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主先學鋼琴,再學的小提琴,所以就拿鋼琴與小提琴差異最大的兩個方面做對比(這兩方面應該是絃樂的共性):
右手方面---運弓我們可從兩樂器入門時可就看出,小提琴入門遠沒鋼琴簡單---彈鋼琴想要彈出鋼琴的聲音只需半秒,而拉小提琴想要拉出小提琴的聲音需要至少一年身體與意志的磨練。小提琴要拉出好的音色是需要千百次的領悟與練習,否則音色乾癟缺乏美感,不像鋼琴的音色是怎樣就怎樣。許多人第一次拉小提琴根本拉不出樂音,泥煤那鋸木頭都比拉琴好聽有木有!至少鋸木頭都還有節奏感!拉到E弦那殺豬般的嚎叫簡直聽得爽到飛起!而地球人抬抬手指都能用鋼琴彈出美妙的音符(這裡只是說單音,並不是旋律)。
小提琴本身的樂器發音原理與演奏方法決定了其弓法和運弓技巧的複雜多樣,難以把握(連弓分弓頓弓飛頓弓飛跳弓抽弓跳弓自然跳弓控制跳弓拋弓碎弓etc.愛我你怕了嗎)。小提琴超擦奏鳴,需要演奏者自己控制弓去拉弦,逐漸摸索弓子在弦上的特定觸感,還有呼吸之間的連貫性,從而真正拉出圓潤的音色。鋼琴只是手指擊鍵從而帶動琴槌敲打琴絃(揚琴高階版),這省去了好多功夫!
所以有句話說絃樂是真正與演奏者相通的樂器,不是演奏者一個人在演奏,而是樂曲與演奏者共同的合作。你心情不爽手下重了,音色嗚咽哽塞,開心時音色明朗歡快自然甚好,激動時音色慷慨激昂,但一控制不好啞音馬蹄音還有莫名其妙的泛音雙音各種雜音訊出(嗯,基本功沒好好練)。
答主光空弦就練了三年才找到運弓感覺,體會到了美妙的音色,這才算正式入門。這個入門時間比較長,是因為答主有個奇怪的家族遺傳病就是手抖,(神奇的家族)我爸那邊無論男女老少手都會抖,注意只是手抖不是帕金森病!夾菜的時候會抖,指尖稍一用力也會抖,所以找運弓的感覺答主可花了不少光陰和心血,那三年一直被老師批評著挺過來。總之,對小提琴弓弦感覺的把握要比鋼琴單純手指落鍵要難得多,以上。
-----------------分割-------------————---
我只是想發個圖嘿嘿~-------------------------分割-----------------------
左手方面---音準吼吼吼音準這事可真是讓許多人對小提琴望而卻步或是淺嘗輒止的硬傷,也是練其他樂器的人對練絃樂的人佩服不已的一點。撇開左手其他能力不說(例如揉弦的手指靈活性,雙音的手指獨立性,其實這些與鋼琴要求差不多),光音準這一項,練得好各種樂曲至少聽得下去,練不好拉著拉著便會停下來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做好音準這方面的確難,難在兩方面:
1、聽音: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鋼琴所採用的音律是平均律,而小提琴是用純律演奏的,這兩者的區別在於,鋼琴的半音(也就是黑鍵),其實是結合了純律中的前面一個音的升音和後面一個音,取兩者的中間音高。舉個栗子:升do和降re在實際演奏中是一樣的嗎?對於鋼琴來說是,都是一個黑鍵,但對於小提琴這是兩個不同的音,升do音高更靠近re,降re音高更靠近do。鋼琴上的那個黑鍵(平均律),是取了小提琴(純律)升do和降re中間的那個音高。也就是說,升do和降re的音高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不一樣的,升do的音高比降re要高!(練鋼琴的童鞋想必重新整理了三觀)
答主剛練小提琴時喜歡跟著鋼琴練音準,直到三年後老師批評我從跟他學琴到現在升降號沒一個拉準的時候,才明白這麼多年來自己是把小提琴當鋼琴拉。所以說,全音可以跟著鋼琴聽音準,但是半音就不行,怎樣拉準半音?這就得讓自己的手指使勁往對方全音的位置靠,不能取兩全音中間,並且跟著調音器練。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小提琴需要掌握的音符要比鋼琴多。
那既然純律比平均律複雜,它在聽覺上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在樂團裡幹過小提琴手的人想必都體驗過,自己單獨練琴琴聲比較單薄,但整個絃樂團同時演奏的時候感覺琴聲渾厚了不少,而且變好聽了!那是因為純律更能夠引起樂器的共鳴,尤其在多個純律樂器演奏時會互相影響發聲,從而使多把小提琴的聲音融合為一體,使聲音立體,聽起來更為和諧,照老師的話來說,聽眾更有滿足感。
2、找音:把位!把位!音階!音階!十五個把位從琴頭到指板末的各種換把練習,暴風上行下行音階琶音準確快速且一音不漏是每個提琴手必須經歷的痛,雖然極為枯燥,但不得不說,音階真的很重要,只有連好這個,才能真正拉出流暢優美的音樂。答主在家基本琴不離手,看電視和蹲--的時候都會抱著琴像彈烏克麗麗一樣找音準,每次外人問答主練提琴的人怎麼能夠在沒有任何指示標記的情況下準確找到音高在指板上的位置時,答主總是一臉深沉凝視對方語重心長地回答:練多了,就能找到了。(; ̄ェ ̄) /冷漠/
為什麼帕爾曼等大師能輕而易舉地找到音準,一方面是他們手指粗,另一方面就是刻苦練習。
手指粗是什麼鬼?答:練習的時候手指粗一按下去壓倒一片,音準位置自然就壓到了,手指細的人按下去還要上下來回撫摸指板找尋位置,想想就因缺斯挺。答主因為練了13年鋼琴,手指比較細,所以在這方面比較劣勢(但沒關係,我的手指靈活啊ˊ_>ˋ)。然而手指粗也有壞處,高把位反而不容易找,音與音之間距離太近,得留給後面手指位置,只能不斷抬手指十分麻煩,而且距離鼻子又近,看起來就像手指在眼前跳舞,旋轉跳躍一不留神戳瞎你眼。當然,更重要的還是長年累月的音準練習。要做到每天練習枯燥的音階確實是個漫長征途,而且練久了左手手指指尖會有黑色的印子,洗掉之後就是你的老繭。如圖:
長老繭可是壞事,因為弦會勾住你的繭阻礙快速抬指,發出撥絃的雜音。所以每次長了老繭得用剪刀剪掉,久了手指指尖變硬且傷痕累累。
要想拉得準,學個四五年才能達到差不多水準,就連現在的演奏家也不能完全保證自己演出全部的音都拉得十分準確。音準不好,什麼曲子都白拉。學小提琴最好早點學,因為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不怕別人說難聽,自己拉不準也敢繼續拉下去,不像長大了再學琴,連續兩三年音都拉不準,對於成年人來說是很容易灰心喪氣,半途而廢的。但practice makes perfect,一起加油吧!
End
答主先學鋼琴,再學的小提琴,所以就拿鋼琴與小提琴差異最大的兩個方面做對比(這兩方面應該是絃樂的共性):
右手方面---運弓我們可從兩樂器入門時可就看出,小提琴入門遠沒鋼琴簡單---彈鋼琴想要彈出鋼琴的聲音只需半秒,而拉小提琴想要拉出小提琴的聲音需要至少一年身體與意志的磨練。小提琴要拉出好的音色是需要千百次的領悟與練習,否則音色乾癟缺乏美感,不像鋼琴的音色是怎樣就怎樣。許多人第一次拉小提琴根本拉不出樂音,泥煤那鋸木頭都比拉琴好聽有木有!至少鋸木頭都還有節奏感!拉到E弦那殺豬般的嚎叫簡直聽得爽到飛起!而地球人抬抬手指都能用鋼琴彈出美妙的音符(這裡只是說單音,並不是旋律)。
小提琴本身的樂器發音原理與演奏方法決定了其弓法和運弓技巧的複雜多樣,難以把握(連弓分弓頓弓飛頓弓飛跳弓抽弓跳弓自然跳弓控制跳弓拋弓碎弓etc.愛我你怕了嗎)。小提琴超擦奏鳴,需要演奏者自己控制弓去拉弦,逐漸摸索弓子在弦上的特定觸感,還有呼吸之間的連貫性,從而真正拉出圓潤的音色。鋼琴只是手指擊鍵從而帶動琴槌敲打琴絃(揚琴高階版),這省去了好多功夫!
所以有句話說絃樂是真正與演奏者相通的樂器,不是演奏者一個人在演奏,而是樂曲與演奏者共同的合作。你心情不爽手下重了,音色嗚咽哽塞,開心時音色明朗歡快自然甚好,激動時音色慷慨激昂,但一控制不好啞音馬蹄音還有莫名其妙的泛音雙音各種雜音訊出(嗯,基本功沒好好練)。
答主光空弦就練了三年才找到運弓感覺,體會到了美妙的音色,這才算正式入門。這個入門時間比較長,是因為答主有個奇怪的家族遺傳病就是手抖,(神奇的家族)我爸那邊無論男女老少手都會抖,注意只是手抖不是帕金森病!夾菜的時候會抖,指尖稍一用力也會抖,所以找運弓的感覺答主可花了不少光陰和心血,那三年一直被老師批評著挺過來。總之,對小提琴弓弦感覺的把握要比鋼琴單純手指落鍵要難得多,以上。
-----------------分割-------------————---
我只是想發個圖嘿嘿~-------------------------分割-----------------------
左手方面---音準吼吼吼音準這事可真是讓許多人對小提琴望而卻步或是淺嘗輒止的硬傷,也是練其他樂器的人對練絃樂的人佩服不已的一點。撇開左手其他能力不說(例如揉弦的手指靈活性,雙音的手指獨立性,其實這些與鋼琴要求差不多),光音準這一項,練得好各種樂曲至少聽得下去,練不好拉著拉著便會停下來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做好音準這方面的確難,難在兩方面:
1、聽音: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鋼琴所採用的音律是平均律,而小提琴是用純律演奏的,這兩者的區別在於,鋼琴的半音(也就是黑鍵),其實是結合了純律中的前面一個音的升音和後面一個音,取兩者的中間音高。舉個栗子:升do和降re在實際演奏中是一樣的嗎?對於鋼琴來說是,都是一個黑鍵,但對於小提琴這是兩個不同的音,升do音高更靠近re,降re音高更靠近do。鋼琴上的那個黑鍵(平均律),是取了小提琴(純律)升do和降re中間的那個音高。也就是說,升do和降re的音高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不一樣的,升do的音高比降re要高!(練鋼琴的童鞋想必重新整理了三觀)
答主剛練小提琴時喜歡跟著鋼琴練音準,直到三年後老師批評我從跟他學琴到現在升降號沒一個拉準的時候,才明白這麼多年來自己是把小提琴當鋼琴拉。所以說,全音可以跟著鋼琴聽音準,但是半音就不行,怎樣拉準半音?這就得讓自己的手指使勁往對方全音的位置靠,不能取兩全音中間,並且跟著調音器練。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小提琴需要掌握的音符要比鋼琴多。
那既然純律比平均律複雜,它在聽覺上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在樂團裡幹過小提琴手的人想必都體驗過,自己單獨練琴琴聲比較單薄,但整個絃樂團同時演奏的時候感覺琴聲渾厚了不少,而且變好聽了!那是因為純律更能夠引起樂器的共鳴,尤其在多個純律樂器演奏時會互相影響發聲,從而使多把小提琴的聲音融合為一體,使聲音立體,聽起來更為和諧,照老師的話來說,聽眾更有滿足感。
2、找音:把位!把位!音階!音階!十五個把位從琴頭到指板末的各種換把練習,暴風上行下行音階琶音準確快速且一音不漏是每個提琴手必須經歷的痛,雖然極為枯燥,但不得不說,音階真的很重要,只有連好這個,才能真正拉出流暢優美的音樂。答主在家基本琴不離手,看電視和蹲--的時候都會抱著琴像彈烏克麗麗一樣找音準,每次外人問答主練提琴的人怎麼能夠在沒有任何指示標記的情況下準確找到音高在指板上的位置時,答主總是一臉深沉凝視對方語重心長地回答:練多了,就能找到了。(; ̄ェ ̄) /冷漠/
為什麼帕爾曼等大師能輕而易舉地找到音準,一方面是他們手指粗,另一方面就是刻苦練習。
手指粗是什麼鬼?答:練習的時候手指粗一按下去壓倒一片,音準位置自然就壓到了,手指細的人按下去還要上下來回撫摸指板找尋位置,想想就因缺斯挺。答主因為練了13年鋼琴,手指比較細,所以在這方面比較劣勢(但沒關係,我的手指靈活啊ˊ_>ˋ)。然而手指粗也有壞處,高把位反而不容易找,音與音之間距離太近,得留給後面手指位置,只能不斷抬手指十分麻煩,而且距離鼻子又近,看起來就像手指在眼前跳舞,旋轉跳躍一不留神戳瞎你眼。當然,更重要的還是長年累月的音準練習。要做到每天練習枯燥的音階確實是個漫長征途,而且練久了左手手指指尖會有黑色的印子,洗掉之後就是你的老繭。如圖:
長老繭可是壞事,因為弦會勾住你的繭阻礙快速抬指,發出撥絃的雜音。所以每次長了老繭得用剪刀剪掉,久了手指指尖變硬且傷痕累累。
要想拉得準,學個四五年才能達到差不多水準,就連現在的演奏家也不能完全保證自己演出全部的音都拉得十分準確。音準不好,什麼曲子都白拉。學小提琴最好早點學,因為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不怕別人說難聽,自己拉不準也敢繼續拉下去,不像長大了再學琴,連續兩三年音都拉不準,對於成年人來說是很容易灰心喪氣,半途而廢的。但practice makes perfect,一起加油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