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主剛毅,水鍾靈秀。在那淮、澮、崇、沱五條河流交匯的地方,有一方鍾靈秀、人傑地靈的水土,這,就是五河縣了。
相傳遠古時代,天空五條蛟龍爭奪一塊玉壁,那玉壁墜落人間,摔成三瓣,化做沱糊、香澗湖、天井湖三大湖泊。五條蛟龍降落,化做淮、澮、崇、潼、沱、五條河流,與三大湖泊長相廝守。
在交通幾乎全靠水陸的古代,這片河湖溝汊縱橫交錯的地方,自然備受青睞。早在西漢年間,就曾經在這裡設立過洪縣。不難想象,雨後天晴,水氣氳氤。美麗的彩虹如龍飛騰,是這裡常的景觀。
古人臨水而居,這方美麗的水土,人文歷史大都與水緊密相連。在澮河、沱河沿岸,曾經出土過一批珍貴的國家一級文物,其中有新時器時代的玉環、玉、石鏟,商周時期的青銅鼎、青銅戈春秋戰國時代的郢爰等。如今,小張莊、韓莊、泗河、臺子山等新石器時期古人類遺址猶存,公元1998年,天井湖的雙忠廟鎮西尤村窯廠,從地下8米深的地方,發掘出當今全國最完整的古菱齒化石。古菱齒象高5米,長8米,其巨大的骨骼令人歎為觀止。同時出土的,還有舊石器時代古人類使用過的石器8件,這一發現,填補了中國在淮北地區舊時器考古的空白。
“依稀當年古戰場,兒童拾得舊刀槍。”楚漢相爭,這裡是征戰頻仍的古戰場。當年水之戰,項羽把漢軍20萬人趕入水,就在天井湖上游。相傳劉邦兵敗後,逃到湖畔,天不滅劉,地下生井,劉邦入井躲藏,他的戰馬則藏入湖畔的蘆葦蕩中。天井湖因此而得名,垂韁井、馬藏港、龍井等傳說之地至今尤在。
在香澗湖上,有一片高地,那就是赫赫有名的霸王城。湖的北岸,有兩個土山,那便是汗王臺了。霸王城的土地上偏地礫,當地人在洪水過後,往往從上面拾得色黑形古的瓶罐。而今差一點站其上,滿目蘆荻蕭蕭,令人神飛揚,耳畔猶聞人喊馬嘶,刀擊戈鳴,神驚鬼泣。昔日那場震撼古今的激戰,歷歷如眼前。當年的西楚霸王,就是從這裡突圍渡過淮河,悲壯地走上烏江末路的。
滔滔淮河,蜿蜒百里,貫穿五河縣全境。多少故事在這裡發生。昔日郭興、郭英、耿再成追隨朱元璋起兵反元,屢建功勳,這三人後來皆被封侯,並切被追溢為國公。五河與朱元璋的家鄉鳳陽僅一條淮水之隔。因此經歷三洗濠城、七洗鳳陽之兵災,五河也是生靈塗炭,路斷人稀。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曾經先後從蘇州、揚州等地多次移民過來,據史冊記載,其中在明朝初年,一次就從蘇州移民8000餘人。儘管人們常說“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但是那藏在人們心中的鄉情總是割捨不斷的。每年在收完莊稼之後,這裡的人就會打起包袱,南下蘇州、揚州,去探親、去尋舊。這種淵源決定了五河人即具有淮北人的樸實,又兼有江南人的聰慧靈秀。歷史久遠,親緣只能在發黃的家譜中尋找,可是這種親緣情節並沒有淡化,卻又化做明快的五河民歌,傳唱不衰,20世紀80年代,五河縣的文化工作者對當地的民歌重新整理,使其煥發新生。一曲《摘石榴》,更是馳名全國和東南亞地區。2001年廣西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上,五河的業餘歌手又以這一曲《摘石榴》,摘取了藝術節民歌大賽的金獎。2003年,在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五河臨北迴族鄉的獅子舞在開幕式上表演,並且喜獲第一名。
山主剛毅,水鍾靈秀。在那淮、澮、崇、沱五條河流交匯的地方,有一方鍾靈秀、人傑地靈的水土,這,就是五河縣了。
相傳遠古時代,天空五條蛟龍爭奪一塊玉壁,那玉壁墜落人間,摔成三瓣,化做沱糊、香澗湖、天井湖三大湖泊。五條蛟龍降落,化做淮、澮、崇、潼、沱、五條河流,與三大湖泊長相廝守。
在交通幾乎全靠水陸的古代,這片河湖溝汊縱橫交錯的地方,自然備受青睞。早在西漢年間,就曾經在這裡設立過洪縣。不難想象,雨後天晴,水氣氳氤。美麗的彩虹如龍飛騰,是這裡常的景觀。
古人臨水而居,這方美麗的水土,人文歷史大都與水緊密相連。在澮河、沱河沿岸,曾經出土過一批珍貴的國家一級文物,其中有新時器時代的玉環、玉、石鏟,商周時期的青銅鼎、青銅戈春秋戰國時代的郢爰等。如今,小張莊、韓莊、泗河、臺子山等新石器時期古人類遺址猶存,公元1998年,天井湖的雙忠廟鎮西尤村窯廠,從地下8米深的地方,發掘出當今全國最完整的古菱齒化石。古菱齒象高5米,長8米,其巨大的骨骼令人歎為觀止。同時出土的,還有舊石器時代古人類使用過的石器8件,這一發現,填補了中國在淮北地區舊時器考古的空白。
“依稀當年古戰場,兒童拾得舊刀槍。”楚漢相爭,這裡是征戰頻仍的古戰場。當年水之戰,項羽把漢軍20萬人趕入水,就在天井湖上游。相傳劉邦兵敗後,逃到湖畔,天不滅劉,地下生井,劉邦入井躲藏,他的戰馬則藏入湖畔的蘆葦蕩中。天井湖因此而得名,垂韁井、馬藏港、龍井等傳說之地至今尤在。
在香澗湖上,有一片高地,那就是赫赫有名的霸王城。湖的北岸,有兩個土山,那便是汗王臺了。霸王城的土地上偏地礫,當地人在洪水過後,往往從上面拾得色黑形古的瓶罐。而今差一點站其上,滿目蘆荻蕭蕭,令人神飛揚,耳畔猶聞人喊馬嘶,刀擊戈鳴,神驚鬼泣。昔日那場震撼古今的激戰,歷歷如眼前。當年的西楚霸王,就是從這裡突圍渡過淮河,悲壯地走上烏江末路的。
滔滔淮河,蜿蜒百里,貫穿五河縣全境。多少故事在這裡發生。昔日郭興、郭英、耿再成追隨朱元璋起兵反元,屢建功勳,這三人後來皆被封侯,並切被追溢為國公。五河與朱元璋的家鄉鳳陽僅一條淮水之隔。因此經歷三洗濠城、七洗鳳陽之兵災,五河也是生靈塗炭,路斷人稀。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曾經先後從蘇州、揚州等地多次移民過來,據史冊記載,其中在明朝初年,一次就從蘇州移民8000餘人。儘管人們常說“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但是那藏在人們心中的鄉情總是割捨不斷的。每年在收完莊稼之後,這裡的人就會打起包袱,南下蘇州、揚州,去探親、去尋舊。這種淵源決定了五河人即具有淮北人的樸實,又兼有江南人的聰慧靈秀。歷史久遠,親緣只能在發黃的家譜中尋找,可是這種親緣情節並沒有淡化,卻又化做明快的五河民歌,傳唱不衰,20世紀80年代,五河縣的文化工作者對當地的民歌重新整理,使其煥發新生。一曲《摘石榴》,更是馳名全國和東南亞地區。2001年廣西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上,五河的業餘歌手又以這一曲《摘石榴》,摘取了藝術節民歌大賽的金獎。2003年,在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五河臨北迴族鄉的獅子舞在開幕式上表演,並且喜獲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