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吉vlog

    父親節只是一個提示作用,孝順的人們會更加孝順,不孝的人們自然可能沒什麼作用,存在就有意義吧,生活總得有些儀式感。

  • 2 # 洪揚中華

    做兒女有時間,多陪陪父母是真的。節日只是形式。沒多大意義。農村的回家多買點好吃孝敬父母,年紀大了不捨的花錢買,

  • 3 # 花朵兒兒

    有句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一個不孝順的孩子,算不上善良。

    我們從出生到長大,都離不開父母的呵護,父母給了我們肉體,我們自己來塑造靈魂。對父母的愛,理應表現在平時,多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和身體健康。現在的父母很累,撫養大了孩子,又要撫養孫子,我們應該加倍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不是流於形式,過節的時候才裝作孝順的樣子圖個好名聲表演給別人看。

    記得奶奶85歲的時候,住在我家,她因為摔了一跤長期臥床,大小便不能自理,每次大小便都是我的母親端著盆子伺候,每餐吃飯也是第一碗盛給奶奶。這種孝,我耳濡目染,更加敬重我的母親。

    很不幸, 我高二的時候,母親腦出血去世,我沉浸在那種悲傷裡多年,無法自拔,經常想,如果有一條路可以找到母親,我會沿著它一直找下去。父親2013年也去世了,我是如何捱過那些失去雙親的歲月!

    多麼羨慕父母都健在的同齡人,有父母心疼,有父母牽掛,回家了叫聲爸媽有人迴應,這世上還有什麼比這更幸福的?

    如果有空,多回去看看父母,陪他們多說說話,如果有條件,接他們和你住在一起,他們不圖你大富大貴,只希望有你陪著,永遠健康平安。

    子欲養而親不待,等你想養父母的時候,父母已經不在了,歲月不等待,父母不等待。就像我,擁有的時候不知道珍惜,失去的時候,才知道父母是這世界上唯一不求回報只圖對你好的人。

  • 4 # 傻農人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人生容易老,花開有落時。人世間從古到今,人類都是代代繁衍生息,代代如此。人生在世,供養父母,撫養兒女,珍愛老婆,是自己的義務職責,是不可推御的責任。

    在自己結婚後,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都要一視同仁對待,不可偏心,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對待兒女要一視同仁。在管教方面,要嚴加教管,家嚴出孝子,嚴師出高徒。對於管教兒女,當父母的不能有半點嬌縱慣養,嬌縱慣養也許會害了兒女的家庭和前程,甚至會毀了兒女的一生。兒女長大成人後的品德好壞,給家教和平時教管有很大的關係。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僅供參考。

    在兒女長大成人後,有沒有孝心,那就在本人的良知了。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只要有孝心就好。沒有孝心,是兒子還是女兒都無用。俗語說的好,羊有跪乳之義,鴉有反哺之恩。堂上二老是活佛,何往西方朝世尊。孝敬父母,愛待家人是,自己一生的首要義務責任。

    祝天下所有父母,事事如意,愉悅永隨,生活幸福,健康長壽。

    以上所說,只代表本人個人心意觀點,不代表別人。不喜,勿噴。

  • 5 # 大中華美德

    父親節就是感恩父親的節日,天下的兒女們不管你身在何處,在忙什麼,這一天都會抽出時間來以各種方式表達對父親的愛意。當然,除了當中盡不到責任的外,相信大部分兒女會有所表示,哪怕是流於形式也罷。不孝兒女畢竟少數,應該不會影響到大部分人在節日裡對父親所表達的愛意,更何況這個節日的初衷也不會朝這個方面去多想,相信每個人的心裡都是善良的!

    綜之,就算沒有父親節,不孝兒女也一樣的存在,父親節也改變不了他的不孝;同樣,父親節也不會因為一些不孝的兒女而失去他的實際意義!

  • 6 # 得不到and放不下

    其實我覺得這樣的節日形式大於內容!都是商家為了刺激消費找的由頭!現在滿大街都是感恩什麼的,弄的你不在這個日子裡買點什麼表示一下,就像是犯了多大的罪過一樣。輿論挾持了我的想法,在這一天裡有所表示,其實沒什麼意義,不表示就又感覺自己沒有盡到人子的責任似的

  • 7 # topknight

    對親人的愛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情況下體現或表達。節日並不重要,如果就指著過什麼節表達什麼情感,說明這個情感是假的。

  • 8 # 檻外清塵

    “門前老樹長新芽,院裡枯木又開花,半生存了好多話,藏進了滿頭白髮。

    記憶中的小腳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愛交給他,只為那一聲爸媽。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滿滿的表達了父母對兒女深切的愛、對曾經平淡幸福時光的留念,也唱出了為人父母的感慨與失落,讓多少人感同身受為之淚目。

    “孝”是中華傳統美德與華夏文明的主流文化,事實上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一直以來就有若干關於敬老倡孝的歷史故事及成語典故經久流傳。這充分體現了儒家忠孝思想在中國幾千年文化、信仰甚至是政治中的深遠影響,從而造就了中華文明的這一顯著的特色。

    現代社會,人們快節奏的生活,其它多元文化的介入,以及物質文明的強勢發展所帶給人們的種種誘惑與浮躁,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文化及行善盡孝的理念產生了衝擊。不少的年輕人忙於工作、應酬、享樂,或許就是在不自覺中忘記了父母已老,忘記了已有多長時間未回家看看。更有甚者,一些過於自我、自私自利的兒女,要麼心安理得地成為啃老的“巨嬰”,要麼對父母不管不問、不履贍養之責,完全將百善之首的孝棄之如敝屐。

    其實,在當今這樣一個國泰民安的盛世,大多數老人是尚能安度晚年的,他們更多的時候只是希望子女能抽點時間來陪陪他們,與兒女吃頓飯、拉拉家常足矣。遺憾的是,還是那麼多的兒女會有n種理由難以做到。

    作為泊來品的父親節,實際上也應證了不同的中西方文化在人性與親情上的共通之處。行孝盡善,這是全世界全人類都大力推崇的主流價值觀,無疑也一種理應傳播與弘揚的正能量。我認為,正是因為還有那麼一些“不孝兒女”,或者是由於我們在對待自己的父母還有做得不夠之處,才尤顯得過父親節或母親節還是很有必要。我希望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日子,透過社會以及各種媒介的宜傳與倡導,能使更多的人反思、反省,以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去感恩與回報父母、去陪伴去反哺父母。

  • 9 # 紅山樹538

    謝邀,百善孝為先,父母養我們長大成人,做子女的孝敬父母,理所當然。羊有跪乳之義,鴉有反哺之恩,過父親節好,提醒子女不忘父母,常回家看看,帶去子女的孝心與問候,增加長輩與晚輩的親情,撫慰年老孤獨的心靈。至於不孝子女,可能就做不到了,對父母的孝心積攢在平常的生活裡。我們這兒就有虐待父母,兩在父母死後卻樂隊助興,大辦酒席,真是"活著不孝、死了大鬧”,被鄉黨唾棄。中華民族的傳統不能丟,願人們都能善待老人,常回家看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齊桓晉文之事原文及翻譯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