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lnig3406
-
2 # 使用者5147634925370
吃辣的時候,味蕾收到刺激後會產生疼痛。人體為了緩解這種痛,就會分泌出“內啡肽”。而這種物質,才是真正的快樂代名詞。它不僅能減少人體的疼痛感覺,還能幫助我們緩解壓力,直接感受到輕鬆和快樂,這其實是一個很常見的誤區,吃甜食並不能讓你更開心。
之所以說吃甜食能讓人快樂,是因為有研究發現,吃了糖、蛋糕和冰淇淋等甜食之後,大腦會分泌出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會給大腦發出訊號,讓人感覺到開心愉悅
雖然在很多人心中,多巴胺一直都是快樂的代名詞,但實際上,目前根本沒有研究表明多巴胺和愉悅、快樂的感覺直接相關。多巴胺真正的作用,是啟用大腦中的“獎賞系統”,讓你對糖更加有渴望。
舉個例子,當你吃過糖之後,會被大腦的“獎賞系統”記錄下來。以後每次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多巴胺就會提醒大腦的“獎賞系統”,讓你想起上次吃糖時的感覺,渴望再體驗到這種獎勵。
所以這個時候,你就特別想吃些糖,然後可能就去樓下超市買了一些,並吃進肚子裡。簡單的說,多巴胺的作用是讓你想吃甜食,而不是給你帶來了快樂。
當然啦,可能有人會說,反正吃甜食能滿足口腹之慾,也能轉移注意力,這不就變相的讓我們更開心了
吃甜食這件事,是會讓人上癮的。很多人一旦邁上了吃甜食這條路,往往就會越吃越多,而且怎麼戒都戒不掉。最後導致攝入的糖分和脂肪超標,從而引起肥胖,對健康不利。
因此,心情不好的時候別再吃糖了,並沒有什麼用。如果真想透過吃東西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不如去吃點辣。兩塊糖解決不了的煩惱,一頓辣火鍋也許可以。
吃辣的時候,味蕾收到刺激後會產生疼痛。人體為了緩解這種痛,就會分泌出“內啡肽”。而這種物質,才是真正的快樂代名詞。它不僅能減少人體的疼痛感覺,還能幫助我們緩解壓力,直接感受到輕鬆和快樂。
當你情緒經常波動,總感到憂鬱,而且心悸失眠,脾氣暴躁,身體虛弱時,也許就是你體內血糖不平衡導致的症狀。尤其是喜歡吃甜食的人,更應該注意,過量地食糖、咖啡因或其他刺激物對大腦有危害——它們可能使你變遲鈍。有研究證實,50%的精神病患者主要的潛在原因就是血糖問題。血糖不平衡會嚴重影響大腦的反應能力。麵包、蛋糕、精製麥片……這些可都是“糖衣炮彈”,它們誘惑你的味覺,使你不停地將它們攝入體內。久而久之,你的身體就不能對胰島素作出正確的反應,而胰島素是保持血糖的重要物質。現代社會里,糖尿病等症不再是新鮮詞,越來越多的人體內血糖升高,進而引起神經系統疾病和腦部疾病。過量的葡萄糖開始毒害大腦,它像氧化物一樣破壞神經細胞,阻礙其正常的工作。葡萄糖還會與腦細胞和神經細胞中的蛋白質發生反應,使蛋白質不能自由移動,細胞壁因而會逐漸變厚,大腦細胞之間的交流自然變得不再靈敏。長期下去,記憶力衰退、早老性痴呆等症應運而生。那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迷戀糖呢?糖能給人帶來甜蜜感和滿足感,能刺激大腦,令痛苦和煩躁不安的情緒消失,讓人感到快樂,所以常吃甜食會讓人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共同依賴。但是糖吃多了只會使身體內攝入過多糖分,而得不到其他營養物質。而且人體攝入的糖,轉化成大量的能量,使人有飽腹感,不太再想吃別的食物,這就影響了身體對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攝入。這樣下去,身體會缺乏營養,導致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的產生。食糖過量,還會耗盡身體內儲存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維生素B,對改善大腦的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大量流失的礦物質中鉻高達98%,而它對保持血糖平衡也有非同小可的作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過量的糖還會影響人的智商(IQ)——攝入大量糖和攝入少量糖的人之間的IQ之差竟高達25分。所以,我們看到不少胖人特別喜歡吃糖,同時,胖人不僅行動不如瘦人那麼靈敏,大腦反應能力似乎也差一些。雖然這不是普遍現象,但也足以引起我們的注意。多動症、焦慮症、抑鬱症、注意力不集中、消化功能紊亂……這難道是你想要的嗎?雖然我們不能在飲食中拒絕糖,但一定要節制地食用。假如你還想最佳化大腦功能,保持大腦的健康,那就少吃點糖吧!糖是“甜蜜的殺手”,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要控制糖的攝入量。——摘自豐潔明的著作《食物是最好的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