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下雨啦16

    Breda Modello 1935 PG是義大利生產和製造的自動/半自動步槍。它的最大意義是世界上第一款採用了Burst模式的槍械,M1935 PG的Burst模式是一次性發射4顆子彈。

    本槍採用了相對複雜的邦氏自動原理,即槍械在擊發後使用安裝在槍口的集氣筒收集火藥燃氣,火藥燃氣推動連桿,(連桿)帶動解鎖槍機,壓縮復進簧,並完成抽殼、拋殼的動作。再透過復進推入下一發槍彈,完成閉鎖。M1935PG中採用6.5mm卡爾卡諾步槍彈的半自動版本曾被義大利軍隊在二戰期間採用,還有7×57mm可選擇射擊模式的型號被生產,這批7mmM1935PG被送到了哥斯大黎加,部分可選擇射擊模式的M1935PG採用4發點射代替了全自動射擊模式。

    Breda Mod. 1935 PG體積小巧,但是它重量比較大,槍身是從Carcano Mod. 91TS步槍上整來的一整塊木板,工作方式就和“PG”說的那樣:導氣式。氣體透過槍管外的套筒推動銷輸送到氣缸。復位杆偏移到右側連線活塞與拉機柄的連桿,該武器是發射時槍栓封閉。在關閉槍栓的動作時,在其行程的最後部分靠在槍栓的一個斜面,並因此被迫向上,與上鎖定凸耳接合後膛以上的凹部。發射後,杆推回槍栓,槍栓就可以再次走低釋放,反衝彈出彈殼。最後一槍之後槍栓開啟透過作用在橋接的杆上,扳機後面釋放。拉機柄在步槍右側作為彈匣的釋放按鈕。瞄準裝置為槍口前方的鐵質突起以及後部的瞄準器。武器使用開放的20發彈匣,從下方插入。有一個Carcano Mod.91的刺刀座。

    主要引數:設計年份:1930,製造商:Società Italiana Ernesto Breda per Costruzioni Meccaniche,生產日期:1935,生產數量:850,重量:5.25千克,長度:910毫米,槍管長度:454.7毫米,口徑:6.5mm 7mm,彈藥:6,5 × 52 mm ,Mannlicher-Carcano 7 × 57 mm Mauser,槍管數:1,工作方式:導氣式,射速:30發/分(半自動)600發/分(全自動),初速:661m/s(6.5)770m/s (7),有效射程:400—500米,最大射程:1500米,彈匣容量:20,發瞄準器:最遠標到了2000米。

  • 2 # 國平軍史

    二戰時,關於義大利軍隊的表現,網路上都是冷嘲熱諷,以至於義大利軍隊的武器裝備也鮮為人知,全球軍迷最感興趣的就是德軍和美軍的武器裝備。

    義大利軍隊陸軍步兵裝備,事實上也是不錯的,除了6發彈倉供彈的卡爾卡諾M-1891式栓動步槍比較陳舊以外,機匣上方供彈的OVP衝鋒槍,特別是伯萊塔 M1938A式衝鋒槍,作戰效能還是相當不錯的,也是二戰著名的一把衝鋒槍。

    只是網路上推送義大利陸軍槍械的文章極少,導致義大利武器在軍迷中的知名度並不高,言必稱德棍老美毛子的槍械如何,以及對日軍步兵槍械的極大諷刺。

    在二戰時期,義大利軍隊少量裝備了一把既能半自動也能自動發射的步槍,即伯萊塔M-1935PG全自動卡賓槍,因此義大利軍隊是玩自動步槍最早的二戰交戰國,只是國內軍迷絕大多數人不知道而已。

    此槍知名度不高,除了裝備數量極少以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誕生在義大利軍隊中,倘若換成是德械或是美械,一定會名聞遐邇,這是毫無疑問的。

    採用導氣式原理的伯萊塔M-1935PG,槍長0.91米,槍重5公斤(實在是太沉了對步兵來說),採用6.5毫米口徑,發射6.5 × 52 毫米卡爾卡諾彈步槍彈,20發開放式彈匣供彈。

    初速每秒700米,有效射程400米,有半自動和自動兩種發射模式,事實上就是一把突擊步槍,早於德軍投入東線戰場大名鼎鼎的MP-44突擊步槍。

    此槍由伯萊塔的首席設計師設計,最初的型號是半自動,經義大利陸軍測試評估,認為結構複雜且成本高昂,因此伯萊塔公司沒有收到大的訂單。

    但哥斯大黎加軍隊,卻對這把M-1935PG步槍非常感興趣,於是,訂購了400把全自動版本使用7x57毫米毛瑟步槍彈的M-1935PG步槍。

    此版本除了具備單發和連發射擊功能以外,還裝有4連發的限制器,作為軍迷個人所知,是世界上第一把可實施4連發的步槍。

    1943年-1944年間,伯萊塔公司僅生產了不足1000把M-1935PG步槍裝備了義大利軍隊,由於M-1935PG步槍裝備數量十分有限,可以視作不是義大利軍隊的制式裝備,因此外界對此槍幾乎沒什麼印象。

  • 3 # 瘋狗的輕武

    佈雷達1935PG的話看名字就知道研發在30年代,也正常,但是全世界各國都在搗鼓自己的半自動。意呆利也不例外,但路走錯了...比如,它的自動原理是使用槍口集氣式。

    我們知道歷史上槍口集氣式的槍都沒好下場,比如M1加蘭德早期型、Gew41他們

    1935PG也一樣,槍口上有個用來壓氣的罩子,槍管邊上有幾個導氣孔,發射的時候從氣孔中丟擲來的高壓燃氣被罩子鎖住,然後往後推動包著槍管的活塞套運動(和Gew41更類似)

    閉鎖是那會比較標準的槍機偏移,但它是個開膛待擊...很難想想為啥義大利人要在步槍上使用這種對精度不友好的設計。

    這款步槍義大利自己裝備的不多,但是有數百支賣到了哥斯大黎加,而哥斯大黎加版本的M1935PG上多了個“點發”(Burst)模式。就如同M16A2的三連發一樣,但M1935PG是四連發,在當時這是頭一遭使用點放的槍。而四發點放的控制也是和現代一樣,透過一個棘輪實現。

    義大利自用版使用6.5x52mm卡爾卡諾彈,而哥斯大黎加版本使用7x57mm毛瑟彈。

    整槍不算長,910mm。在當時屬於卡賓槍這個級別,但是5.25公斤確實太重(加蘭德只有4.2公斤,重的理由就是槍口集氣原理和那個大套筒活塞)

    半自動模式下射速30發/分鐘,點放模式下600發/分鐘(和AK一樣),有效射程4-500米(毛瑟彈500米)

    這把槍結構特別複雜和昂貴,而且槍口集氣的可靠性也不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電腦主機稍微有力的碰一下就宕機,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