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煩人是因為她是她。人會在兩種情況下養成不自主貶謫與侵犯別人的習慣。
一是在依賴型自尊作用下過於追求自重,真正令自身成長是比較困難的,相反貶低他人來相對提高自己更容易一些,而身邊比較親近的人顯然是更好的下手物件,因為被反擊的可能更低。
二是成長環境中自身內心並沒有獲得很好的自我肯定,例如長期被長輩貶斥,養成自否型性格。自身的自重需求迫使她必須貶低他人以將自否投射出去。另外長期處在被否定的家庭環境中,也會讓其產生“親密關係就是互相貶否,不互相貶否就不親密”的錯覺。如果她對陌生人比較有禮貌,只對親密關係者採取這樣的習慣。那麼實際上她並不會對你產生特別嚴重的殺傷,心中不適確實會有,這是因為她“從你這裡拿走了一點塑造自尊的材料”,這是個零和的博弈,她的獲得必然伴隨你的喪失。不過這只是她的習慣使然,就像貓把抓撓撕咬當做交流。她的煩人是因為她是貓,不是個很完整的人,至少不是個情商很成熟的人。不過我覺得這樣的事情,或者說生活中諸多類似於這樣“我與他人”的事情,對於我們自己是有怎樣的影響,才是應該重點去考慮的。有些人,尤其是學生時代的室友,確實會對我們產生不可逆的影響。我們畢業之後,很多時候我們的處世習慣都會或多或少延續學生時代的慣性,而且這是一個短板效果:你所受的影響與習慣,往往取決於你們宿舍中情商最弱的那個人。人天生是或多或少更加側重關注他人的弱點與缺陷的,因為這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沒缺點,這是天性,除非經過特殊自省訓練,否則不容易改。學生時代的同學們,由於距離效應,你總會更多關注舍友的缺陷,對於身邊的舍友們,你總會被潛移默化逐漸趨近關注那個最煩人、情商最不正常的人,而具體到某個舍友,你也更趨向於關注她缺陷的一面。其實再煩人的人也會有優點,而且必然會有你並不具備的優點,只是我們恐懼於看到它,因為這會在人生層面上提示我們自己的無能,這是誰也承擔不了的,至少我們認為自己承擔不了。相對於“她為什麼會這麼煩人”,我們可以建議自己去思考“為什麼她在我眼裡是一個煩人的人”,然後是“為什麼她會引起大家集體的厭煩感”。第一個問題的任何答案都對改變現狀無濟於事,就算你明白她為什麼會這麼煩人,她也不是你,她不會做出任何改變。後兩個問題的答案是有意義的,看到自己的意義遠大於看到對立立場的他人:只要你看到客觀真實的自己,你便有能力改變你自己,這個過程並不如想象中費力,而且這種改變一定是正向的、對改變現狀能力會有提升。其實很多人、很多事,看不清的時候才會厭煩才會牴觸。因為看不清,所以無法防禦,這種失防禦的狀態對我們自己有一種疼痛刺激,警惕我們可能會受到傷害,我們的厭煩源自於對這種心理上疼痛刺激的應激。當我們看清、真正理解“他們因為什麼會這樣做”之後,許多人、事、過去的痛苦,只是那麼幾個笑話。史上許多有胸懷的人,都很愛笑。彌勒也是。
她的煩人是因為她是她。人會在兩種情況下養成不自主貶謫與侵犯別人的習慣。
一是在依賴型自尊作用下過於追求自重,真正令自身成長是比較困難的,相反貶低他人來相對提高自己更容易一些,而身邊比較親近的人顯然是更好的下手物件,因為被反擊的可能更低。
二是成長環境中自身內心並沒有獲得很好的自我肯定,例如長期被長輩貶斥,養成自否型性格。自身的自重需求迫使她必須貶低他人以將自否投射出去。另外長期處在被否定的家庭環境中,也會讓其產生“親密關係就是互相貶否,不互相貶否就不親密”的錯覺。如果她對陌生人比較有禮貌,只對親密關係者採取這樣的習慣。那麼實際上她並不會對你產生特別嚴重的殺傷,心中不適確實會有,這是因為她“從你這裡拿走了一點塑造自尊的材料”,這是個零和的博弈,她的獲得必然伴隨你的喪失。不過這只是她的習慣使然,就像貓把抓撓撕咬當做交流。她的煩人是因為她是貓,不是個很完整的人,至少不是個情商很成熟的人。不過我覺得這樣的事情,或者說生活中諸多類似於這樣“我與他人”的事情,對於我們自己是有怎樣的影響,才是應該重點去考慮的。有些人,尤其是學生時代的室友,確實會對我們產生不可逆的影響。我們畢業之後,很多時候我們的處世習慣都會或多或少延續學生時代的慣性,而且這是一個短板效果:你所受的影響與習慣,往往取決於你們宿舍中情商最弱的那個人。人天生是或多或少更加側重關注他人的弱點與缺陷的,因為這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沒缺點,這是天性,除非經過特殊自省訓練,否則不容易改。學生時代的同學們,由於距離效應,你總會更多關注舍友的缺陷,對於身邊的舍友們,你總會被潛移默化逐漸趨近關注那個最煩人、情商最不正常的人,而具體到某個舍友,你也更趨向於關注她缺陷的一面。其實再煩人的人也會有優點,而且必然會有你並不具備的優點,只是我們恐懼於看到它,因為這會在人生層面上提示我們自己的無能,這是誰也承擔不了的,至少我們認為自己承擔不了。相對於“她為什麼會這麼煩人”,我們可以建議自己去思考“為什麼她在我眼裡是一個煩人的人”,然後是“為什麼她會引起大家集體的厭煩感”。第一個問題的任何答案都對改變現狀無濟於事,就算你明白她為什麼會這麼煩人,她也不是你,她不會做出任何改變。後兩個問題的答案是有意義的,看到自己的意義遠大於看到對立立場的他人:只要你看到客觀真實的自己,你便有能力改變你自己,這個過程並不如想象中費力,而且這種改變一定是正向的、對改變現狀能力會有提升。其實很多人、很多事,看不清的時候才會厭煩才會牴觸。因為看不清,所以無法防禦,這種失防禦的狀態對我們自己有一種疼痛刺激,警惕我們可能會受到傷害,我們的厭煩源自於對這種心理上疼痛刺激的應激。當我們看清、真正理解“他們因為什麼會這樣做”之後,許多人、事、過去的痛苦,只是那麼幾個笑話。史上許多有胸懷的人,都很愛笑。彌勒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