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很少有留鬍子的,所以對鬍子也沒什麼特殊的感情。但在古代就不一樣了,古人在鬍子上下的功夫,是今天的人無法想象的。
在古代,鬍子就是一個男人的標誌,一個不可缺少的道具,高興的時候,會捋鬍子;不高興的時候,會吹鬍子;思考的時候,會捻鬍子;無聊的時候,會揪鬍子??簡直就是一個萬能道具。甚至,鬍子還會成為一個人的名片,比如長了一副修長的鬍子,那這個人多半像關二爺一樣德高望重;如果長了一副虯髯絡腮鬍子,那這個人多半像張三爺一樣脾氣暴躁;如果長了一副稀稀拉拉的山羊鬍子,多半擺脫不了窮酸氣;而如果長了兩撇兒鼠須,那也可以肯定這個人愛耍小聰明,境界不高??
為了說明鬍子的重要性,咱先來看看寇準的故事。
寇準在中國歷史上算得上是數得著的名相了,在知名度上也跟包公、海瑞是一個級別,粉絲無數。這位寇相爺出身名門,十八歲即高中進士,一路飛黃騰達,剛過三十就做到了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所有的人都在為這顆政壇新星的崛起而歡呼,連小寇自己也覺得宰相的位子非己莫屬了,得時刻做好上任的準備。
可讓小寇失望的是,一連準備了好幾年,也沒見皇上跟他提升遷的事兒。這種事兒又不能去問,急得小寇抓耳撓腮。這時,有人給他傳話了:“小寇啊,你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國家也是有規定的,聖上說了,你是個好宰相,就是年紀太小了,再等幾年吧。”(宋王鞏《聞見近錄》:“寇忠愍為執政,尚少,上嘗語人曰:‘寇準好宰相,但太少耳。’”)
小寇一聽,原來如此,看看歷任宰相,哪個不是鬍子一大把?再看看自己,雖然鬍子有幾根,但離“德高望重”的程度還差得遠。那時候又沒有增毛劑,南韓的植皮術也尚在啟蒙階段,怎麼辦?小寇不愧是一代名相,這點小事休想難得住他――既然在外形上拼不過你們,那我就在顏色上下點功夫,“乃服何首烏,而食三白,鬚髮遂變”。即採用民間偏方,服用何首烏、三白,生生把漆黑髮亮的鬍子吃成了白鬍子。“這下皇上不會再嫌我年紀小了吧?”從此,小寇就帶著一把白鬍子招搖過市,希望皇上能看到自己的“變化”。
事實證明,只要你有變化,領導早晚會注意到的,沒過多久,小寇就順利地坐上了宰相的位子。
把黑鬍子變白可以向領導表明心跡,那黑鬍子是不是就不吃香了呢?當然不是,把白鬍子變黑同樣能達到效果,比如元朝的史天澤。
史天澤自幼跟隨成吉思汗、窩闊臺、蒙哥、忽必烈,南征北戰,出將入相五十多年,為大元帝國的建立創下了不朽的功勳。但人總是會老的,鬍子也總是會白的,到七十歲的時候,忽必烈望著老史花白的鬍子,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您老活到這歲數真是不容易,國家為了報答你們這些有功之臣,特地建了一大片宮殿,想讓你當個總管,你看怎麼樣?”
老史一聽,這不是杯酒釋兵權嗎?雖然我到這個歲數也該退了,但人和人不一樣,我還有一大把力氣等著為國效力呢,哪能這麼快就撒手不管了?於是老史一句話也不說,回到家就讓兒子準備藥水,連夜用毛筆把那把花白的鬍子染得漆黑髮亮,看上去比孫子還年輕。
第二天上朝,忽必烈一見老史的鬍子,以為花了眼,再仔細一看,是黑的,沒錯!難道幾千年來歷代帝王夢寐以求的返老還童丹終於煉成了?
老史見忽必烈這麼興奮地看著自己,也沒想瞞他,就開門見山地說:“返老還童丹還在研究中,你就別興奮了,我這個是我昨晚用藥水染黑的。”
忽必烈這才回過神來,責怪他說:“好好的鬍子你染它幹什麼,一點個性都沒了。”
老史不慌不忙地說:“昨天我照鏡子的時候,突然發現鬍子全白了,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我老了,不能再為國效力了。我一想,這怎麼行呢?我才剛剛為國家奉獻了五十年,怎麼能這麼快就老呢?所以我就把鬍子全染黑了,陛下您看我現在是不是又年輕了?”
忽必烈被感動得眼淚溼了好幾條毛巾,感慨地說:“要是大家都能像你這樣,我大元帝國何愁不強盛!”便又讓老史多幹了幾年宰相。
看到了吧?只要在鬍子上下點功夫,就能達到不一樣的效果。那麼,在這兩個故事裡面,鬍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作用呢?
按理說,把鬍子變白和變黑,都不能改變寇準和史天澤年紀太小和太大的事實,但皇上看中的就是他們的態度,只要你表達出強烈的、不可阻擋的為國效力的願望,什麼規定,什麼原則,什麼論資排輩,統統靠邊站!
在古人看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鬍子作為男人的標誌,更不能隨便處理,所以當小寇和老史為了報效祖國把鬍子不當鬍子的時候,皇上可想而知是多麼的感動,就算違背自己制定的制度,也要給他們一個機會,也給全天下人一個榜樣!說白了,皇上看中的不是鬍子,而是你的態度。
正如老米盧說的:“態度決定一切!”
說到這兒,又想起了那位倒黴的老侍衛顏駟。有一次,漢武帝去巡視侍衛營,看到一位頭髮鬍子都白了的老侍衛,心想:“侍衛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怎麼還有個走路都走不穩的老爺爺?”就問他怎麼回事。這位老爺爺就是顏駟,他說:“這沒什麼奇怪的,其實我從你爺爺漢文帝的時候就開始當侍衛了。”漢武帝又問他為什麼這麼多年也沒提拔,顏駟說:“文帝的時候重文,可我只會武;景帝的時候愛用老人,可我還年輕;陛下您愛用年輕人,可我已經老了,所以一直沒有用武之地。”
這位顏駟也真夠倒黴的,歷經三朝都不得志,可惜,可憐,可嘆。但“懷才不遇”這個詞兒從來都不是一個好詞兒,如果顏駟能像寇準和史天澤那樣積極一點,向領導表達自己阻擋不住的為國效力的決心,沒有一個領導會拒絕的。可這位顏兄卻只是在那兒等,政策不對路就乾耗著,這樣的人怎麼能得到領導的賞識呢?
前幾天看到一個古代的小寓言,也很有意思。說的是一個楚華人,碰到一個獵人,獵人剛捉了一隻山雞,楚華人沒見過,以為是一隻鳳凰,就花大價錢買了下來,準備第二天獻給楚王。
這隻山雞可能是自尊心太重,自己明明是一隻山雞,卻被人當作鳳凰,情何以堪?當晚就羞愧得一命嗚呼了。第二天,楚華人一見“鳳凰”死了,急得兩眼一黑,當場暈了過去,醒來後逢人就哭,說自己獻給楚王的“鳳凰”死了,自己也不想活了。
那時候雖然沒有網路,但小道訊息也傳得極快,這事兒沒幾天就傳到了楚王的耳朵裡,楚王心想,“鳳凰”雖然沒看成,但這人忠心可嘉,值得表揚。便把那人召到宮中,重賞他比買“鳳凰”還多十倍的金子。
這個寓言很有意思,你給領導獻假的“鳳凰”沒關係,你的“鳳凰”死了也沒關係,只要你能讓領導感受到你蓬勃的、浩浩蕩蕩的態度,就足夠了。
今天的人很少有留鬍子的,所以對鬍子也沒什麼特殊的感情。但在古代就不一樣了,古人在鬍子上下的功夫,是今天的人無法想象的。
在古代,鬍子就是一個男人的標誌,一個不可缺少的道具,高興的時候,會捋鬍子;不高興的時候,會吹鬍子;思考的時候,會捻鬍子;無聊的時候,會揪鬍子??簡直就是一個萬能道具。甚至,鬍子還會成為一個人的名片,比如長了一副修長的鬍子,那這個人多半像關二爺一樣德高望重;如果長了一副虯髯絡腮鬍子,那這個人多半像張三爺一樣脾氣暴躁;如果長了一副稀稀拉拉的山羊鬍子,多半擺脫不了窮酸氣;而如果長了兩撇兒鼠須,那也可以肯定這個人愛耍小聰明,境界不高??
為了說明鬍子的重要性,咱先來看看寇準的故事。
寇準在中國歷史上算得上是數得著的名相了,在知名度上也跟包公、海瑞是一個級別,粉絲無數。這位寇相爺出身名門,十八歲即高中進士,一路飛黃騰達,剛過三十就做到了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所有的人都在為這顆政壇新星的崛起而歡呼,連小寇自己也覺得宰相的位子非己莫屬了,得時刻做好上任的準備。
可讓小寇失望的是,一連準備了好幾年,也沒見皇上跟他提升遷的事兒。這種事兒又不能去問,急得小寇抓耳撓腮。這時,有人給他傳話了:“小寇啊,你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國家也是有規定的,聖上說了,你是個好宰相,就是年紀太小了,再等幾年吧。”(宋王鞏《聞見近錄》:“寇忠愍為執政,尚少,上嘗語人曰:‘寇準好宰相,但太少耳。’”)
小寇一聽,原來如此,看看歷任宰相,哪個不是鬍子一大把?再看看自己,雖然鬍子有幾根,但離“德高望重”的程度還差得遠。那時候又沒有增毛劑,南韓的植皮術也尚在啟蒙階段,怎麼辦?小寇不愧是一代名相,這點小事休想難得住他――既然在外形上拼不過你們,那我就在顏色上下點功夫,“乃服何首烏,而食三白,鬚髮遂變”。即採用民間偏方,服用何首烏、三白,生生把漆黑髮亮的鬍子吃成了白鬍子。“這下皇上不會再嫌我年紀小了吧?”從此,小寇就帶著一把白鬍子招搖過市,希望皇上能看到自己的“變化”。
事實證明,只要你有變化,領導早晚會注意到的,沒過多久,小寇就順利地坐上了宰相的位子。
把黑鬍子變白可以向領導表明心跡,那黑鬍子是不是就不吃香了呢?當然不是,把白鬍子變黑同樣能達到效果,比如元朝的史天澤。
史天澤自幼跟隨成吉思汗、窩闊臺、蒙哥、忽必烈,南征北戰,出將入相五十多年,為大元帝國的建立創下了不朽的功勳。但人總是會老的,鬍子也總是會白的,到七十歲的時候,忽必烈望著老史花白的鬍子,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您老活到這歲數真是不容易,國家為了報答你們這些有功之臣,特地建了一大片宮殿,想讓你當個總管,你看怎麼樣?”
老史一聽,這不是杯酒釋兵權嗎?雖然我到這個歲數也該退了,但人和人不一樣,我還有一大把力氣等著為國效力呢,哪能這麼快就撒手不管了?於是老史一句話也不說,回到家就讓兒子準備藥水,連夜用毛筆把那把花白的鬍子染得漆黑髮亮,看上去比孫子還年輕。
第二天上朝,忽必烈一見老史的鬍子,以為花了眼,再仔細一看,是黑的,沒錯!難道幾千年來歷代帝王夢寐以求的返老還童丹終於煉成了?
老史見忽必烈這麼興奮地看著自己,也沒想瞞他,就開門見山地說:“返老還童丹還在研究中,你就別興奮了,我這個是我昨晚用藥水染黑的。”
忽必烈這才回過神來,責怪他說:“好好的鬍子你染它幹什麼,一點個性都沒了。”
老史不慌不忙地說:“昨天我照鏡子的時候,突然發現鬍子全白了,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我老了,不能再為國效力了。我一想,這怎麼行呢?我才剛剛為國家奉獻了五十年,怎麼能這麼快就老呢?所以我就把鬍子全染黑了,陛下您看我現在是不是又年輕了?”
忽必烈被感動得眼淚溼了好幾條毛巾,感慨地說:“要是大家都能像你這樣,我大元帝國何愁不強盛!”便又讓老史多幹了幾年宰相。
看到了吧?只要在鬍子上下點功夫,就能達到不一樣的效果。那麼,在這兩個故事裡面,鬍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作用呢?
按理說,把鬍子變白和變黑,都不能改變寇準和史天澤年紀太小和太大的事實,但皇上看中的就是他們的態度,只要你表達出強烈的、不可阻擋的為國效力的願望,什麼規定,什麼原則,什麼論資排輩,統統靠邊站!
在古人看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鬍子作為男人的標誌,更不能隨便處理,所以當小寇和老史為了報效祖國把鬍子不當鬍子的時候,皇上可想而知是多麼的感動,就算違背自己制定的制度,也要給他們一個機會,也給全天下人一個榜樣!說白了,皇上看中的不是鬍子,而是你的態度。
正如老米盧說的:“態度決定一切!”
說到這兒,又想起了那位倒黴的老侍衛顏駟。有一次,漢武帝去巡視侍衛營,看到一位頭髮鬍子都白了的老侍衛,心想:“侍衛都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怎麼還有個走路都走不穩的老爺爺?”就問他怎麼回事。這位老爺爺就是顏駟,他說:“這沒什麼奇怪的,其實我從你爺爺漢文帝的時候就開始當侍衛了。”漢武帝又問他為什麼這麼多年也沒提拔,顏駟說:“文帝的時候重文,可我只會武;景帝的時候愛用老人,可我還年輕;陛下您愛用年輕人,可我已經老了,所以一直沒有用武之地。”
這位顏駟也真夠倒黴的,歷經三朝都不得志,可惜,可憐,可嘆。但“懷才不遇”這個詞兒從來都不是一個好詞兒,如果顏駟能像寇準和史天澤那樣積極一點,向領導表達自己阻擋不住的為國效力的決心,沒有一個領導會拒絕的。可這位顏兄卻只是在那兒等,政策不對路就乾耗著,這樣的人怎麼能得到領導的賞識呢?
前幾天看到一個古代的小寓言,也很有意思。說的是一個楚華人,碰到一個獵人,獵人剛捉了一隻山雞,楚華人沒見過,以為是一隻鳳凰,就花大價錢買了下來,準備第二天獻給楚王。
這隻山雞可能是自尊心太重,自己明明是一隻山雞,卻被人當作鳳凰,情何以堪?當晚就羞愧得一命嗚呼了。第二天,楚華人一見“鳳凰”死了,急得兩眼一黑,當場暈了過去,醒來後逢人就哭,說自己獻給楚王的“鳳凰”死了,自己也不想活了。
那時候雖然沒有網路,但小道訊息也傳得極快,這事兒沒幾天就傳到了楚王的耳朵裡,楚王心想,“鳳凰”雖然沒看成,但這人忠心可嘉,值得表揚。便把那人召到宮中,重賞他比買“鳳凰”還多十倍的金子。
這個寓言很有意思,你給領導獻假的“鳳凰”沒關係,你的“鳳凰”死了也沒關係,只要你能讓領導感受到你蓬勃的、浩浩蕩蕩的態度,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