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上看到的 你看看有沒有幫助 僅供參考~~
當要表明被檢驗物質的有或無時,即為定性檢驗的結果,一般用“(+)”表示陽性;用“(-)”表示陰性;用 "(±)”表示"弱陽性";用"(-)"表示"陰性"。
體檢報告中+和-兩個符號的意思
“陽性”或“(+)”可以提示或代表“檢查結果異常”。例如:尿常規化驗時,尿蛋白“陽性”或“(+)”,則表明尿液中可以檢測出蛋白,尿中有蛋白常見於腎臟疾病/心力衰竭/發熱性疾病和泌尿系統感染等,即檢驗結果異常,需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是也有例外,如乙肝表面抗體(縮寫為HbsAb或抗-HBs)是一種保護性抗體,可中和乙肝病毒,抵禦再次感染。若乙肝“二對半”檢驗結果為表面抗體“陽性"或“(+)”,則說明可能以往有乙肝感染或隱性感染史,目前處於恢復期;還可能是接種過乙肝疫苗的結果。接種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希望產生抗體,達到預防乙型肝炎的目的。可見,這個目的“陽性”是好的。
體檢報告中其他符號的意思
當要表明被檢驗物質的多少時,即為定量檢驗的結果,則用“具體數值”的形式報告,並附有結果的正常參考值範圍,但不同醫院/不同方法檢測所使用的正常參考值可能略有差異。一般用“HIGH、H”等表示“數值高於正常”;以“LOW、L”等表示“數值低於正常”。
一般情況下,超出正常參考值範圍都可能屬於異常,如血常規裡的白細胞(WBC)計數為定量檢驗結果,正常成人參考值範圍為(4~10)×10⒐/L。白細胞增多常見於嚴重創傷、感染、出血、中毒、血液疾病等;減少常見於病毒性感染、嚴重敗血症、藥物或放射線損傷以及某些血液病等。
對於異常的檢驗結果,除了上述的表示方法外,有些化驗報告單上還會用特殊的字型或符號(如“*”或“!”)給予著重指出,以提示大家注意。
面對一份厚厚的體檢報告,其中的資料、圖表、專業名詞、英文縮寫常常讓人一頭霧水。那麼對體檢報告中的陽性、異常結果我們怎樣來正確理解?我們就此諮詢瞭解放軍二五四醫院體檢中心主任付志剛,請他幫我們一起解讀體檢報告的秘密。
正確認識體檢的兩個要素
一次陽性別害怕
專家觀點:一些體檢者看到體檢報告有陽性結果就擔心不已,精神過度焦慮是沒有必要的。健康體檢是面對大多數人群的初篩,有些指標敏感性很高,有些指標本身就是處於一個動態水平上,體檢測到的是它在那一個瞬間的數值,因此僅僅根據體檢結果是不能夠直接下結論的,需要重複檢測,或輔助於其他指標、其他檢測,共同診斷。
以高血壓為例,人的血壓是波動的,體檢時的血壓即使高,也不能確定為高血壓病,需要重複檢查幾次;同樣,一次空腹血糖超過7mmol/L,也不能診斷為糖尿病,而需要複查及進一步做餐後兩小時血糖、糖耐量及糖化血紅蛋白等檢查才能確診。
沒有異常不等於沒問題
有一些體檢者看到自己的各項指標都沒有超出正常範圍,就以為萬事大吉。
專家觀點:體檢中會有一些體檢者的檢查指標處於“臨界值”,雖然沒有達到致病程度,但也為健康敲起了警鐘,比如空腹血糖6.1~7mmol/L的人。對於這些“準病人”,不一定要吃藥治療,但飲食結構的調整、運動量的增加都是必要的。過一段時間複檢時,要特別留意這些曾處於臨界值的專案,如果透過一段時間的飲食、運動調整仍無法緩解,應去專科做進一步檢查。
特別提醒一個注意:連續儲存體檢資料
縱向比較有利於疾病的早期發現。如某位病人在一家醫院做體檢,發現肝上有個小結節,醫生說可能是鈣化灶,不用管它。這個病人第二年體檢時把去年的結果帶給醫生看,進行對比,體檢中心的醫生說,這個結節明顯變大了,很可能是新生物,建議她進一步檢查。最終確定,果真是個癌變組織。
體檢報告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醫生主觀診斷的部分,包括內外科、耳鼻喉眼的檢查,比如聽診、耳鏡、視力檢測等,這個部分多數醫生會直接告訴你結果。
再一個部分是醫技科室藉助裝置完成的檢查,包括常規檢查如心電圖、血壓等,影像學檢查,如B超、胸片或胸透等,CT、核磁等在一般常規的體檢中很少應用。這個部分的報告結果一般比較容易理解,如果有陽性結果,檢驗醫生會提供一些建議性文字,給出進一步處理的意見。
最複雜最不容易弄明白的,是實驗室診斷,也就是化驗室出的報告的這個部分。
體檢報告最常見的異常情況
●心電圖
T波異常:這是心電圖中最常見的異常情況,提示心肌缺血,可能與冠心病、高血鉀、高血壓或檢查前過度疲勞有關,有參考價值,不做診斷依據。
建議:去心血管專科進行進一步檢查,排除心臟病變。
從網上看到的 你看看有沒有幫助 僅供參考~~
當要表明被檢驗物質的有或無時,即為定性檢驗的結果,一般用“(+)”表示陽性;用“(-)”表示陰性;用 "(±)”表示"弱陽性";用"(-)"表示"陰性"。
體檢報告中+和-兩個符號的意思
“陽性”或“(+)”可以提示或代表“檢查結果異常”。例如:尿常規化驗時,尿蛋白“陽性”或“(+)”,則表明尿液中可以檢測出蛋白,尿中有蛋白常見於腎臟疾病/心力衰竭/發熱性疾病和泌尿系統感染等,即檢驗結果異常,需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是也有例外,如乙肝表面抗體(縮寫為HbsAb或抗-HBs)是一種保護性抗體,可中和乙肝病毒,抵禦再次感染。若乙肝“二對半”檢驗結果為表面抗體“陽性"或“(+)”,則說明可能以往有乙肝感染或隱性感染史,目前處於恢復期;還可能是接種過乙肝疫苗的結果。接種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希望產生抗體,達到預防乙型肝炎的目的。可見,這個目的“陽性”是好的。
體檢報告中其他符號的意思
當要表明被檢驗物質的多少時,即為定量檢驗的結果,則用“具體數值”的形式報告,並附有結果的正常參考值範圍,但不同醫院/不同方法檢測所使用的正常參考值可能略有差異。一般用“HIGH、H”等表示“數值高於正常”;以“LOW、L”等表示“數值低於正常”。
一般情況下,超出正常參考值範圍都可能屬於異常,如血常規裡的白細胞(WBC)計數為定量檢驗結果,正常成人參考值範圍為(4~10)×10⒐/L。白細胞增多常見於嚴重創傷、感染、出血、中毒、血液疾病等;減少常見於病毒性感染、嚴重敗血症、藥物或放射線損傷以及某些血液病等。
對於異常的檢驗結果,除了上述的表示方法外,有些化驗報告單上還會用特殊的字型或符號(如“*”或“!”)給予著重指出,以提示大家注意。
面對一份厚厚的體檢報告,其中的資料、圖表、專業名詞、英文縮寫常常讓人一頭霧水。那麼對體檢報告中的陽性、異常結果我們怎樣來正確理解?我們就此諮詢瞭解放軍二五四醫院體檢中心主任付志剛,請他幫我們一起解讀體檢報告的秘密。
正確認識體檢的兩個要素
一次陽性別害怕
專家觀點:一些體檢者看到體檢報告有陽性結果就擔心不已,精神過度焦慮是沒有必要的。健康體檢是面對大多數人群的初篩,有些指標敏感性很高,有些指標本身就是處於一個動態水平上,體檢測到的是它在那一個瞬間的數值,因此僅僅根據體檢結果是不能夠直接下結論的,需要重複檢測,或輔助於其他指標、其他檢測,共同診斷。
以高血壓為例,人的血壓是波動的,體檢時的血壓即使高,也不能確定為高血壓病,需要重複檢查幾次;同樣,一次空腹血糖超過7mmol/L,也不能診斷為糖尿病,而需要複查及進一步做餐後兩小時血糖、糖耐量及糖化血紅蛋白等檢查才能確診。
沒有異常不等於沒問題
有一些體檢者看到自己的各項指標都沒有超出正常範圍,就以為萬事大吉。
專家觀點:體檢中會有一些體檢者的檢查指標處於“臨界值”,雖然沒有達到致病程度,但也為健康敲起了警鐘,比如空腹血糖6.1~7mmol/L的人。對於這些“準病人”,不一定要吃藥治療,但飲食結構的調整、運動量的增加都是必要的。過一段時間複檢時,要特別留意這些曾處於臨界值的專案,如果透過一段時間的飲食、運動調整仍無法緩解,應去專科做進一步檢查。
特別提醒一個注意:連續儲存體檢資料
縱向比較有利於疾病的早期發現。如某位病人在一家醫院做體檢,發現肝上有個小結節,醫生說可能是鈣化灶,不用管它。這個病人第二年體檢時把去年的結果帶給醫生看,進行對比,體檢中心的醫生說,這個結節明顯變大了,很可能是新生物,建議她進一步檢查。最終確定,果真是個癌變組織。
體檢報告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醫生主觀診斷的部分,包括內外科、耳鼻喉眼的檢查,比如聽診、耳鏡、視力檢測等,這個部分多數醫生會直接告訴你結果。
再一個部分是醫技科室藉助裝置完成的檢查,包括常規檢查如心電圖、血壓等,影像學檢查,如B超、胸片或胸透等,CT、核磁等在一般常規的體檢中很少應用。這個部分的報告結果一般比較容易理解,如果有陽性結果,檢驗醫生會提供一些建議性文字,給出進一步處理的意見。
最複雜最不容易弄明白的,是實驗室診斷,也就是化驗室出的報告的這個部分。
體檢報告最常見的異常情況
●心電圖
T波異常:這是心電圖中最常見的異常情況,提示心肌缺血,可能與冠心病、高血鉀、高血壓或檢查前過度疲勞有關,有參考價值,不做診斷依據。
建議:去心血管專科進行進一步檢查,排除心臟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