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點歷史君

    茄子一直是很親民的蔬菜之一,在家家戶戶的飯桌上都時常可見,因為其價格便宜,口感極佳,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尤其是夏日酷暑,人們在飽受高溫作業的折磨下,在飲食上就不願意吃寫太過油膩的東西,經常喜歡吃一些涼拌菜。

    在我的家鄉東北,茄子一般都是蒸熟,然後撕開用醬、蔥葉拌著吃,味道特別好,清涼解暑還開胃,是農村人最喜歡的美食。甚至在一些地方,還流行生吃茄子,足見人們對茄子的喜愛。

    其實想想,茄子最早在漢朝就有了,經過了2000多年的歷史沉浮,朝代的更替也沒有遺失這一美味的蔬菜,也是不容易。

    那麼茄子是起源於本土嗎?起初我也是這麼認為,但是經過查詢史實之後,發現茄子並非起源本土,反而是種舶來物。

    什麼是舶來物呢?就是透過海運從外國傳到中國的東西。看看茄子是如何傳到本土和它是怎麼發展至今的吧。

    一、茄子的起源之說

    茄子,又稱作矮瓜、白茄、吊菜子、落蘇、茄子、紫茄等等,是種被子植物,是一年生作物。

    關於茄子的起源,史學界大抵都認為茄子是東南亞熱帶地區的產物。像古印度、馬拉加西、模里西斯等地,都是茄子的重要產地最開始傳到本土的茄子,理由很簡單,考古學家發現了5000多年前古印度人食用茄子的記錄,較本土的記錄早了足足3000多年。因此茄子起源東南亞熱帶地區,這個事毋庸置疑。本土的茄子,相傳就是從古印度傳進來的。

    那麼古印度人喜歡吃茄子嗎?恰恰相反,雖然古印度條件很差,但是當地人總覺得茄子有種說不出來的怪味道,因此只是作為果腹之用,卻也未收到人們的喜愛。

    即便在16世紀被人們注意到,卻也不是用來食用,而是用來觀賞。茄子雖然起源於國外,但是真正受到人們喜愛,其實是傳到中國之後。

    二、茄子從漢朝引進,到南北朝時期都沒大量種植

    茄子在中國最早的記錄,其實是在西漢末期,所以有理由認為,茄子傳進中國是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時期。

    至於東南亞熱帶的起源地那麼多,是從哪個地方傳進中國的呢?

    我認為應該是從古印度傳來的,因為早在西漢末期,漢朝人民就已經和古印度開始通商。張騫的絲綢之路,開闢了海外市場,茄子也因此得到機會在中國面世。

    最早傳進漢朝,是在四川等地。在《四川川志》上最早的文獻記錄茄子:

    “落桑皮棕,種瓜作瓠,別茄披蔥。”

    這裡面記載的,是將修建桑樹,將棕櫚纖維提取出來,種植瓜果和瓠,將大蔥和茄子種植在土地之中。

    西漢人楊雄作《蜀都賦》也有關於茄子的記載:

    “盛冬育筍,舊菜有伽”。

    裡面提及的舊菜“伽”,指的就是西漢時期的茄子。唐人段成式在《酉陽雜組》中對茄子與伽的關係有說明:

    “‘茄’字本蓮莖名,革遐反(按:即“加”音,現在“雪茄”也仍讀此音);今呼‘伽’(按:即“且”音),未知所自。”

    因此,西漢時期的茄子被叫做“伽”,是鐵定的事實。茄子雖然從漢朝傳進,在此之間,留下了很多烹煮和種植的辦法。

    茄子發展到晉朝。在《南方草木狀》提到:

    “茄樹。交、廣草木,經冬不衰,故蔬圃之中種茄”。

    在晉朝時期,已經有人開始研究種植茄子的辦法,因為茄子在冬天仍然不會衰敗,因此在蔬圃之中冬天亦可吃到新鮮的茄子。此法原本是北方種植辦法,從晉朝時期開始往南方傳播。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也有記載的辦法:

    “如去城郭近,務須多種瓜、菜、茄子等,且得供家,有餘出賣。”

    在北魏時期,茄子已經成了農民種植的作物,不僅用來自己家吃,剩的還會沿街販賣。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漢朝以後,就一直存在種植茄子的行為和辦法,但也僅僅是一小部分,直到南北朝時期都沒有得到大量種植,也許與當時的朝廷有關。

    三、隋唐到宋朝時期,茄子被叫做“崑崙紫瓜”、“落蘇”

    茄子發展到隋朝時期,其實也沒有被普及。很多地方的人們見到茄子,還覺得是個稀罕物件呢。在這一時期,茄子的叫法層出不窮,在此之前,人們只知道茄子通體發紫,傳自崑崙,,一般叫做伽。

    在《清異錄》有詳載:

    “煬帝緣飾為崑崙紫瓜,人間但名‘昆味’而已。”

    這茄子又稱“崑崙紫瓜”,想不到還是隋煬帝起的名字。到了唐朝時期,茄子又有“落蘇”之名:

    (段)成式因就節下,食伽子(即茄子)數蒂。偶問工部員外郎張周封伽子故事,張雲:一名落蘇。

    段成式第一次吃茄子的時候,並不知道它的名字,張雲告訴他是落蘇。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在唐朝時期,茄子就已經從“伽”變成了“落蘇”。

    關於落蘇之名,有說是唐朝時期,從暹羅到唐朝的僧人,帶來了一種特殊的茄子,口感如棉沙一般。

    乳生酪、酪成酥,酪酥即乳。

    佛家認為乳就是白沙,因此在唐朝也管茄子叫“酪蘇”、“酪酥”,最後才漸漸變成了“落蘇”。“落蘇”之名,聽起來就能感覺口感的連綿不進之意。

    到了宋朝時期,人們沿用前人留下的名字,基本多稱“落蘇”。

    四、元明清時期,茄子做法得到了精進

    茄子發展到元朝,在飲食界的地位就已經很高了。元代王禎《農書》有記載:

    在《遵生八箋》中有對茄子的8種料理方法:

    糟茄、淡茄、糟瓜茄、糖蒸茄、鵪鶉茄、香瓜茄、糖醋茄。

    這裡面的糟茄,和現代的蒜茄子其實原理是一樣的,類似鹹菜一樣,佐飯食用。

    《明宮史》》中記載:

    “九月……是月也,糟瓜茄。”其製法:“每五斤鹽十兩,和糟拌勻,用銅錢五十文逐層鋪上,經十日取錢,不用別換糟入瓶收。久翠色如新。”

    這裡面記載的就是糟茄的做法,以鹽和之,放在器皿之中儲存,十日後就可以食用。在這之前,人們食用的茄子,大多是圓形或者橢圓的,從清朝開始,人們才引進了長條形狀的茄子,發現味道更加,而且產量也較之高不少,得到人們的喜愛。

    發展到了清朝時期,茄子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物件。記得《紅樓夢》裡有一段,就是劉姥姥第一次進大觀園的時候,王熙鳳曾經餵過劉姥姥一口茄子,劉姥姥說自己也經常吃茄子,但不是這個味道。可見,在清朝時期,即便是貧苦的老百姓,茄子也到處可見。

    茄子從古印度傳進中國,發展了2000多年,卻直到元朝時期開始大量種植,人們如今吃到的茄子,其實都是從前人種植的基礎之上改進而來。包括很多的烹飪方法,古人早已發明出來,我們汲取了前人的經驗,才有瞭如今如此多以茄子為原料的主食,這就是茄子的發展史。

  • 2 # 小小梁山伯

    答:茄子,又名"落蘇",紫菜,隋煬帝對它很徧愛。欽命為"崑崙紫瓜″,茄子原於亞洲東南部,三到四世紀傳到中國,古印度很早就做為蔬菜栽培。由於茄子味迫似酥酪,又稱∴落蘇,酪酥。……中國的大酒店與燒烤排檔,燒茄子是一道大家喜聞樂見的蔬菜。中亞地區茄子產量也很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現在你的初戀被拋棄了回來要跟你在一起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