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秋凡
-
2 # 厚德揚善文化小館
一、劇本的發展歷程
影視作品創作,第一步就是要創作劇本。這對於整部影視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如果把整部影視作品的創作比作建一幢大樓,那劇本就相當於地基,而地基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上層建築的質量、朝向以及大致的形狀,等等。因此,劇本創作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最終作品的質量。劇本是影視、戲劇的基礎,直接決定了我們整部作品的方向以及主旨。因此,劇本在影視創作中所處的位置異常重要。
劇本是由畫面講述出來的一個故事。它是未來視聽語言的一種文字表述。但是早期的電影是不需要劇本的,法華人路易·盧米埃爾兄弟於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正式放映了他們拍攝的影片《工廠大門》、《水澆園丁》、《火車進站》、《嬰兒午餐》等幾部短片,這一天被公認為電影的發明日。盧米埃爾兄弟的電影都是把攝影機架到一個固定位置,攝影機前面的人像往常一樣生活,這樣拍攝出來的影片是對真實生活的記錄,更像是一部紀錄片,並且影片篇幅較小,在初期的時候是沒有劇本的。
到了梅里愛時期,他拍攝一些動物遊戲、雜耍等。他建立一個攝影棚,在一端表演,另一端用固定鏡頭拍攝。常常是一個鏡頭拍攝到最後,當然這也不需要劇本。但是梅里愛在一次拍攝中有一個重大發現,他拍攝的時候機器出了故障而停下來,修好以後繼續拍攝,等放映的時候奇蹟出現了,本來出現的馬車變成了靈車,這次經歷給了梅里愛很大的啟發,他發明了著名的“停機再拍”。透過“停機再拍”他發現了電影中其實可以有人的主觀意識,攝影者可以決定要拍什麼不要拍什麼,這就為劇本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劇本的出現是和電影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的,後來電影發展到有劇情的無聲片,在這個時候劇情較複雜,並且影片長度開始延長,這就需要事先寫好劇本來指導演員的表演。劇本的大量出現是從聲音進入電影開始的,聲音進入電影這就意味著對話開始受到創作者的重視,電影向戲劇,文學大量借鑑,在電影中,對話成為電影的主要構成部分,這時才不得不在開拍前寫出完整的可供拍攝的劇本。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以後,由於電影高科技的發展,無論是藝術還是娛樂,人們對電影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必須要有一個投資商、製片人認可的劇本。情景喜劇《我愛我家》導演英達在一次採訪中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愛我家》之所以能有這麼大的成就,不是我的原因,我只是把本子拍攝出來而已,它能成功是因為梁左,所以《我爰我家》是編劇梁左的標高,是他的成就。”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來了劇本在影視劇中的重要性。
二、劇本——一劇之本俗話說,劇本是一劇之本,也就是說劇本是影視劇創作的基礎。在解釋為什麼說劇本是影視劇的基礎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編劇。
劇本可以是由編劇自發創作,也可以由製片人提出初步想法,再透過編劇將其轉化成劇本。但無論創意是由誰想出來,總需要一個人把它訴諸文字並整理成一個完整的劇本,這個人就是編劇。
編劇是劇組工作人員中最早接觸生活素材的人,他負責將生活變成藝術的最為關鍵的第一步。電視劇《半路夫妻》編劇彭三源之前為了獲得第一手的靈感,曾親自到北京花園路派出所蹲點,體驗片警的真實生活。這段時間的蹲點,讓《半路夫妻》劇本區別那些閉門造車之作,裡面人物的個性都很真實可愛,裡面有一場貓上樹以後下不來的戲也是彭三源在體驗生活中得到的靈感。《金婚》中有一集是20世紀60年代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家家斷炊人人捱餓,佟志和文麗兩個人同樣被餓得臉色發綠。他們的大女兒養了一隻小兔,餓壞了的佟志盯上了女兒的兔子,想殺了吃肉,一開始不同意的文麗也經不起美食的誘惑,兩個人晚上的時候偷偷把兔子吃了。這樣的事情其實是發生在編劇王宛平父輩身上的故事,她向他們採訪60年代的情景,老人們就講了這樣的故事。因為這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所以出現在電視劇裡面的時候顯得非常的真實可信,這對編劇來說也是最原始的生活素材。
劇本為導演和其他的再創造者提供作品的思想和藝術兩方面的基礎。因此電影劇本決定了影視劇反映生活的深刻度和藝術造詣的高下。影視劇的主題思想在劇本創作階段就已經形成了,它是編劇對於生活和故事的看法,抒發了編劇的情感,導演在進行創作的時候會按照這樣的主題思想來處理影視劇。一部成功的劇本中還會對攝影、燈光、道具、演員等其他部門提供參考,這也決定了影視劇在藝術方面的成就,因此對拍攝、後期製作等技術和操作過程有一定了解。
回覆列表
一部合格的微電影,必不可少的要素。
微電影是什麼?你可以理解成縮小版的電影,從時長,劇情,拍攝,投資都縮小所拍出的電影。
而一部微電影的製作要素什麼?其實很簡單,它和真正的電影一樣,甚至往往還要更加精緻。
老墨雖然沒有拍過微電影,但多少也看過一些,無法是以下幾大塊:劇本,拍攝,剪輯,後期,包裝,宣發。
首先說劇本吧,一部好的微電影劇本上一定要下功夫,需要精雕細琢,因為時長的關係沒辦法讓你多做鋪墊,所以在劇情的把握,以及演員的對話等等都是需要再三斟酌才敢敲定的,最主要的是你想拍一部什麼?你想向觀眾傳達什麼?
拍攝上,要掌握一的每一個鏡頭要表達什麼,最好把這個鏡頭拍出美感,這樣會為整個電影加分。
剪輯是整個電影製作中起著決定性的環境,剪輯師透過雙手就能很簡單的讓一組鏡頭表達兩個甚至更多層面的意思,而一部電影的好壞,剪輯也是佔十足的重頭,比如網路劇毛騙,或者電影甯浩的《瘋狂的石頭》甚至是蓋裡奇的《兩杆大煙槍》等等都算是精良剪輯過的經典電影。
後期,囊括了剪輯,當然更重要的是美術和配樂這塊,尤其是配樂,不要以為微電影就沒有配樂了,當然有,而且比之電影要更加用心選擇,雖然配樂在微電影這塊佔比不大可能不到全劇的五分之一,但就是這五分之一最好要達到畫龍點睛之筆。
包裝和宣發可以加起來說了,包裝是把一部你拍出的作品外做一件很好看的衣服,比如電影海報,宣傳影片等等,宣發就是把這部片子發出去,之前做了這麼多努力,估計你也不是拍出來留著自己玩的,肯定是要釋出,但釋出可不光是上傳完事就ok的,前期要想辦法讓更多的人知道你這個東西,比如炒話題,比如各站提前宣傳等等,有太多好電影宣發不給力而慘死的,比如去年的《閃光少女》就是因為宣發不給力甚至是負面的導致票房慘淡,後來老墨去看了不錯的電影。
總而言之,微電影,別看小巧玲瓏,但五臟俱全,正是因為它小,所以有些地方要更加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