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槐香五月天

    首先他不要發神經了,出貼入貼是小事情!先把自己落地上,不要在天上飄了!似乎中國書法第一人似的。先像啟功老師那樣學做人為好!

  • 2 # 唐朝815

    學習書法必須先入帖而習,基礎學習階段更是這麼要求的。但在自己書法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出帖,不然難以形成自我。何時出帖,何時入帖,因人因時而宜,不可過份強調一味入或一味出,不可求偏。也有的人在習書法時用常入常出法,以求不斷向先賢學習,不斷有自己的新感悟。啟功先生在80多高齡時,還常在找古帖臨習,他曾說,中華書法五年流傳下來的碑帖,是一輩子也臨不完的。看來,學習書法也同樣須活到老學到老啊。

    所謂,入帖為尋根,出帖求發展。

    以上是本人粗淺的看法。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 3 # 心遠地自偏123

    我也說,學習書法不要總惦記著賣錢,不要總說別人的書法一無是處,不要總是貶低別人,排擠別人,對別人,尤其對公認的書法大家說三道四,極力否認,這種行為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相反,剛樹立起來的好形象瞬間崩塌。正確的做法是恭恭敬敬地臨帖,踏踏實實的做人,默默的成名。

  • 4 # 書法有云

    我比較贊同曾翔先生說的這句話:先解決了入帖才是學習書法的正路。

    這句話的重點是:學習書法,紮實的基礎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入帖”、“出帖”我們來了解一下。

    入帖,是指學書必須從臨習古代碑帖入手,達到形似神似。

    入帖對初學者來說,尤為重要。其目的在於透過對古代優秀作品的臨習,來掌握寫字的方法及古代書法的精神。

    入帖的方法,首先要選定臨習的範本,經反覆臨習,逐步學會各種技巧法則,能夠熟練地寫出其精神體貌。學習古人碑帖能夠進入其中,是對學書者的基本要求,又是書作者應具備的條件,更是研習技法、繼承傳統書藝的關鍵步驟。其目的在於把傳統的技法變為己有,使之成為書法創作的依據。

    出帖,是指具有入帖能力之後,在博涉的基礎上能融會貫通,不拘泥於一法,並能有出新。

    出帖是習書的後一步,其目的在於運用傳統的技巧法則,融自己的情感於其中,開始從事創作。

    入帖是學書的基礎,是條件與能力,出帖則是運用已掌握的條件進行創作。

    入帖一般是指仿效的過程,出帖指靈活運用的過程。兩者相依相存,互生互用,缺一不可。

    如果只講入帖不講出帖,則會導致食而不化。若一味的強調出帖而忽視了入帖的必要,則會無所適從,變為“野狐禪”。

    傳統書法中所提倡的“繼承”,即要求能“入”,而書法的發展則必須依靠“出”來實現。一入一出的辯證法則,包容了書法的發展規律,記錄了千百年來書家成就的經驗。可以說,把握好兩者關係是進入藝術殿堂,維繫藝術生命,走向成功之路的唯一途徑。

  • 5 # 三悟軒

    如果曾翔先生真這麼說,倒值得思考思考!

    但如果曾先生真的說過這樣的話,個人認為曾先生還是為初學書法的人指點了迷津和方向。

    急功近利是現在書法學習的錯誤傾向。我們可以從網路上看到非常多的書法學習者,拍攝短影片、造噱頭,張嘴就是多少年的功力,亦或配上“這個厲害”的畫外音,讓人不忍卒讀。不能完全否認其中確有個別功底紮實,又有個人特點的書家,但實在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都是自吹自擂、自我標榜。

    用曾先生的話就是,這些人大部分連帖都沒入,就急著出來顯擺了。未曾入帖,就沒有掌握字帖的內在美,所有的出帖就都是空中樓閣而已。

    如何入帖,無非就是勤於臨寫和揣摩、思考。說易行難,這個過程是來不得糊弄和虛假,需要時間的積累與思考的積澱。出帖則是在入帖的基礎上,博文廣識,從而形成自己風格特點的過程。

    簡單的說,入帖需要的是在師古的過程中由“專”至於“精”,從而掌握學習字帖的精髓,而出帖需要的是“博”而後“約”,是站在古人肩膀上的“出新”的過程。

    從曾先生的話裡可以看出,還是有真知灼見的,個人更希望曾先生作為一個書法名人,能身體力行,正確樹立書法學習和前進的方向,而不是以“吼書”名世。

  • 6 # 書風法雨

    曾翔先生的書法雖然飽受人們質疑,但這句話說的沒毛病,我們都知道書法貴在臨帖,臨帖不是學一下表面的形態,而是古人的用筆方法和章法的處理。

    有些人在臨帖就像爬山一樣,只是低著頭一股腦兒的往上爬,以為爬到最高處就是征服了這座山一樣,而山裡的奇松怪石、清泉溪流一點都沒欣賞到,這就是還沒入帖就想著出帖的那些人。

    臨帖不是吃快餐,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甚至還要對它的優、缺點能說出個一二三來,要做到這些只能深入去研究去分析,不去入帖又何來的出帖呢?

  • 7 # 老陳聊書法

    是沒錯,不過從一個大搞醜書的學院派嘴裡說出耒味道有點怪。

    書法是對漢字靜態、動態造型的合諧化原則把握。這裡麵包括審美追求和風格塑造兩個方面。千百年來的書法認知和習學並沒有上升到規律性、原則性本質的把握這個層次,所以書學統統是臨帖古人為主,經驗地榜樣化地參學古人。當然,這種學習方式中一定強調入帖,把你模仿的古人搞搞清楚是必須的。

    接下來的出帖從理論上則是對所學所悟之古人筆法、字法以及章法的打破、融合和再創造。說的容易做到難!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耒看,其實每個人的書法也都是一種個體創新(田楷除外),因為我們臨帖百家必然有了一鍋燴的可能和結果,只不過要看能獲得多大層面上的認可。比如說,書法考試、比賽、國展……。

    話說回來,書法的學習就是要透過學習古人今人,經驗性或規律性地掌握一套個人認知體系,很重要!所以,入帖很關鍵,誰說的不關鍵。你說入帖幾十年的曾某去大肆醜書,那入帖,那還用入帖嗎?!哈哈,怪就怪在這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電視能看手機卻不能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