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讀過三國的朋友們應該都很熟悉關羽這個人物,關羽為人深明大義,而且對兄弟可以兩肋插刀。不過是人總會有缺點,在狂妄自大這一點上,他也絕對是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呂布死後的一段時間裡,不管遇到的敵將是誰,關羽上陣總會罵人家一句匹夫,好像誰都入不了他的眼,但是唯獨有五個敵將,關羽卻非常的敬重。 首先就是呂布了, 他作為大家公認的三國第一戰神,在實力上絕對引起了關羽的高度重視,最經典的就是在虎牢關前的一戰。當時劉關張三兄弟齊上陣都沒有拿下他,而且還險些讓張飛喪命,在三國演義裡提到關張兩人與其大戰幾十回合未佔上風,這足以說明呂布的功夫在關羽之上了。 其次是江東的周郎,說到周瑜現在的人們最先想到的,肯定是他被諸葛亮氣到吐血的情節。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一點,整個江東的基業都是他和孫策兩個人打下來的。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是文武雙全的形象,而且對待戰局也有自己獨特的眼光,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很多東吳的文武官員都主張投降,但是他力排眾議堅持主戰,要知道關羽是個最看重氣節的人,所以對待周瑜他還是另眼相看的。 同為東吳重臣的魯肅,和關羽的交情開始時候還算不錯。那時候劉備剛剛兵敗新野不久,正是因為有了魯肅的引薦,才促成了後來的孫劉聯盟。而魯肅在此期間是一直作為孫劉的橋樑存在的,魯肅憨厚的為人也得到了關羽的尊重,這一點在關羽單刀赴會這一段就能體現。要知道關羽心高氣傲,一般人沒點關係的話怎麼能請的動。 除了東吳以外,在曹操的陣營裡也有兩個人得到了關羽的尊重。不得不說的就是張遼,他們兩個人關係交好,關羽暫投曹操時,曹操便派張遼去尋問關羽的去留之心,張遼因此感到很為難:若說實話,怕曹操殺關羽;若說假話,不是事君之道,於是張遼在擔憂關羽安危的同時,依然堅持履行臣子的責任,而且,張遼還為關羽擔保“必立效報公而後去也”,張遼此舉對關羽的情誼,怎能不叫關羽感動; 還有一個人就是徐晃了,關羽和徐晃是同鄉而且關係很好,直到後來東吳反叛,曹操圍困荊州的時候,他們兩個人不得不兵刃相見,徐晃一直以治兵有方而著稱,對事公私分明,而且自身的功夫也不在關羽之下,對於這樣的敵將,關羽自然是非常敬重的。
相信讀過三國的朋友們應該都很熟悉關羽這個人物,關羽為人深明大義,而且對兄弟可以兩肋插刀。不過是人總會有缺點,在狂妄自大這一點上,他也絕對是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呂布死後的一段時間裡,不管遇到的敵將是誰,關羽上陣總會罵人家一句匹夫,好像誰都入不了他的眼,但是唯獨有五個敵將,關羽卻非常的敬重。 首先就是呂布了, 他作為大家公認的三國第一戰神,在實力上絕對引起了關羽的高度重視,最經典的就是在虎牢關前的一戰。當時劉關張三兄弟齊上陣都沒有拿下他,而且還險些讓張飛喪命,在三國演義裡提到關張兩人與其大戰幾十回合未佔上風,這足以說明呂布的功夫在關羽之上了。 其次是江東的周郎,說到周瑜現在的人們最先想到的,肯定是他被諸葛亮氣到吐血的情節。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一點,整個江東的基業都是他和孫策兩個人打下來的。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是文武雙全的形象,而且對待戰局也有自己獨特的眼光,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很多東吳的文武官員都主張投降,但是他力排眾議堅持主戰,要知道關羽是個最看重氣節的人,所以對待周瑜他還是另眼相看的。 同為東吳重臣的魯肅,和關羽的交情開始時候還算不錯。那時候劉備剛剛兵敗新野不久,正是因為有了魯肅的引薦,才促成了後來的孫劉聯盟。而魯肅在此期間是一直作為孫劉的橋樑存在的,魯肅憨厚的為人也得到了關羽的尊重,這一點在關羽單刀赴會這一段就能體現。要知道關羽心高氣傲,一般人沒點關係的話怎麼能請的動。 除了東吳以外,在曹操的陣營裡也有兩個人得到了關羽的尊重。不得不說的就是張遼,他們兩個人關係交好,關羽暫投曹操時,曹操便派張遼去尋問關羽的去留之心,張遼因此感到很為難:若說實話,怕曹操殺關羽;若說假話,不是事君之道,於是張遼在擔憂關羽安危的同時,依然堅持履行臣子的責任,而且,張遼還為關羽擔保“必立效報公而後去也”,張遼此舉對關羽的情誼,怎能不叫關羽感動; 還有一個人就是徐晃了,關羽和徐晃是同鄉而且關係很好,直到後來東吳反叛,曹操圍困荊州的時候,他們兩個人不得不兵刃相見,徐晃一直以治兵有方而著稱,對事公私分明,而且自身的功夫也不在關羽之下,對於這樣的敵將,關羽自然是非常敬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