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向沐浴國風哦
-
2 # 寶貝媽媽愛攝影
在古代,跟君子有關的描述比如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君子坐懷不亂;君子行而不鬼……可見君子是指思想和行為都是一身正氣的人。
這些畢竟是文人理想中最高階狀態的人。事實上人性總是有醜陋的那一面,例如自私、好色等等。沒辦法,人都是不完美的。
放在現代來看,擁有正直、善良、禮貌、孝順這些品質已經很難得了。如果再要求樂善好施、深明大義、捨己救人這類品質,那就更少之又少。對君子的要求好像也在不斷的降低。
君子的反義詞可以是三觀不正,可以是猥瑣,可以是粗魯,可以是自私,可以是作惡等等。由此看來,不對社會和外人帶來惡的影響就能稱為君子了。
每個人對情感的要求標準是不同的,如果這個人在某一方面令你非常稱讚,即便他不完美,你也可能認為他是君子。反過來說,一旦他對周圍帶來了壞的影響,都會被人排除在君子之列。
如果在古代,某男子瞄了一眼旁邊姑娘的胳膊,就算小人了,而在現在,盯著胸看也不會覺得是流氓。
時代變化對行為的寬容在增加,就把不作惡這一標準來定義君子吧。
-
3 # 自教自學自強超級教育
勤讀經典嚴律己,
知行合一重仁義。
敬親孝老愛妻子,
和睦友鄰濟鄉里。
樂善好施心慈悲,
扶貧濟弱助教育。
修賢習能敬事業,
修齊治平利社會。
勤儉節約重環保,
淡薄名利節物慾。
五湖四海訪高師,
重道厚德修心志。
慧眼識人辨美醜,
天下君子本相惜!
-
4 # 大提琴心聲
人類社會沒有完完全全的君子,只有認認真真去努力做一名君子,因為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現代一言九鼎的人少之又少,君子離(聖人)不遠,是人類學習的楷模和精神榜樣。原則上社會沒有君子,但是小人可以遍地。一生一世很難遇君子聖人,但是一生一世遇到小人的機會實在太多啊
-
5 # 海上明悅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亞當-斯密認為,其實窈窕淑女,只有jun資才比較好求。
單這裡面兩個君子,其含義,意蘊,涵蓋,就不是同一範疇。更遑論夫子大家們煌煌鉅著裡其他涉及到君子二字的文學修辭和指摘了。晚輩冒然撕撇,強加定義,幾近夏蟲不可語冰。
我們一般以為,君子和小人是井渭分明的。
我們不需要無間道的社會生涯,拒絕黑與白之間的過渡色。正邪自古不相融,水火從來都是懟,贏就是盈,書就是輸。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只能說,今時今日,眾生焦灼,經濟主宰了一切,你我都在其中,如篷如舵,如研如磨。
非常遺憾。世間已無正君子,凡俗盡是負小人。
不能奢望接觸到的是人中君子,一旦先行在道德的頂點上去高抬了別人,當骨感的甚至殘忍的現實擊潰了那豐滿的理想與期待,我們將會多麼難過,且易走偏鋒。
何必呢?
-
6 # 微笑的芒果
君子是過去有識之士首要奮鬥的做人標準。
在過去,聖賢是指聖人和賢人的統稱,聖人的智慧圓融、通達;而賢人則略遜一籌,智慧離圓融尚有幾分欠缺。聖人的覺悟比賢人更圓融,賢人則還有煩惱。
君子,就是賢人。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過去書中的記載,概括來看,君子的道德修養很好,心地善良,懂得及他人之所及,同時也嫉惡如仇,明察秋毫。可以說,將本性中的善的天性,恢復、塑造的值得後輩學習,是我們的榜樣,有正社會風氣的功效,對後世子孫也具正面影響。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過去的統治者高度讚歎、社會上的高度認同君子,是十分正確的。
就包括現在,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可是,到近代以後,我們對君子的涵義,有一些誤解。總覺得稱君子者,有些古板或者道貌岸然。這真的是很大很大的誤會。
君子,才是真正的性情中人。性情就是本性中的善性,可不是滿口之乎者也那種形象。
過去的讀書人,高度的精神享受就是讀聖賢經典,經典的意趣無窮無盡,哪怕你讀到鬍子花白,也意味無窮。是這個原因,使過去有修養有道德的人手不釋卷,不是賣弄炫耀為目的,而是真的在享受,《弟子規》中所講“有餘力,則學文”,他做到了。而這種形象被近現代一些文化作品給變相醜化了,以至於我們誤解很深。
另,古板,這也不是君子的標籤,君子所為,第一點就是符合人之常情。賢人的標誌性人物——孟子,在《孟子·離婁上》就很明確地解釋了“嫂溺叔援”的原因,這個成語比喻視實際情況而變通做法。哪裡有古板?一絲古板的心都木有。
所以,理解古人口裡“君子”的涵義,我們還是要回歸經典,不要把君子“有所止”的“禮”認作古板。
君子,性情中人、文質彬彬、發乎情、止乎禮,是指這樣一類人。
回覆列表
君子一詞聽起來高大上,我們一般人遙不可及。其實老向想說的是:我們或多或少都是君子!只是,純粹的君子比較少。
什麼是君子呢?籠統地說,就是道德高尚的人。
我們雖然不是什麼大善人,但是肯定都做過好事。我們不是雷鋒,但肯定也曾無私地幫助過別人。也就是說,我們的內心,其實也住著一位君子,我們在某些時候也是君子!
只是,我們的心中也住著小人。有時候是君子贏了,有時候是小人贏了。有的人君子贏的比較多,有的人是小人贏的比較多。
那麼,怎麼才算是君子呢?孔子多次提及這個詞,可是沒有給出一個標準的答案,只是在《論語》說出了一些君子之道給我們參考參考:1.遵守禮法。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別人不瞭解自己,但自己並不為此生氣,這不也是君子嗎?
人生漫長,總會有被人不瞭解的時候。多看開點,笑笑就過去了。
3.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說:“君子在飲食上可以不追求飽足,居住上不必要求舒適,工作勤敏,說話卻很謹慎,到得道之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的話就可以說是好學了。”
4.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貢問君子之道。孔子說:“對於你要說的話,先做到了,再說出來。”
君子,首先就不能失信於人吧。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也,君子成人之美,別人開心自己也高興。小人呢,總是見不得別人好,各種羨慕嫉妒恨。
6.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看重道義,所以能透過道義上的事情明白得失對錯。小人看重利益,因此常在利益問題上明白得失利害。利益當然是要維護的,但是這必須建立在符合道義的基礎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