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後待天晴
-
2 # 旱蓮文摘
我們國家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尤其在文字上更是獨樹一幟,中文的魅力在這幾年更是受到很多外華人的喜愛。其中每個成語、諺語、歇後語等的背後都有不少教育意義,今天我們來講解一個民間流傳的俗語。
想必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是先人總結了無數經驗教訓得來的,而除了標題中的這三句話,後面還有一句獨坐莫憑欄。整個一句話,就是要告訴後人,一個人時不要去寺廟中逗留,兩個人一起時不要靠近井邊,三個人時不要一起抬樹木,獨自一人時不可以坐在池塘邊發愣。
首先第一句“一人不進廟”。古時候沒有現在社會治安好,很多偏僻或者遺棄的破舊廟宇,成為了逃犯或者強盜的安身之處,還有部分出家人心術不正利用佛家聖地做下了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有史書記載,唐朝時期,就有人打著廟宇的旗號,對過往商人進行打劫殺人等。但終歸紙包不住火,事情暴露了,廟中和尚被抓。但是留下了非常惡劣的影響,此後大家一人趕路時都不會進入廟宇,即便是廟宇也都要偽裝成貧苦百姓。
第二句“二人不看井”,這句話來源於兩個進京趕考的窮秀才,當時兩人是同鄉,便結伴一同前去京城,半路上時兩個人盤纏花得七七八八了,為了省錢都是又餓又渴,好不容易發現了一口井,其中一個秀才便匆忙跑到井邊,想要取水喝,而另一個秀才看著同伴的背影,就起了殺心,將其推入了井中,然後拿著對方的盤纏趕緊離開了,無形中還除掉了一個競爭對手。關鍵是當時只有兩個人,無人人證物證,等到有人發現死者可能已經是一具白骨,無從查起了。
第三句“三人不抱樹”,這個主要是基於人心都是偏的,三個人一起抬一棵樹,必定會有一個人在中間位置,中間這個人如若和哪方關係後,朝這方稍微挪動一點,那麼這兩人就會輕鬆不少,而另一個人的負擔就會重很多。這句話放到現在,就是要提醒大家,三個人一起共事,最好不要讓自己成為孤立,以防另外兩人給自己穿小鞋。
不管是什麼時候,我們要保持善良的心思,但也不能少了防備的稜角,畢竟人心難測,再親近的關係,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都會發生變化。所以不得不說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短短十幾個字就將人心揣摩地非常精準了。
-
3 # 贛南客家
一人不進廟
人們對廟和道觀洞穴之類的東西比較敏感,這些通常都是鬼神所居住的和常光顧的地方,一個人進去尤其的沒有和尚的破廟,就會心生膽怯,害怕有什麼東西附在自己身上,所以說“一人不進廟”。
兩人不看井
古人常說二人不看井,如果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會被誤解為是另外一個推下去的。但這是古代,在現代社會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別是是將人推下去,就是水井都很少見,除非是在一些鄉下野村還有水井。再者說,現在科技探頭這麼發達,不會存在這樣的事情。所以說“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抬樹
抱樹其實指的是抬樹,三個人一起抬樹,有一人會有偷懶的嫌疑,所以說“三人不抱樹”。
-
4 # 易經文化密碼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是我們祖先非常高明的總結!但時移世異,社會話語變遷,已使這類傳統俗語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存在背景與市場,以致多數人不理解甚至理解有誤!
一人不進廟的道理:
寺與廟不同。像法門寺、少林寺、靈隱寺等,皆有僧人居住,而廟宇則無人居住,像文廟、武廟、山神廟等。很多解說者混淆了寺與廟,因而說什麼一個人若進廟,恐有被惡僧所害之險。
風水雲:“廟前貧,廟後孤,廟左廟右寡婦多。”連家宅都強調勿鄰廟而居!這是為何?
廟宇建有神像、神龕,供奉神靈、神位,不供人居住,無論文廟、武廟還是山神廟,相對於其它場所,很缺乏人氣。更重要的是,廟宇是以陽宅之形,寄託、存放陰靈的地方!
因此,只有獨自一人時,最好別進廟。否則廟裡陰冷之氣,會使人緊張恐懼。《內經》雲:“恐傷腎”,驚恐會損傷腎氣。而傳統中醫的“腎”,不單指腎臟,還指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
二人不觀井的道理與其他解說者看法一致,此處飄過(〇_o)
三人不抱樹的道理:
幾位解說者的理解,依然從加害論出發,認為三人抬樹,恐二人合謀加害另一人,謬也!
其實,三人不抬樹,主要是為了避免三人之間,產生責任分擔不均,承重受力不均,而引發口角矛盾或意外危險!
試想,三人抬樹時怎麼站位?若前面兩人,後面一人,後面的人承重太多,會不抱怨嗎?行動時安全嗎?三人若站位為前、中、後,中間的那個人該怎麼抬?要麼做個拾的樣子,出工不出力,要麼就獨自扛起大樹一一若他是個高個子,又居中!可見,我們祖先憑藉高超的智慧,很早就發現三人抬樹,在根本上會破壞組合的協調性!我們是不是該為我們勤勞而聰慧的祖先點贊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傳習、研究中華傳統文化,重塑文化自信呢?!
回覆列表
古語有云:“一人不入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一人不入廟:故時廟觀之中多有不良之輩住持,一個人行路晚間逢廟欲住,無良僧侶見錢財路費,頓起歹心,容易遇害。
二人不看井:這句話也說很好理解,就是兩個人看井的話,你很難防備另一個人會不會趁你不注意,把你推下去,而把你推下去的原因,可能是為名,可能是為利,甚至是其他你想不到的原因;另外,兩個人一起看井,如果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會被誤解為是另外一個推下去的,所以說“二人不看井”。還真有故事:有兩人同時趕路進京趕考,其中一人比另一人文才略優,並還帶了豐厚的盤纏,另一人一路上就心中惴惴,怕同伴搶了他的頭名,一直有加害之心。於是一路上尋找機會。突然發現前面有一個井臺,兩人正是口渴之際,他跑到井邊,向同伴招手,你看這井水多麼清洌,文才之人高興的跑到井邊,伸頭觀看,不料,無良之人,手按他的頭一下按到了井裡,無良之人去了心病,得了錢財,揚長而去。
三人不抱樹:兩人要加害一人,於是創造機會三人同時去抬一棵大樹幹,這倆人勸被害之人去抬前面,二人之中一人抬後一人抬中間。三人努力咬牙抬起後,中間之人俏俏的向後顛去,和後面的人同抬一頭。而且前面之人還看不著,一段路後前面的人被壓垮,內臟負傷,得了血嘮,還不知是別人加害。
其實 古人也是告誡後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已是一句民間俗語。其意大致為:行善不能有傷害別人的壞念頭,但是也要防備他人,警惕他人。特別是別人學壞在言語裡害人要提防注意。
有一些老話聽著很奇怪,卻又不知道其中的意思,等到茅塞頓開之後,才感嘆老祖宗們真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