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66759068971

    皈依三寶非常好,你的發心非常好,平時多唸佛,懺悔自然就業消智朗。也可以放生,捐款之後把功德迴向做為助緣。

    這也是我的一點建議。

    ===========================================

    下面是師父的開示:

    正信的生活與正信的信仰

    社會上有一些人雖然也說有某種信仰,其實,實際上卻都是迷信的多,甚至於有的更是邪信。那麼什麼才是正信呢?又如何獲得正信的生活與信仰呢?

    (一)從偽裝的信仰到真實的信仰

    一般社會大眾,由於沒有獲得真實的信仰而趨於迷信、邪信,因此,民智不開,便胡里胡塗的做出很多愚昧的事情來。比如看風水、時辰、算命、佔相、卜卦、燒錫箔金銀紙時,都是迷信的行為,都為佛法所不容許。

    佛光山有一個萬壽花園公墓,常有人因親友故世,想將他葬在公墓上,如果我遇到了,我常對他們說:「最好不要帶地理先生來看風水。」有些人不明白為什麼,因為找地理先生看風水,必須要管理公墓的人先送紅包給他,如果不送,他在看了墓地後,即使喪家主事者覺得滿意,他也會藉故說:「這塊地方向不好,如果你的父母安葬於此,對子孫犯衝。」聽了這話,你一定認為那還得了,為了安葬父母,卻衝犯了小兒小女,絕對不能要這塊地。又如蓋一棟房子,即使你已看好一塊地,如果地理先生說:「房子的方向朝這邊不好,因為朝這一個方向對你的父母不利。」試想你能冒這個大忌嗎?迷信,就是用一種恐怖的方法,抓住人性的弱點,使得你不敢違抗他的信仰,一個人如果沒有正信的智慧,就不能從迷信中解脫出來。佛陀在《遺教經》中一再指示我們:「不得佔相吉凶,仰觀星宿。」因此,我自己一生所奉行的是「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的至理名言。只要我們存心公正,什麼地方都可以去;只要大家感到方便,每一個時辰都吉祥。真正的佛教徒絕不迷信,迷信的絕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另外有一種是邪信,譬如一貫道,究竟什麼是一貫道?恐怕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瞭解;可是又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去相信它呢?或許是它那一份神秘的色彩,以及那扣牢你的誓言,不敢違反,只得一直相信下去。然而,信仰不應該這樣輕率的,只因人情,或為自私,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因此,我們要把偽裝的邪教的迷信捨棄,而選擇真正佛教的信仰。

    (二)從天命的信仰到自主的信仰

    一般人通常都歡喜相信天命,任何事物,都歸於天的安排。飯食,是上天給我們吃的;利益,是靠天得來的。當然,這種思想並非有什麼罪惡可言,只是,把自己的主權,毫無條件的送給了神明,讓神來作主宰,來統治我們,這種不知道自己有主權可以主宰自己的人,實在是世間上最愚痴、最可憐愍的人。一個人人生的幸福、生活的快樂、精神的愉快,前途的光明,為何要讓神明來支配、來施予呢?佛教講「人人有佛性」,就是在提高我們每一個人的主權。讓我們警覺到原來我們可以主宰自己的一切,黑暗的,可以改變為光明;悲慘的可以化為幸福;崎嶇不平的,可以鋪成坦蕩蕩的人生大道。信佛,說得透徹一點,就是信自己。凡事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比依賴神明的支配不是更有意義嗎?

    (三)從人情的信仰到正信的信仰

    有許多人的信仰,往往因為這個廟也去應酬,那個廟也去走動,到最後終於被眾多人情包圍,而不能選擇真正的信仰。其實,信仰應該是依法不依人。佛陀說有「四依止」,即一、「依法不依人」:信仰佛教的人,依據佛陀的教法而求「信解行證」,不要因人(說法的人)的優劣而放棄信仰;或只做某一個寺廟、某一個僧眾的信徒,而置整個佛法於不顧。

    二、「依智不依識」:智是智慧,如光明朗照,可以看到本來面目;識是差別、分別。學佛的人,不以分別的知識去追求佛法,才能得到佛法的真髓;學佛的人,應該運用智慧去內證真理,才能獲得解脫。

    三、「依義不依語」:信佛的人,應該從義理上去了解佛法,不應該在語言上推敲、計較。

    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不了義的佛法,只是勸誘初信或根基淺薄的人的方便法門;信仰真理,應該相信那究竟的一乘解脫之道。

    「四依止」是我們每一個信佛的人都應該知道的道理,並且要切實去施行。

    (四)從寺廟的信仰到僧團的信仰

    我們信仰佛教,不要只做一個寺廟的信徒,應該要做整個佛教僧團的信徒;不要只做某一個人的弟子,應該要做全僧團的弟子。做為一個佛教徒,對任何一個寺院,都應該要護持;凡僧團的任何事情,只要能力所及,都應該盡心協助,應該愛護僧團如愛護自己的家園一樣。本省各地寺廟林立,信徒眾多,常常看到一些在家信徒,走動於每一個寺廟之間,比較僧眾待他的熱忱程度,有些甚至於撥弄是非,使寺廟與寺廟之間感情不和,這種情形都不是一個正信佛教徒所應有的行為。信仰僧團,護持僧團,才是佛弟子應有的責任。

    (五)從雜亂的信仰到純正的信仰

    現在的信仰太複雜了,也不管禮拜的物件是什麼,他就這兒也燒香,那裡也拜拜,其實雜亂信仰就不能獲得信仰的利益。所以,我們不要雜信,這個也信,那個也信,心力不能集中,真正困難時就得不到幫助。倒不如把身心歸向三寶,讓三寶統一我們的信仰,不必見神就叩拜,逢廟就燒香,應該要清化我們的信仰。

    ===========================================

    發願、學佛、修善,能夠改變未來的命運。當然,其中有佛法不可思議的力量在;經中說,皈依三寶即有三十六位大善神來做護持,求願消災、延生的人,既皈敬三寶,當然也有善神護持。由於無始以來,善惡因果迴圈不已,而且複雜之至,恩恩怨怨,彼此交錯,誰先欠誰,一般眾生乃至於羅漢都難辨明;若以佛法的力量和護法善神的庇佑,應受的果報,也不一定非受不可。例如富貴者不會和貧賤之人計較小債而急求償還,當宿世的冤親,超生離苦之後,心頭的怨恨消除了,便不再以冤報冤了.

    再深一層說,作為一個佛教徒,如果為了滿足不同的願望,而經常變換修行的方法和崇拜的物件,便會失去中心的目標。正信的佛教徒,信仰三寶是為學佛、修法,是學佛的慈悲與智慧,以佛法的正確指導,修行專一的法門,以達成持戒、修定、發慧等一貫的目標。只要不離三寶的原則,日復一日地,以看佛書、做佛事、持戒、佈施、禮誦、懺悔等為日課,縱然不求現實利益,現實的利益也會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成就。

    摘自-聖嚴法師

    南無阿彌陀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鈴木車值得入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