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壓力與情緒失控成因分析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社會、家長和學校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加之教師有時也會出現諸如個人婚姻危機、子女教育危機、父母健康不佳,甚至會遇到失去親人等重大事件,而社會、學校對教師又不能提供及時的心理疏導,這些都使教師的壓力越來越大。
由於教師的身心長期以來處於高負荷的運轉狀態,難免有時會情緒失控,出現一些不良行為,這種負面情緒無形中會彌散到教學之中,給學生的身心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心理學研究揭示。愉悅的心境會使人感到快樂。看到周圍的事物都帶上“愉快”的色彩,思維和行動也會變得敏捷。不愉快的心境具有彌散性,使人覺得沉重,感到意氣消沉。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當教師帶著這種情緒授課時,自然會把這種負面的情緒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一種不愉快的心境之中被動地與老師互動,這樣以來,其學習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積極樂觀的心境會提高人的活動效率,增強人克服困難的信心,有益於健康:消極、悲觀的心境會降低人活動的頻率,使人消沉,如果長此下去會有損身心健康。因此,教師首先得學會科學管理自己的情緒,給學生創設一個溫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二、情緒對學生的影響
不好的情緒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行為和人際關係及日常生活。情緒是能夠互相感染和影響的。不同的情緒,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師的情緒也會直接影響學生個體的情緒。加里寧有個形象的比喻——教師每天彷彿生活在一面鏡子裡,外面有幾十雙敏感的、善於觀察教師情緒的孩子的眼睛。他們在不斷地關注著教師的一言一行,從而不斷地感染著自己、影響著自己。馬季說,演員一旦走進劇場,就屬於觀眾,屬於藝術。教師從成為教師的那一刻起,就屬於學生,就應該考慮自己的情緒會不會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可見,教師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情緒的調節是門藝術,當不好的情緒出現時,教師要用合理的方式來處理它。
三、教師情緒管理
情緒管理不是簡單的壓抑、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要在正確理解情緒、體察接納自身真實情緒的基礎上,掌握調適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與技巧,讓自己成為情緒的主人,讓“平和、仁愛、喜悅”等主導情緒成為日常工作、生活的基調。作為教師,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積極發展主導情緒,調適不良情緒,做好情緒管理。
一是認識、接納、體察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在生氣的時候,未必會感到自己在生氣:當我們的情緒發生變化的時候,如果一味地把注意力放在引起情緒反應的事情上,就會陷入情緒當中。因此建議各位教師,當我們有情緒反應的時候不要執著於當前的情緒事件。一定要從情緒中跳出來看看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我這是怎麼啦”、“我為什麼會這樣”。只要你試著經常這樣做。你就會知道“體察自己的情緒”的重要性。
二是改變自己不當的想法
當我們知道有些時候。面對某些人、某些事,容易生氣時,就可以提前用自我教導法,幫自己打預防針,到時候就不會被“感染”。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在於轉變我們的思考方式,只要我們知道了自己的想法不合理,就會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那些人和事。這樣一來,不良情緒就不會產生了。
三是從旁觀者的角度思考
當不良情緒來襲時,我們要儘快離開刺激源,也就是導致不良情緒的情景。離開不是逃避,而是轉移注意力,給自己留下理智思考的時間。當人處於強烈的情緒體驗時,很難做到理智思考。離開刺激情境會讓我們儘快從事件中恢復平靜,開始能夠處在旁觀者的角度,理智思考發生的事件。因此,在強烈的情緒衝動時學會迅速離開也是一種智慧。
四是婉轉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有許多人認為人不該有情緒,所以不肯承認自己有負面情緒,要知道人一定會有情緒的,壓抑自己的情緒反而會產生不好的結果。因此,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十分必要的。我們紓解情緒的方法有很多,如痛哭、傾訴、聽音樂等。紓解情緒的目的在於給自己一個理清思想的機會,讓自己的情緒得到緩解,也讓自己有更多的力量去面對未來。如果紓解情緒的方式只是暫時地逃避痛苦,而後便會承受更多的痛苦,那就是不合宜的紓解方式。我們要勇敢面對自己的情緒,仔細想想為什麼會這樣難過,怎樣才不會重蹈覆轍,避免更多的傷害,從這樣的角度出發去尋找正確的紓解方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駕馭情緒,不被情緒所左右。如何適當表達情緒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揣摩和不斷地學習。
五是以適宜的方式緩解情緒
當強烈的情緒包圍著我們時,也要尋找合理的宣洩方式。如果我們將自己強烈的情緒體驗寫下來,你會發現,在寫的過程中自己會慢慢地恢復平靜:同時,進行體育運動和向親人、朋友傾訴也是宣洩不良情緒的有效途徑。
六是提升識別他人情緒的技巧
我們生活在社會的大家庭中,必然相互影響,而情緒同樣也會“傳染”。我們要善於瞭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要學會預期別人的情緒反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控制氛圍,制止不良情緒的發生。要了解他人的情緒就要有同理心,也就是我們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理解和感受事物,做到換位思考,去了解和分享別人的看法和感受,接納別人的情緒。這也是與他人相處和溝通的基礎,只有在充分交流和溝通的基礎上。人際關係的調節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七是多收集資訊
很多時候我們的“憤怒”是因為無法瞭解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如果我們多聽聽他人的意見,多瞭解一些他人的想法,這樣我們的心就會平靜下來,才能全心全意地專注在此時此刻的事情上。如上課鐘聲響了,學生們仍在吵鬧不休,相信許多教師面對這樣的情況都會不由得怒火中燒。然而,教師此時應該做的不是大發雷霆。而是要使自己冷靜下來,並告訴學生自己現在的情緒反應,以及會採取的行動。
八是與對方分享
當我們不生氣時,應和經常互相生氣的人談談,聽聽彼此那些最能引起怒氣的事情或是話語。這會在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就會知道如何去與他人溝通,或採取什麼樣的方式避免事態的繼續惡化,
教師並非聖賢,和常人一般具有七情六慾,他們也會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引發各種情緒。所以,情緒的自我調節和控制是教師的基本素養。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透過智慧來調控情緒,放大情緒的積極作用,轉化情緒的負面作用,做情緒的主人。
一、教師壓力與情緒失控成因分析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社會、家長和學校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加之教師有時也會出現諸如個人婚姻危機、子女教育危機、父母健康不佳,甚至會遇到失去親人等重大事件,而社會、學校對教師又不能提供及時的心理疏導,這些都使教師的壓力越來越大。
由於教師的身心長期以來處於高負荷的運轉狀態,難免有時會情緒失控,出現一些不良行為,這種負面情緒無形中會彌散到教學之中,給學生的身心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心理學研究揭示。愉悅的心境會使人感到快樂。看到周圍的事物都帶上“愉快”的色彩,思維和行動也會變得敏捷。不愉快的心境具有彌散性,使人覺得沉重,感到意氣消沉。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當教師帶著這種情緒授課時,自然會把這種負面的情緒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一種不愉快的心境之中被動地與老師互動,這樣以來,其學習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積極樂觀的心境會提高人的活動效率,增強人克服困難的信心,有益於健康:消極、悲觀的心境會降低人活動的頻率,使人消沉,如果長此下去會有損身心健康。因此,教師首先得學會科學管理自己的情緒,給學生創設一個溫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二、情緒對學生的影響
不好的情緒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行為和人際關係及日常生活。情緒是能夠互相感染和影響的。不同的情緒,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師的情緒也會直接影響學生個體的情緒。加里寧有個形象的比喻——教師每天彷彿生活在一面鏡子裡,外面有幾十雙敏感的、善於觀察教師情緒的孩子的眼睛。他們在不斷地關注著教師的一言一行,從而不斷地感染著自己、影響著自己。馬季說,演員一旦走進劇場,就屬於觀眾,屬於藝術。教師從成為教師的那一刻起,就屬於學生,就應該考慮自己的情緒會不會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可見,教師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情緒的調節是門藝術,當不好的情緒出現時,教師要用合理的方式來處理它。
三、教師情緒管理
情緒管理不是簡單的壓抑、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要在正確理解情緒、體察接納自身真實情緒的基礎上,掌握調適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與技巧,讓自己成為情緒的主人,讓“平和、仁愛、喜悅”等主導情緒成為日常工作、生活的基調。作為教師,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積極發展主導情緒,調適不良情緒,做好情緒管理。
一是認識、接納、體察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在生氣的時候,未必會感到自己在生氣:當我們的情緒發生變化的時候,如果一味地把注意力放在引起情緒反應的事情上,就會陷入情緒當中。因此建議各位教師,當我們有情緒反應的時候不要執著於當前的情緒事件。一定要從情緒中跳出來看看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我這是怎麼啦”、“我為什麼會這樣”。只要你試著經常這樣做。你就會知道“體察自己的情緒”的重要性。
二是改變自己不當的想法
當我們知道有些時候。面對某些人、某些事,容易生氣時,就可以提前用自我教導法,幫自己打預防針,到時候就不會被“感染”。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在於轉變我們的思考方式,只要我們知道了自己的想法不合理,就會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那些人和事。這樣一來,不良情緒就不會產生了。
三是從旁觀者的角度思考
當不良情緒來襲時,我們要儘快離開刺激源,也就是導致不良情緒的情景。離開不是逃避,而是轉移注意力,給自己留下理智思考的時間。當人處於強烈的情緒體驗時,很難做到理智思考。離開刺激情境會讓我們儘快從事件中恢復平靜,開始能夠處在旁觀者的角度,理智思考發生的事件。因此,在強烈的情緒衝動時學會迅速離開也是一種智慧。
四是婉轉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有許多人認為人不該有情緒,所以不肯承認自己有負面情緒,要知道人一定會有情緒的,壓抑自己的情緒反而會產生不好的結果。因此,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十分必要的。我們紓解情緒的方法有很多,如痛哭、傾訴、聽音樂等。紓解情緒的目的在於給自己一個理清思想的機會,讓自己的情緒得到緩解,也讓自己有更多的力量去面對未來。如果紓解情緒的方式只是暫時地逃避痛苦,而後便會承受更多的痛苦,那就是不合宜的紓解方式。我們要勇敢面對自己的情緒,仔細想想為什麼會這樣難過,怎樣才不會重蹈覆轍,避免更多的傷害,從這樣的角度出發去尋找正確的紓解方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駕馭情緒,不被情緒所左右。如何適當表達情緒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揣摩和不斷地學習。
五是以適宜的方式緩解情緒
當強烈的情緒包圍著我們時,也要尋找合理的宣洩方式。如果我們將自己強烈的情緒體驗寫下來,你會發現,在寫的過程中自己會慢慢地恢復平靜:同時,進行體育運動和向親人、朋友傾訴也是宣洩不良情緒的有效途徑。
六是提升識別他人情緒的技巧
我們生活在社會的大家庭中,必然相互影響,而情緒同樣也會“傳染”。我們要善於瞭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要學會預期別人的情緒反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控制氛圍,制止不良情緒的發生。要了解他人的情緒就要有同理心,也就是我們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理解和感受事物,做到換位思考,去了解和分享別人的看法和感受,接納別人的情緒。這也是與他人相處和溝通的基礎,只有在充分交流和溝通的基礎上。人際關係的調節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七是多收集資訊
很多時候我們的“憤怒”是因為無法瞭解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如果我們多聽聽他人的意見,多瞭解一些他人的想法,這樣我們的心就會平靜下來,才能全心全意地專注在此時此刻的事情上。如上課鐘聲響了,學生們仍在吵鬧不休,相信許多教師面對這樣的情況都會不由得怒火中燒。然而,教師此時應該做的不是大發雷霆。而是要使自己冷靜下來,並告訴學生自己現在的情緒反應,以及會採取的行動。
八是與對方分享
當我們不生氣時,應和經常互相生氣的人談談,聽聽彼此那些最能引起怒氣的事情或是話語。這會在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就會知道如何去與他人溝通,或採取什麼樣的方式避免事態的繼續惡化,
教師並非聖賢,和常人一般具有七情六慾,他們也會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引發各種情緒。所以,情緒的自我調節和控制是教師的基本素養。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透過智慧來調控情緒,放大情緒的積極作用,轉化情緒的負面作用,做情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