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新發現

    最近,新一代的iPhone頻繁遭遇曝光,從外形設計到內部零件,再到晶片系統架構等等,統統被展示了一遍,要知道,這在十年前簡直是不可能的事兒,彼時任何關於iPhone的資訊都會引起一陣騷動,媒體也以“報道iPhone隱私”為榮,但時過境遷,iPhone早就風光不在,如今他們持續地售賣隱私,持續地提前曝光,依舊難以掀起波瀾,同時,人們也不禁問道:蘋果的保密條款已經失效了嗎?新品曝光為什麼如此頻繁?真正的事實是,蘋果從未放鬆過保密的要求,他們在供應商面前,依舊地高高在上,要求其籤大量的保密條款,而且一旦條款觸發,跟隨的是天價的罰款和巨大的信譽影響。

    事實上,保密協議一直存在於品牌商和代工商之間,作為智慧財產權的擁有者,品牌商不得不把自己設計的資訊、SPEC要求、工具流程等等,給到代工商,以便其能做出“符合要求”的產品,整個過程就充斥著“洩密風險”,即便是大型品牌商和代工商之間也都常存在類似的糾紛。為了控制洩密風險,蘋果更現實的做法是,要求供應商簽訂保密協議,一旦發現違規,罰款5000萬美元,當然,這個條款也不是頻繁生效,否則,大家早就沒有辦法合作了。蘋果堅持如此嚴苛的計劃,目的是要給供應商創造內心深深的恐懼,更在於東窗事發之後,可以找到非常明確的法律依據,一擊致命!

    顯然,相比於前些年,蘋果的神秘感已經降低很多,這是因為手機技術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變得非常普及,但蘋果和供應商之間的保密協議依舊高高地懸在那裡,而且衍生出越來越多的經營模式,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開始要求員工和供應商簽訂保密協議。

    草木皆兵,科技企業有哪些“秘密”?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是整個產業鏈的利潤根基,所以,清醒的科技企業CEO都非常注意技術保密,包括設計圖紙、規格引數、流程工具等等,一般來說,科技企業會先要求員工簽訂保密協議,也包含另外一種意思:員工領取了企業的薪水,設計出來的東西,產權完全歸企業所有,而且在任職期間,員工的開發技能、設計思路以及工作方法都是歸企業所有的,普通員工是沒有權利在外面接“私活”的。

    除了技術類的秘密之外,科技企業也會注重商務資訊的保密,比如iPhone在真正誕生前,是被嚴格保密的,全世界都不知道蘋果弄了一個“劃時代”的產品,直到2007年新聞釋出會一鳴驚人,還有一些隨後的產品,如iPhone4的矩形玻璃設計、iPhone5s土豪金、iPhone6的大螢幕,都因良好的保密工作,而給人非常驚豔的感覺,從而在短期內產生銷量的高峰。此外,蘋果的產業鏈也是非常神秘的,大家對自己的產能狀況、代工價格甚至生產的機型都是嚴格保密的,顯然,這些商務資訊對普通人來說,並沒有什麼直接價值,但對於競爭對手卻是非常有價值的,知己知彼之後,更有利於在談判桌上獲得心理優勢。

    關於保密專案這事兒,科技企業也無法完全界定哪些是機密,哪些是普通訊息,一些保守的CEO乾脆草木皆兵,把任何的郵件、報告、會議記錄統統作為保密專案,以至於,大家都處在非常“壓抑”的工作環境中,但尷尬的是,再保守的經營策略,都免不了洩密事件,有人提前知道了新iPhone尺寸,提前生產出一批保護殼,破案之後被判刑2年,還有就是,蘋果的研發人員幾乎每年都要在適當的時機“弄丟”一步iPhone工程機,不知道是保密原則失效呢,還是蘋果精心策劃的公關事件,以增加關注度?

    各顯神通,科技企業有什麼保密措施?

    科技企業的保密措施,雖然經常會失效,但清醒的經營者,還是會堅持執行保密條款,因為蘋果的示範作用,三星、臺積電、藍思科技、富士康等大型企業都逐漸形成自己的保密體系,把一些機密的資訊或者普通的資訊統統保護起來。總的來說,就是資訊之變態管控,比如在公共場合禁止談論新產品資訊、設計實驗室裡不允許帶手機和攝像機、郵件資料只能在企業區域網內傳送,而且全部要加密碼...

    在面對重大專案時,企業的保密條款更加嚴苛,比如蘋果在研發iPhone或其他產品時,會盡最大努力把員工隔離開來,研究晶片的人,不允許和研究電池的人接觸,設計震動器的人,不能和設計排線的人接觸,地位最高的操盤手,會編輯出一些不同的專案程式碼,給到不同的團隊,這樣有兩個好處,首先是大家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同一款手機,同一個專案,其次,如果出現洩密事件,也可以更好更精準地調查。

    單個企業內部的機密管理還比較好處理,更加棘手的是,品牌商和代工商之間的資訊互動,保密難度常隨著專案的推進日益加大,大家只能創造出新的保密工具和制度。

    除了自家員工之外,科技企業更擔心合作代工商洩密,或者盜取研究成果,因此,科技企業都會要求代工商簽訂變態的保密協議,而後用嚴苛的流程來管理,比如在試產階段,蘋果會要求追溯每一片物料的去向,對於一些瑕疵品,還要派專門的人員進行回收,把全部的“屍體”進行粉碎性破壞,而蘋果自行研發的裝置,也需要全部貼上追蹤器,這些裝置和工具,只能出現在“合法”的地點,一旦超出範圍,系統會自行提示有違規行為。事無鉅細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企業的機密資訊,但也使得自己和代工商投入巨大的資源,如蘋果要招聘專門的“資訊管理員和稽核員”,代工商們每天也要有人進行“網路執勤”,以確保資訊之安全,其實,代工商更在意的是天價之罰款,內心始終充滿恐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電腦經常出現程式沒有響應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