆而已。

    正如我們官方對於中美貿易戰的態度:不想打,不怕打,不得不打。假如美國真的敢動用美元剪刀, 特朗普和美國政府會驚愕地發現——中國對此早有準備。他們誤以為輕而易舉能夠剪到的中國羊毛,其實卻是堅硬無比的鋼絲!

  • 16 # 財智成功

    現在講 1美元=19.77元人民幣可能不太靠譜,以當前的M2增速來看,再過最多二十年,也許又顯得有點保守了。

    一國匯率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只需要允許自由兌換外匯,三五年時間,就能知道真實的匯率是多少。

    越是貨幣購買力堅挺的貨幣,就越不擔心匯率貶值。

    能體現人民幣貶值速度的,最直觀的就是房價,二十年的時間,房價少則三五倍,多則十餘倍。房價快速上漲的過程,也是國內貨幣快速貶值的過程。

    國內一線城市郊區一套房子500萬元是普通水平,美國房價最高的城市周邊平均房價則不過50萬美元,就不用說產權以及裝修,建築面積和使用面積,有無車位和有車庫花園,普通樓房跟獨棟別墅的種種區別了。

    國內現在中東部的小縣城房價四五千元一平米很普遍,隨便一套房就要四五十萬元,而工薪階層人均收入不過兩三千元。相比之下美國相對落後地區房價十餘萬美元非常普遍,而收入按照當前匯率都能達到兩三千元的十倍以上。

    不說別的,單純從房子來講,匯率1:10可能還是少說了。在美國,一般工作1-3年,就可以貸款購買一個150-200平以上的別墅,在國內工作5年能攢夠100平米房子的首付就算是絕對的高收入人群了,買別墅普通人基本要工作20年以上才有可能攢夠首付了。

    國內商品價格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美國的物價則缺乏權威的資料。如果將雞蛋、豬肉、牛肉、麵粉、蔬菜、衣服,房價、房租、汽油價格、過路費、電費、燃氣費等等統統列出來,做一番對比,則將會更加直觀。

    就以玻璃大王曹德旺所講,除了人工,美國的多數成本都比國內便宜,這也是他選擇到美國建廠的根本原因。即便是忽略了美華人掙的是美元,單純換算成人民幣,美國商品很多都比國內便宜,奢侈品更是如此,這就涉及到流通體系以及稅收因素了。

    假如可以無限制自由兌換外匯,顯然1:7撐不住,3萬億外匯儲備同樣撐不住。不論何時,民富國強才是硬道理,打嘴炮沒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奧特曼們誰都可以穿越不同的宇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