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 白璧三獻 拼音: bái bì sān xiàn 出處見於《韓非子·和氏》。解釋解釋璧,一種扁平而圓、中心有孔的玉器。古代用作朝聘祭祀、喪葬時貴重的禮器。比喻不識良材或懷才不遇。近義詞:懷才不遇,黃鐘譭棄、大材小用反義詞:將遇良才,脫穎而出、懷寶迷邦春秋時,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在荊山中得到了一塊含有美玉的石頭,他決定將這塊玉璞進獻給楚厲王。厲王召來從事雕琢玉器的工匠們察看這塊玉璞,玉工隨便打量了一番後對武王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以為卞和欺騙他,於是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左腳,卞和抱著玉璞帶殘回到了荊山。厲王死後,楚武王登王位執政,卞和又將玉璞進獻給武王。結果還是遭到了與第一次獻玉同樣的下場,卞和又被砍掉了右腳。武王死後,楚文王繼承了王位。於是卞和抱著玉璞,在荊山下悲憤痛哭,哭了三天三夜仍沒停止,眼淚哭幹了,眼中又哭出了鮮血。楚文王聽到訊息後,派人問卞和為什麼這樣痛哭?派去的人問道:“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為什麼獨有你哭得這樣悲傷呢?”卞和回答說:“我不是為自己被砍掉雙腳而悲傷啊,我一是為稀世珍玉被稱為石頭而悲傷;二是為志節堅定的忠君之士被當作欺君的騙子而悲傷,這才是我悲憤痛哭的原因啊!”派去的人把情況報告給了楚文王。文王馬上下令派玉工對卞和的玉璞進行了剖剝琢磨,結果果然製成了一塊潔白瑩潤的大璧,併成了楚國的國寶,並將這隻璧命名為“和氏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兩獻楚王,兩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為璧,世稱“和氏璧”。比喻不識良材或懷才不遇
題名: 白璧三獻 拼音: bái bì sān xiàn 出處見於《韓非子·和氏》。解釋解釋璧,一種扁平而圓、中心有孔的玉器。古代用作朝聘祭祀、喪葬時貴重的禮器。比喻不識良材或懷才不遇。近義詞:懷才不遇,黃鐘譭棄、大材小用反義詞:將遇良才,脫穎而出、懷寶迷邦春秋時,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在荊山中得到了一塊含有美玉的石頭,他決定將這塊玉璞進獻給楚厲王。厲王召來從事雕琢玉器的工匠們察看這塊玉璞,玉工隨便打量了一番後對武王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以為卞和欺騙他,於是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左腳,卞和抱著玉璞帶殘回到了荊山。厲王死後,楚武王登王位執政,卞和又將玉璞進獻給武王。結果還是遭到了與第一次獻玉同樣的下場,卞和又被砍掉了右腳。武王死後,楚文王繼承了王位。於是卞和抱著玉璞,在荊山下悲憤痛哭,哭了三天三夜仍沒停止,眼淚哭幹了,眼中又哭出了鮮血。楚文王聽到訊息後,派人問卞和為什麼這樣痛哭?派去的人問道:“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為什麼獨有你哭得這樣悲傷呢?”卞和回答說:“我不是為自己被砍掉雙腳而悲傷啊,我一是為稀世珍玉被稱為石頭而悲傷;二是為志節堅定的忠君之士被當作欺君的騙子而悲傷,這才是我悲憤痛哭的原因啊!”派去的人把情況報告給了楚文王。文王馬上下令派玉工對卞和的玉璞進行了剖剝琢磨,結果果然製成了一塊潔白瑩潤的大璧,併成了楚國的國寶,並將這隻璧命名為“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