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梅花易數》26《三靈要應篇》序

      夫《易》者,性理之學也。性理,具於人心者也。當其分寸湛然,靈臺皎潔,無一絲之幹,無一塵之類。斯時也,性理具在而《易》存吾心,渾然是《易》也,其先天之《易》也及夫慮端一起,事根忽萌,物之著心,如雲之蔽空,如塵之蒙鏡,斯時也,汩沒茫昧,而向之《易》存吾心者,泯焉爾。故三要之妙,在於運耳,目,心三者之虛靈,俾應於事物也。耳之聰,目之明,吾心實總乎聰明。蓋事根於心,心該乎事,然事之未萌也,雖鬼神莫測其端,而吉凶禍福,無門可入。故先師曰:“思慮未動,鬼神不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誰?”若事萌於心,鬼神知之矣。吉凶悔咎有其數,然吾預知之,何道歟?必曰:求諸吾“心易”之妙而矣。於是肅然不動,靜慮誠存,觀變玩佔,運乎三要;必使視之不見者,吾見之;聽之不聞者,吾聞之;如形之見示,如音之見告,吾之瞭然鑑之,則《易》之為卜筮之道,而《易》在吾心矣。三要三虛,而靈應之妙斯得也。是道也,寓至精至神之理,百姓日用而不知。安得圓通三昧者與之論歟!此先師劉先生,江夏人,號湛然子,得之王屋山人高處士雲巖。

      寶慶四年,仲夏既望,清靈子朱虛拜首序。

    【白話釋意】

      《周易》屬於性命理氣之學,性命理氣本來就存在於人們心中。當一個人的分寸之內湛然澄徹,胸中變得皎潔如洗,毫無牽連,毫無拖累,就是在這個時候,性命理氣就會瀰漫心中,易理就會渾然存於心中。這種易,就是先天之易。思想一旦開始執行,諸事一下子出現在眼前,各種物像充塞內心,就像雲翳掩蔽長空,灰塵遮蓋鏡面,就是在這個時候,心靈即被淹沒,眼前一片茫然,本來存活於心中的先天之易也就無影無蹤了。

      所以,“三要”的奧妙,就在於運用耳,目,心,以次三種空靈的直覺來感應萬物萬事。耳聰,目明,我的心總是緊緊地繫結聰明。

      由於事物根源在於一心,一心囊括事物。但事情未曾萌發之時,即使是鬼神也不能探測他的端緒。至於吉凶禍福,就更加不得而知了。所以先師說:“思慮未動,鬼神不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誰?”

      事物一旦萌動於心,鬼神便會知道的。吉凶悔吝,自有定數。這顯然是一種唯心主義的說法。然而我預知它們,又是依據什麼道理呢?答案只能是:“求助於我心靈中自在的易理罷了。”因此只能平心靜氣,殫精竭慮,以誠心來溝通神靈,注意觀察易象的變化發展,玩昧佔得的吉凶,運用“三要”。一定要使自己能看到常人無法看到的東西,能聽到常人無法聽到的聲音;就象親眼看到眼前的東西,親耳聽到耳邊的聲音一樣,自己都能瞭然明白於心。這樣,《易經》就能作為預測占筮的方法,而存在於我心中了。耳,目,心――三者運用得好,佔測靈驗之妙就算掌握了。《周易》中蘊含著天下至精,至神,至妙的義理,平民百姓每天使用它,卻不知其所以然。怎樣才能找到精通其玄機真諦的人,並與他討論那些高深奧妙的道理呢?先師劉先生,江夏人氏,雅號湛然子,就從王屋山人高雲巖士那裡得到真傳的。

      寶慶四年,仲夏,在既望之日,清靈子朱虛敬拜頓首,撰寫此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端午節你會自己動手為家人包粽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