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emon85

    太杞人憂天了,現在的人工智慧特別是軟硬體結合的產品,還在人工智障階段,真的很不穩定,而且技術上還有很多限制和壁壘。真的是想多了

  • 2 # 科技新發現

    隨著科技的發展,機器人越來越有靈性,也越來越像自然人類:最早的機器人只不過是一條手臂,只能完成簡單動作,橫向直走、縱向直走,稍微拐個彎兒都不行;後來感應器、大資料等技術快速發展,機器人開始變得更加聰明,不僅能完成相對複雜的工作,還能自主學習,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類的高階情感,這讓相關從業者對未來充滿想象力。此外,科幻電影中,機器人的進化速度要遠遠快於現實世界,如近期上映的《終結者-黑暗命運》,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觀影熱潮,人們懷念施瓦辛格和漢密爾頓的熒幕形象,更懷念自己的青春:作為T-800戰鬥最激烈壯闊、最為誇張的一次,他不僅是隊伍的精神領袖,也是幾位女性角色的後盾,戴上墨鏡象徵著昔日勇士的迴歸,面對著“公認的、不可戰勝”的敵人,激烈的打鬥場面,於大熒幕再現,重新喚起大家的青春記憶,同時,也再次引發“人類如何同機器人共處”之大討論。

    在一些電影以及模擬的影片中,我們常常能看到“機器人舉著機關槍或者火箭筒向人類開火”的鏡頭,但在現實世界,這些都尚未發生。事實上,著名的機器人定律第一條就規定:機器人存在的價值就是服務人類,絕對不能“傷害”人類,這是“機器成人”的底線,但相比於電影中的鏡頭,更令人忌憚的是:機器人的工作能力,學習能力以及適應環境能力,產業鏈工人正因機器人丟掉飯碗,越來越多的歐美人正在考慮是否領養一個機器baby,如此恐懼發展到最終極的討論是:人類會不會丟掉地球的主導權?

    迎合人性,機器人為什麼會創造恐懼?

    平心而論,人類最早製造機器、“養育”機器人,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代替人類工作,一方面,我們會把自己“做不了”的工作,乖乖地交給機器人,如晶片加工、印刷電路板貼裝,還有火星探索,海底勘探等工作,這些都沒有辦法由人類的雙手來完成,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看過《動物世界》,為保持動物們最原生態的環境,攝影工作只能由機器人來完成;另一方面,人類也會把一些“不想做“的工作交給機器人,如此趨勢在新時代體現地更加明顯:老一輩人還能枯坐在流水線上,認真地完成單調的組裝工作;泥瓦匠師傅尚有心思自己蓋房子,享受著材料在自己手中升級的快樂,但現代新社會高度發達,效率成為第一優先順序,人類再無暇享受“製造過程”的快樂,為了追求更高效率、更高精度的製造流程,逐步採用機器來取代人工,拿建築業為例,此前由熟練的工人建造一棟5層商業樓,需要打樁、搭建安全系統,再由人工把磚頭砌好,最快的速度大概需要九個月,工人們還要冒著生命危險,經常有“即將竣工,突然砸死一個人”的事情出現;而最新的由機器人主導的建築業,在搬磚、砌磚方面效率更高,也省去了安全系統搭建的時間,工期最快紀錄是:十五天建造一棟三十層的大樓,而且零事故。

    毫無疑問,機器人產業在過去三十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按照人類的設計初衷,這應該是絕對的好事兒,但因涉及到就業機會、技藝傳承、智慧競爭等事項,人類在享受機器人所帶來的便利時,也不得不處理它們創造出的恐懼:

    首先,機器人的存在放大了人性的弱點,特別是惰性和貪婪,我們把越來越多的工作交給機器人,最早是流水線組裝工作、建築工作,最近十年又把廚師、服務員、安保等工作也統統交給機器人,但人類在本質上是需要工作的,大範圍地機器化,讓大量基層的工人丟掉飯碗,他們又沒有辦法快速找到金字塔頂的工作,可以說,機器人最先給“底層工人”創造了恐懼;其次,隨著大資料、雲計算的發展,機器人正在勝任更復雜的工作,包括一些藝術性工作,比如它們可以臨摹出梵高、達芬奇的畫作,蒙娜麗莎的微笑不再神秘,也能製造出經典的景德鎮瓷器,自然人的作品和機器人靠數字模擬仿造出東西,根本無法分辨。顯然,機器人正給這些昔日大師們帶來巨大的恐懼:他們賴以成名的絕技,輔助其獲得社會地位,給其帶來無限快樂,此前需要稀有天賦和潛心修煉,如今只需要一串程式碼就能複製,這實在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兒。

    當然,人類對機器人,最終極的恐懼依舊是:地球主導權的歸屬,要知道,一旦機器人可以自主學習,它們很有可能做出“不受人類控制”的事情,機器人甚至可以自己程式設計,來創造更高階的機器人、創造新世界,如果一不小心在材料科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發明出“水銀式”機器人,搶走地球的統治權,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多元地球,人類如何同機器人共存?

    恐懼瀰漫在科技界、學術界以及電影界,但“地球機器化”的大趨勢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而且筆者深信,電影裡的終結者一定會成為現實,正如潛艇最早出現在科幻小說中卻終成現實一樣。到了那個時候,人類要思考的,不再是如何駕馭、奴役機器人,讓它們身兼數職,而是如何同機器人共處,甚至全面結合。

    在可預見的未來,機器人一定會更加智慧化,它們不僅能完成基礎的體力勞動,還會在更高階的領域展露頭角,比如機器人醫生,未來有可能徹底取代中醫,又比如機器人按摩師,她們的力度和手感更加標準,如果能在材料方面模擬出類似人類面板的感覺,按摩行業將會徹底被顛覆,還有,機器人快遞小哥,爬樓的速度一定要遠遠勝自然人類,而那些丁克家族也有可能領養一個“機器baby”,可以看出,機器人之於未來世界的滲透,會更加徹底。因為滲透率增加,它們也不止於“履行義務”,而是拓展到“享受權利”的範疇,更可怕的是,相比於自然人類,機器人適應環境的能力更強,它們可以在高溫、高溼、高濃度化學藥劑的環境中生存,養料和能量更容易採集到,而且不存在人類特有的情緒問題,更換零件、更新程式碼也要比自然人類容易得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家庭裡是嚴父慈母好還是嚴母慈父好?對此你怎麼看?