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日軒主人

    對於上古華夏文明,恰有一些研究心得,一些淺見,望大家指正!

    首先,太史公《史記》的開篇是《五帝本紀第一》,我們所看到的《三皇本紀》是唐朝司馬貞補錄,這說明至少在漢朝司馬遷掌握的史料中,五帝是有證可考的,可以入史,而三皇時代乃至更遠的傳說,已經無證可考,不足為信。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自夏啟回溯,至禹王,至帝舜,至帝堯,至帝嚳、至顓頊,至軒轅,這是一條清晰的脈絡,傳承緊密,關係明確,有姓氏傳承,當時很多的上古文物還在,即便流失也時間不長,比如說禹王九鼎,秦時失傳距離司馬遷的時代不過百年,這些古物及銘文很可能是太史公的第一手史料。

    而從軒轅黃帝開始到伏羲、女媧、神農三皇,中間隔8代,530餘年,黃帝雖自稱與神農同出於少典氏,但實無可靠,且三皇以人獸結合的形象出現,實際上已經脫離了史實的範疇,完全神化。所以不足以稱之為歷史,因此太史公未錄入《史記》。

    最後嘮叨一句,關於學術界的問題。一些人一旦冠以學術的稱號,便似乎覺得自己已不是常人,他們認為如果不能證明1+1=2,那麼1+1就必然不等於二,我向來對這種故作高深的學術理念不屑地很,司馬遷是做學問的人,他對待歷史的嚴謹未必便不如今人,可是至今一些學者專家們跟在西方言論後面執意否認夏朝乃至之前的中華歷史,殊不知,太史公寫史的時候,西方那些專家的祖先還在刀耕火種,這些人的話如何信得!

  • 2 # 靜夜史

    為什麼不能算呢?

    從民國開始,一股股質疑中華上古文明的專家狂風不斷颳起,比如質疑大禹是一條蟲,質疑夏朝的存在。

    我們不否認有學術精神是值得稱道的,但是這種和西方質疑者遙相呼應的做法,未免太傷華人的心。而且最重要的是,西方的所謂質疑者用心何在,我們心知肚明。

    在更早的時候,西方就質疑商朝的存在,直到清朝晚期,王懿榮發現大量甲骨文,在大量文物的印證下,他們才勉強承認商朝的存在。

    而今天,關於夏朝是否存在的質疑不僅沒有消弭,反而甚囂塵上!

    究其原因,是西方所謂的:沒有實物出土的,統統認定為不存在的奇怪邏輯在作祟,試想,如果夏朝都不存在,那麼再往前的三皇五帝則更沒有可信度,於是就到了今天的問題。

    這裡有兩個疑問:

    1、既然商朝文明程度如此之高,那麼商朝是怎樣發展起來的?要知道,沒有哪個文明可以在不到600年的事件就從原始人發展到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

    2、既然三皇五帝不存在,那麼中國先秦古籍不斷提到的中華始祖們到底是什麼?是古人集體在自娛自樂地撒謊嗎?那和高麗棒子有何區別?

    我們被所謂的西方考古思想毒害太深了!

    為什麼司馬遷記載的《三皇五帝》會被質疑?首先就是司馬遷時代距離三皇五帝時間已然太遠,很多證據完全無法考證,更不要說相互印證;其次,在從先秦到漢朝的漫長歲月裡,中華古籍遭遇了數次大毀滅,很多記載已經被毀滅,根本就沒有第一手資料。

    說起古籍被毀,我們都會想到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進而將所有先秦時代古籍毀滅的罪名都算到秦始皇頭上。實際上秦始皇毀滅的數量遠遠沒有那麼誇張,為了大一統的需要,秦始皇只是毀滅了一些異端學說的書籍。

    而最為徹底的毀書,則要算到我們的先賢孔子身上。我們知道孔子編寫了一部《春秋》這是一部講歷史的史書,除此之外,孔子還整理了留經,作為儒家的經典。

    很多時候,修書就是毀書!

    到司馬遷寫史書時,已經沒有可以參考的第一手資料。

    西晉出土了一部著名的竹簡《竹書紀年》,這是魏國的一部史書,因為被埋葬所以逃過一劫,而這其中,對於上古時期的記錄,特別是對歷史的還原,有很大的補充。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司馬遷的態度是嚴謹的。比如他記錄的商朝國君姓名,民國時期大師王國維也曾考證,和司馬遷的記錄基本一致。

    可恨的是那些為實現自身目的而混淆視聽的人!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 3 # 星火之燎於原

    不知道題主是否知道《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裡面就包括了三皇五帝。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是其他世界各國所不能比擬的。就世界而言,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且年代久遠,很值得探究與思索。

    所謂三皇五帝,從古代史籍來看,各有各的說法,都不一樣。

    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軒轅

    金帝顓頊、木帝帝嚳、水帝堯、火帝舜、土帝大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領導想另外安排別人代替自己的位置,感到迷茫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