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幻中詩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中國的封建社會歷史悠久,但是王朝變更也很快,一般來說,一個朝代很難撐過300年。

    其中時間比較長的是漢朝。漢朝分為東西兩漢,國運加一起超過400多年,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劉秀算是開國皇帝,東西兩漢的政權並不能連貫一起,真能勉強算一個朝代,才超過了300年。

    其它朝代時間都不長,秦朝15年,隋朝國運不到40年,唐朝290年沒能邁過300年這個坎。被所有人輕視的宋朝國運卻超過了300年,雖然宋朝分南北宋,但是從政權都是一脈相承。那麼,到底為什麼很多朝代都撐不過300年呢?

    自秦朝統一中國以來中國進入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帝國時代,政治經濟高度集中。這樣的政體無一例外,國家的最高決策者都是皇帝一人,並且皇帝的地位是世襲的。因此往往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開國皇帝休養生息,鼓勵耕織,輕徭薄賦。

    之後幾任皇帝也會奮發圖強勵精圖治,所以建國前期基本上都會出現政治清明,經濟蓬勃發展,文化興盛這樣的態勢。比如西漢的文景之治,唐朝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清前期的康乾盛世等。

    然而再往後的皇帝由於天下穩定,國庫充盈。新的皇帝自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漸漸的居安卻不思危,驕奢淫逸,政策上也日漸脫離人民,不瞭解民眾疾苦等。再加之中國宮廷內部權利傾軋嚴重,但凡出現先帝早薨,後主年幼,又容易出現外戚專政,宦官專權等現象。所以這種王朝興衰週而復始的迴圈總是不斷上演。

    還有就是土地兼併的問題,土地兼併,貴族得到土地後欺壓農民。而農民越過越苦,往往出現“官逼民反”的現象。一個朝代就走到頭了,只要有點風吹草動,大批農民起義便會蜂擁而起,農民都快要餓死了,還不如造反而死。

    這樣,一個朝代很快命運盡頭。而這個發展的歷程,正好是200多年到300年,這才造成了大部分朝代的國運都超不過300年。

  • 2 # 太上斬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是指政權,政權既然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那麼政權更迭的背後是經濟基礎的崩潰,由下而上的經濟遊戲玩不下去了,這說明古代這套經濟遊戲即土地擴張兼併速度大約在300年左右。

  • 3 # 高宗1986

    這個確實事實,在中國幾千年來採取的都是封建體制,我們現在說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假如你在中國古代這樣說那你就危險了。在我們古代天下就是皇帝一個人的天下,說大點一個人當了皇帝那麼整個國家都是他的。他的權力沒有約束,他掌握國內的一切生殺大權,他可以享受國內最美的女色,他日用是國內最好的貢品...你說這誘惑大不大?皇帝這個寶座確實很多人都想坐一坐,所以這也是我們頻繁改朝換代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且一個人一旦登上這個寶座他就想怎麼才能讓自己在這個座位上坐久一點,為了使自己在位時能夠安安穩穩,當權者一定會採用專制制度,因為專制制度就是為帝王設計的。所以帝王一般登上寶座那就是終生都不會放棄手中的權力,一旦他失去權力那麼他的地位就不穩了。由於中國幾千年來所有帝王都熱衷於封建體制,所以在中國古代就很難出現一種更好的制度代替它。

    因為不管是掌權的皇帝,還是革命的領袖,他們一旦登上大位都會繼續沿用集權的統治,他們不但要自己當皇帝,還要自己的子子孫孫都要當皇帝。而且中國的儒家思想的影響,再加上國民被封建思想流毒太深,所以造成了在華人的意識裡還比較順從這種制度。幾千年來中國一直重複著改朝換代,新朝替代舊錶,然後又重新走前朝的道路,直到有一天本朝也會被後來的政權取代。幾千年來我們一直重複著這樣的改朝換代,終其原因就是制度使然,直到近代這一現象才被終止。

    我們知道封建王朝體質的不透明和逐漸腐敗,也就造就了封建王朝最終會被新興王朝取代,在中國古代很少有王朝超過三百年國祚的。因為採用封建體制的朝代,它都無法避免走向腐敗滅亡的道路,國家管控的好,那麼它滅亡的時間會晚點。如果國家上下糜爛對於腐敗不加遏制,那麼它滅亡的時間就來的快點。

  • 4 # 衛斯理1992

    以下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歷來王朝建立者都經歷過九死一生,鬥智鬥勇,在血與淚的鬥爭中勇奪天下,深知建立不易,對政治和軍事是十分的上心和用心良苦,其後代也不乏有勵精圖治向上看齊的,但也有前期靠偽裝和政治集團扶持上位的,對於前者是王朝的大幸,王朝得於鞏固和維護,對於後者甚為不幸,我們就說下不幸,大部分王朝衰敗離不開當權者的不務正業,貪圖享受,注重個人利益忽略其朝代子民的幸福安危,政治和軍事長期處於你爭我搶,鬆懈無度的狀態,其統治者也貪圖享受,任人唯親,忠良不用,任用奸臣,不務正業,其上有能力的忠臣傷痛欲絕,其下漸失民心,外族勢力虎視眈眈,內部矛盾從從,百姓造反,到處揭竿而起,加上古代以冷兵器為主,通訊不發達,造反者的發展沒有及時制止,一造反都揭竿而起,鎮壓者不重視不解決百姓的生存問題反而注重個人利益,王朝自然衰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正確理解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範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