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刁民7843

    反向收購是適用於非同一控制下的,對於非同一控制下合併的原理就是 購買方用賬面值,被購買方用公允值,這也合乎我們正常的思維,我買別人的東西當然自己的賬面價不用變,被購買的東西用公允價也很合適;舉一個反向收購的例子,上市公司A向 B公司發行股份購買B的全資子公司C,如果不把它當成反向收購,則看上去是A買了C,處理方式是A用賬面價,C用公允價;但按照反向收購的思維,實際上B和C 一起購買了A公司,事實上也確實如此,B和C一般都比A大很多,A不是虧損就是沒啥業務,既然是C買A, 所以反向收購的處理方式就是相當於C公司合併A,C用賬面價,A用公允價,這是這較合理的

  • 2 # lanfengz3

    反向購買業務,可以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比喻來類似理解。反向購買,在實務中常見的就是“借殼上市”,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舉個例子:比如A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C公司是B公司的母公司,A公司想取得對B公司的控制權(目的可能是想借B公司上市融資等或想向B公司的經營領域進軍),這樣A公司就向B公司的原股東發行自己的普通股(超過50%),以此作為對價,取得從C公司處取得B公司80%的股權,這樣,表面上看,是A公司合併了B公司,但從實質上看,C公司取得對A公司的控制權,同時C公司還透過A公司,依然間接控制著B公司,這樣一來,A公司自己反而成了被購買方,所以稱為反向購買:形象的說,A是螳螂,B是蟬,C是黃雀。

    在計算合併財務報表每股收益指標時,大家要注意分母“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的計算,期初至購買日的股數為上市公司A公司發行給B公司原股東的股票數量1800萬股。解釋如下:

    反向購買,從會計實質上來看,是B公司的業務在A公司名義下上市運營,所以在計算合併主體的每股收益時,分母中股票數量均使用A公司股票表示,由A公司編制合併利潤表並對外報出。

    而反向購買之前,該合併主體只有B公司,由於B公司原股東將對B公司100%的控制權轉移給A公司,得到的補償是1800萬股A公司普通股股票,所以B公司的價值若以A公司股票表示,則為1800萬股;反向購買之後,合併主體對外發行的股票數量為1500+1800=3300(萬股)。所以,計算每股收益時,購買當期期初至購買日的發行在外的普通股數量,應當是法律上母公司A公司向法律上子公司B公司的原股東發行的普通股數量(1800萬股);而購買日之後至當期期末,則需要將A公司原有的1500萬股納入核算,即1500+1800=3300(萬股)。

    在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時,需要編制虛擬的抵銷分錄,之所以是虛擬的,是因為AB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中並不存在這樣的處理。因此,需要假定B公司發行自身普通股,形成對A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然後再將該投資與A公司的所有者權益進行抵銷。另外,還需要抵銷A公司發行自身普通股給B公司原股東的會計分錄,這一筆分錄不是虛擬的。

    在抵銷A公司所有者權益時,郭建華和徐經長的講解思路不同,郭建華老師是分開做的,即先假定做一筆B公司對A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然後再抵銷長期股權投資與A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抵銷分錄,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股本

    資本公積

    借:股本

    資本公積

    盈餘公積

    未分配利潤

    商譽

    貸:長期股權投資

    因為沒有長期股權投資存在,兩筆分錄合併,即:

    借:股本

    資本公積

    盈餘公積

    未分配利潤

    商譽

    貸:股本

    資本公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首古詩說明練字刻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