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志勇LZY

    電磁波過差異場速度有限;

    電流量通差異出現對吸斥;

    電位使用差異的場線頻率;

    電波與磁差異效能分兩類。

  • 2 # 時空通訊

    首先糾正一下這位朋友問題中的錯誤,沒有38wkm/s速度的電磁波,也沒有發射什麼遠距儀器(哈勃望遠鏡)只能自生自滅,而且說明中的最後一句難以理解。(見下面引用)

    電磁波速度有限,如何及時操控地外儀器?約38w km/s的速度在宇宙這麼大的空間裡根本不夠傳輸訊號,難道發射的遠距離儀器(哈勃望遠鏡)只能自生自滅?就算能計算預測但也不能完全保證吧?

    我想,這位朋友的認知和語文水平實在不適合提出這種問題的,但我們這個平臺就是這麼寬容,既然如此問題都能夠出來,並邀答,覺得還是有必要來說一下,以正視聽。

    我們這個世界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電磁波本身的媒介是光子,依靠光子傳播能量,因此速度和光一樣,也是光速。

    光速是指光在真空中直線傳播的速度,準確值為299792458m/s,一般在天文尺度沒必要這麼精細,就取值每秒約30萬千米。

    哈勃望遠鏡是美國NASA1990年發射的一艘相當於太空天文臺的望遠鏡,是世界天文史上最重要的科學儀器。

    哈勃望遠鏡在太空工作了30個年頭了,成功的彌補了地面觀測的不足,發現了許多最遠最深空視場的天體,解決了天文學家們許多基本問題,使人類對宇宙和天文物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019年5月,NASA釋出了一張最新的宇宙照片~哈勃遺產場(HLF),這是迄今最完整最全面的宇宙圖譜,是哈勃望遠鏡16年拍攝的7500張深度曝光星空照片合成的,其中包含了265000個星系,一些古老的星系已經有133億歲高齡了。

    這個望遠鏡的執行一直由NASA與ESA(歐洲航天局)合作共同管理,負責望遠鏡操控的是空間望遠鏡科學協會(STScI),這是一個由32所美國大學和7個國際會員組成的機構,這個機構負責取得操作資料,並將這些資料交給相關的天文學家們研究。

    哈勃望遠鏡的製造發射和維護費用都非常大,迄今至少花費了數十億美元,太空梭都至少四次搭載宇航員前往軌道對哈勃望遠鏡進行維護和調校。

    哈勃搭載的儀器有廣域和行星照相機(WF/PC)、戈達德高解析攝譜儀(GHRS)、高速光度計(HSP)、暗天體照相機(FOC)、暗天體攝譜儀(FOS),這些儀器都非常高階精密。

    比如三個精細導星感測器(FGS),在觀測期間主要用於保持望遠鏡指向的準確性, 也能用於天體測量,測量的精確度達到0.0003弧秒;光度計每秒鐘可以偵測100,000次,精確度至少可以達到2%;GHRS是被設計在紫外線波段使用的攝譜儀,達到90,000的光譜解析度。

    就在最近的2020年1月,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又利用哈勃望遠鏡發現了迄今最遙遠最古老的資訊群,這個被命名為EGS77的三重星系群誕生於宇宙大爆炸後6.8億年。

    這個發現說明早就嚷嚷著要退休的,準備讓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JWST)接班的哈勃望遠鏡,寶刀未老,功夫依然爐火純青著呢。

    這臺為人類立下汗馬功勞的望遠鏡就在距離我們頭頂575千米的上空,這對於光速或者電磁波來說只需0.0019秒的距離,怎麼會是“遠距離儀器,自生自滅“呢?

    那麼真的在遠距離,電磁波就不能指揮和操控了嗎?

    也不是,只不過操控較為困難一點,需要提前操作而已。

    人類迄今對最遠的人造飛行器程序成功操控的典範就是旅行者1號。

    旅行者1號是人類目前飛行得最遠的無人飛船了,現在一些飛行資料還在NASA地面站的掌控中。

    在NASA網站我們還可以看到不斷跳動著的數字,顯示著旅行者一號目前的飛行速度和距離,上圖就是寫這篇文章時的截圖。

    截圖顯示:截圖時間為2020年1月23日19點51分,距離太陽221.5億千米,相對執行速度每秒17千米;距離地球222.4億千米,相對執行速度為每秒25.6千米。

    跳動的數字說明這位人類派出最遠的機器信使,依然在黑暗無垠的深空,孤獨而忠實的前行著。

    地面的科學人員在2017年11月28日,與這位人類派出的機器使者進行了最後一次互動,透過遙控,啟動了旅行者1號上休眠了30多年的輔助發動機。

    發出的啟動指令經歷了19個多小時的傳輸,被旅行者1號精準的接受並執行,又經過了同樣的時間,將執行結果傳輸回來。

    資料顯示,旅行者1號已經精準執行了“主人”的指令,4個輔助發動機工作正常。

    這是人類迄今最遙遠的一次遙控指揮,這個電令走了200多億公里。

    其實,旅行者1號已經在太空中默默的運行了43年了,發回了海量的圖片和資訊,為人類瞭解太陽系立下了赫赫戰功。

    它早就疲憊了,攜帶的兩臺同位素溫差發動機,也就是所謂的核電池已將消耗殆盡,一些探測儀器在13年前就開始逐步關閉。

    如2007年等離子系統運作停止;2008年行星無線電天文實驗停止;2010年掃描平臺和紫外線分光即觀測停用;2015年資料磁帶機執行停止;2016年迴轉儀工作停止等等。

    實際上,現在它早已經失去了動力,完全依靠慣性飛行,人類也只能被動接受到它發出的一些飛行速度距離和位置等簡單資料了。

    2025年,旅行者1號電力將全部耗完,人類再也無法得到它的訊息了,它將更孤獨的漂流向遠方。

    但它依然會忠實的執行著信使任務,希望在遙遠的未來能夠遇到地外文明知音,透過身上攜帶的光碟向地外文明傳達人類和太陽系、地球的資訊。

    因此,目前人類通訊用的是宇宙中最快速度的方式,當然這個最快速度在宇宙星際大尺度傳輸還是很難做到即時的。

    以後會有新的突破嗎?尚無法知曉。

  • 3 # 要利民

    有限速度的電磁波對於地外儀器的實時操控是做不到的,因為走太遠的路必定需要時間,但人們可根據自然規律設定一個較完善的程式去執行要完成的任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季花怎樣才能嫁接到樹上?有哪些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