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璞玉a

    今天是臘月二十八,後天就是大年三十了,關於春節,有許多美好的記憶,每一片記憶,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內心深處閃耀,每一年‬的‬春節‬都有‬令人難忘‬的‬記憶‬

    小時候‬,剛剛‬記事‬的時候,那時候‬物質‬生活‬匱乏‬,過年‬了‬,大人孩子‬都盼望‬吃上‬一頓‬肉‬,吃上‬一頓‬餃子‬,穿上‬一年‬裡不知道‬多少次‬期盼‬的‬新衣服‬,放‬鞭炮‬,家裡‬的‬大人們‬也會‬一改‬往日‬嚴厲‬的面孔‬,對‬孩子們‬都是‬和顏悅色‬,這時候‬家裡‬便有了‬許多‬歡聲笑語‬,孩子們‬吃著‬好飯‬穿著‬新衣服‬,走親訪友‬,串門‬問好‬,大多數時候‬都會‬裝滿‬好幾口袋‬袋‬糖果‬,然後‬回家‬留著‬慢慢‬吃‬,那時候‬關於‬過年的‬記憶就是‬吃‬和‬穿‬。

    記憶猶新‬的‬是‬,我‬小時候‬,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家裡‬都會‬買‬半個‬豬頭‬,殺‬個‬大‬鵝‬,大‬鵝‬是家裡‬從‬春天‬就開始‬養‬大‬的‬,豬頭‬一般‬都是‬和‬別人‬分一個‬,基本‬上‬這就是‬年貨‬了‬,每年‬的‬今天‬,家裡‬就開始‬生‬火‬烀‬豬頭‬,烀‬大‬鵝‬,香氣‬瀰漫開來的‬時候,我‬總會‬徘徊‬在‬灶前‬,等待‬美味出鍋‬的‬那一刻‬,好不容易‬盼到‬烀‬好‬了‬,揭開‬鍋‬,還沒等‬涼透‬,媽媽‬總是‬會‬用‬筷子‬在‬豬頭‬上‬找一塊‬最好‬的‬瘦肉‬給我‬放在碗裡‬,我‬都是‬在第一時間‬嚐到‬那‬期盼‬已久‬的‬肉‬的‬香‬味,等‬豬肉‬涼透了‬,媽媽‬在‬把‬豬頭‬一點一點‬的‬拆‬好‬,骨頭‬和‬肉‬分離‬開‬,骨頭‬留著‬年三十‬早上‬做菜‬,肉‬就‬放下‬大盆‬裡‬,過年‬吃‬。

    明天‬就回‬烀‬大‬鵝‬,那時候‬家裡‬養‬大‬鵝‬個頭很大‬,一般‬都有‬十斤‬左右‬,一隻‬大‬鵝‬能‬烀‬半鍋‬,那‬又鮮‬又‬香‬的‬大‬鵝‬肉‬是我‬至今‬難以‬忘懷‬的‬味道‬

    如今‬人們‬物質‬生活‬好‬了‬,家裡‬很久‬沒有‬買‬整隻‬的‬豬頭‬了‬,再也‬沒有‬了‬以前‬吃‬豬肉‬的‬香‬香‬的‬口感了‬

    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人們‬不再期盼‬美味‬的食物,而‬是更加‬期盼‬的‬是‬熱鬧‬的‬氣氛‬

    遠在‬外地‬的‬孩子‬,為了‬一家人‬的‬團圓‬,不遠‬千里‬回家‬過年‬,卻‬‬再也‬找不到‬小時候‬過年‬的‬那份‬期盼了‬!

    回憶‬一個‬又‬一個‬春節‬,似乎‬覺得‬一年‬就像是‬一瞬間‬的‬事情‬,一年又一年‬,時間‬在‬不經意‬間‬溜走了‬,我們‬變老了‬,孩子長大‬了‬,老人‬不在了‬,年‬在‬不斷‬的‬變化中‬一個‬又‬一個‬的過著‬

    牛年‬祝福‬自己‬和‬朋友‬都能夠‬心想事成‬,快樂‬健康‬!

  • 2 # 萍子愛生活

    過年,最記憶深刻的是小時候,那些刻在腦子裡的畫面,永遠都不會忘記。

    臘月二十幾的時候,我們最期盼的就是在外打工的爸爸回家,那是我們一家人最開心的時候。

    大年三十,爸爸媽媽會做一大桌子的好菜,最起碼10幾個,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年飯。

    晚上我們要守歲到12點,放鞭炮,然後給爸媽拜年,就有紅包啦。

    初一不出門,其實是不出遠門,家邊的叔伯之間串串門。

    初二準備好拜年貨,出發去外婆家,拜年,拿紅包,吃好吃的,小孩們都開心的飛起。

    也是因為那時候家裡窮吧,平時都不會有太多吃的穿的,什麼好的都會留到過年的時候,所以,小朋友都喜歡過年。

    現在的話,平時好吃的穿的都不缺,想吃什麼馬上就能吃到,想穿新衣服自己去買就是了,所以也就沒有那麼期待過年了。

    再一個,現在很多人都覺得,過年親人朋友聚在一起的時候,少了些親情感覺,多了些攀比耍酷,然後就發現過年也沒有那麼美好了,有的甚至還反感了吧。

    反正,以前的感覺再也回不去了,人和物都變了。

  • 3 # 川一石

    要問現在還有多大年味,回答是,從物質層面講,平時有多大春節就有多大,而從精神層面來講,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最隆重的節慶,春節的年味傳承將是永恆。

    從春節年味體現出來物質生活的元素來看,主要包括購年貨、放鞭炮、吃年夜飯,穿新衣服等等,就從新中國成立來看,或者說在改革開放之前的計劃經濟時代,那個時代所有的物質,都是計劃供應,也就是憑票購買。老百姓平時勤儉節約、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各種購物票據,到了春節集中使用。特別是孩子們都是盼望著到了春節,可以穿上新衣服,可以在節日期間吃上大魚大肉的飯菜。

    隨著改革開放的快速發展,有計劃經濟發展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人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過去在春節年夜飯的大魚大肉,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天天都能吃到。

    所以,當前在物質層面,明顯感受到購年貨等物質年味,好像越來越淡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天天都在過年。好像在春節,怎麼找不到大吃大喝的感覺了。

    從精神層面上來看,春節毫無疑問中華民族節慶的第一節,而年夜飯永遠是中華民族第一飯。

    就千家萬戶的年夜飯來說吧,年夜飯亦是每個家庭成員,在一年中最重要的聚餐。對於這個號稱中華民族第一飯的年夜飯,對於家庭的所有成員,無論你在哪裡,無論你在幹啥,無論你身份如何,都要趕回家來坐在桌邊,長幼有序、互愛互敬,盡享天倫之樂,盡顯倫理功能和道德感化,使家庭和睦、社會祥和。這種精神層面的元素,是其他節慶不可替代的。

    而春節的系列活動,都有一套與之相匹配的傳統民俗儀式和慶祝正規化,使參與者由之產生心靈的對應、精神的對話。春節這樣中華民族的節慶之首,就更是知識、信仰、思想、觀念的集中體現,構成我們民族的精神核心。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是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與經典展示。春節的年味將會傳承永恆。

  • 4 # 使用者三江

    現在還有多大年味,理想多大年味就有多大,年是指中國漢字文化圈傳留下來的農曆新年,它象徵著中華上下五千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也是祭奠祖先的日子。人民在春節都能回家團聚,對新的一年裡新生活的美好祝福,華人民的情感釋放的節日,是中華人民一年一度的靈魂支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遲到的人有什麼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