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業華

    三眼看天下,洞察天地人,大奇兄講戰略!

    近代日本充分意識到英國這個海洋國家的崛起!尤其英國與曰本國土近似,同樣是島國,並遊離於陸地文化。

    此時日本意識到陸地文化已走向沒落,而西風東漸越來越強烈。日本政府痛定思痛最終拋棄陸地文化而全面學習英國君主立憲制。並且學到了島國怎樣求生存,發現唯一出路只有擴張,走出去搶地盤。。

    此時,伊藤博文作為首相,在內閣會議上,力壓群儒並做出全面判斷:日本作為島國,環境惡劣,始終危機四伏。日本最憂慮國民之生存的問題,必須想辦法解決移民問題。因此,日本唯一出路走擴張之路,但必須有意識地避開歐洲列強們所沿襲著海洋進行的殖民擴張之路。

    我們必須找到英華人所放棄的地方乃路途之遙遠,所不願去的荒涼之地,也就是亞丨洲丨東丨北亞,我們必須補上真空。然後向這個地區進行移民。哪怕動用武力也要拿下這塊地方。

    確實,伊藤博文所制定殖民計劃,最終實現了。首先日本佔領高丨麗丨國後,並直接威脅大|清丨國。無奈之下大丨清丨國只能放棄東北。此時日本開始向東北有目的遷移民眾開墾團大約有200萬人之多。

    這就是當時日本學習英國擴張的結果!!

  • 2 # 須為

    日本是學習了英國的很多東西,但說日本沒有向海外擴張是值得商榷的,其實日本把目標盯住亞洲,這就是日本向海外擴張和海外發展,只是日本審時度勢,避開同西方列強爭奪,因為這時西方列強已經控制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可以控制的地方。

    日本之所以把目光盯住了北韓中國和亞洲,第一是有地利之便,第二是這個地域廣大,西方列強控制的範圍較小,第三這一地區物資資源較為豐富。第四是西方列強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力量部署較弱。第五日本要首先佔領亞洲,在亞洲建立根據地,然後把亞洲作為跳板,進一步向世界擴張,這就是日本當時的考慮,或者叫做日本的狼子野心。

    既然我們說起了近代,那我們就應該對近代有個大概的瞭解,其實在世界歷史的近代界定中是有不同的觀點的,比較大眾的就是資本主義的開始,和世界地理的大發現。

    在日本多數情況下,都把明治維新的開始作為日本的近代開始來看待,日本的明治維新,是1868年之前,日本的江戶幕府末期,民生凋敝,幕府統治腐敗,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江戶幕府的閉關鎖國。

    日本人這時也看到了世界的大變化,日本人推翻了幕府的統治,於1868年的1月3日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倒幕派,發動政變獲得了成功,迫使當時的德川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了政權,新繼位的明治天皇頒佈了`王政復古"詔書,這就是日本歷史上的明治維新,日本開始也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明治維新從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文化教育方面,外交領域等都進行了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日本的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日本的國力逐漸強大起來,日本的資本主義取得了成功,日本在這一時期同中國進行了甲午戰爭,還同俄國進行了日俄戰爭,並且都取得了完勝。

    日本多年來的統治者們,都認為自己是區區島國,是彈丸之地,要想民族發展和確保安全,就要對外進行擴張,所以日本的歷代的統治者,都把北韓中國和亞洲看為日本的肥肉,歷史上就沒有中斷過對北韓和中國的侵略。

    尤其日本進入昭和時代,即1926年的”裕仁登基"開始,對中國北韓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來說,日本政府就開始了瘋狂的侵略和擴張行動,這一地區的人民飽受著戰亂的痛苦,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昭和六年也就是1931年的9月18日爆發了九一八事變,日本侵佔了中國的東北地區,但日本亡中國之心不死,到了1937年,也就是昭和12年的7月7日,日本又挑起了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在這之前日本早已侵略了北韓,佔領了北韓,把北韓變成了日本的殖民地,這期間日本還佔領了東南亞很多國家,也都把這些國家變成了日本的殖民地,直到1945年,也就是昭和20年日本在8月15日宣佈投降,日本才結束了近代史上的侵略歷史。

    圖片來自於網路

  • 3 # 廣雅君觀世界

    謝謝小秘書誠邀答題。歷史上日本曾經像中國清朝一樣實行過鎖國政策,1853年美國“黑船”迫使日本開國後,感到了嚴重民族危機的日本痛下決心,開始積極向西方國家學習,並於1868年發起了明治維新,然後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實行全面西化路線的發展道路。而發展資本主義所必須的條件,一是要有充足的資源和資本;二是需要有廣闊的市場,包括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然而日本這兩個條件都不具備,為了發展資本主義,日本只能向英國學習大舉對外擴張。

    日本要進行對外擴張的話,向東發展顯然不是明智選擇,因為東邊浩瀚的太平洋中只有一些小島或群島,那些地方人口少、資源也不多,滿足不了日本發展資本主義的巨大資源和市場需求。向北的話是西伯利亞和東北亞地區,那些地方土地是遼闊、資源也豐富,但那些地方是沙皇俄國的控制區,日本當時羽翼未豐、國力還不強,根本無力挑戰強悍的沙皇俄國,因此向北擴張暫不可行。向南的話是面積還算大、人口也很多、資源很豐富的東南亞國家,問題是這些地方當時基本上已經淪為英國、法國和荷蘭等強國的殖民地了,日本當時國力弱小,不可能同時挑戰英法及荷蘭,因此向南擴張也不現實。

    在這樣的形勢下,當時日本對外擴張的最佳選擇就是劍指東亞大陸,這裡的主要國家是中國與南韓。尤其是中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能夠有效滿足日本發展資本主義所必須的資源條件、資金條件和市場條件。而且歷史上日本長期以中國為師,對中國瞭解十分深刻,即使與中國交戰也能夠做到知己知彼、不落下風。另外,當時中國的封建王朝已經漸顯衰敗跡象,也成為了當時日本敢於挑戰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地理上講,東亞大陸國家中國距離日本很近,即使中日開戰,日本也不必擔心後勤運輸線太長而影響戰事。如果打敗了中國,日本認為自己想控制中國也不是難事。而且一旦打敗了中國,日本可以以中國為基地西進印度、波斯和飲馬印度洋,照樣可以實現世界大國夢想。

    早在豐臣秀吉時代,日本就圖謀要武力侵略中國了。1823年,日本近代思想家佐藤信淵就寫了《宇內混同秘策》一書,提出了日本應先侵佔中國東北和蒙古,然後逐步控制整個中國進而逐步發展成為世界大國的戰略。明治維新後日本在亞洲的侵略和擴張,就是繼承和實施豐臣秀吉及佐藤信淵的戰略的具體行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春天景色的好句子五十字八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